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 第26章 Part3 (8)

第26章 Part3 (8)

小说: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作者:王东

AV产业在日本的兴盛,基础是建立在男性的性幻想需求之上。与真实的性行为相比,带着性幻想自慰也是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在繁华街市里,有专门提供单间供人观看AV的店铺;所有的音像出租店内,都必定有一个作品相当丰富的“AV角”。很多日本男性从少年时代开始观看AV并自慰,养成了习惯,以至于在某杂志的一次调查中,数据显示已婚男子中约有三四成每周仍要自慰一两次,AV则是为他们提供想象的源泉。

根据AV大企业DMM在2007年的调查,日本平均每天有40余部AV作品投放市场,一年下来就是15000余部,这还不算越来越多的网络制作。AV大国,日本当之无愧。

中古品

中古品的业务大宗,和民众对其接受程度相符,最受欢迎的是书刊,其次是音像制品和软件,再接下来分别是汽车、住宅、家具、自行车、衣物等。

“中古”是在日本常见的字样,比如“中古車”,但不要联想到历史上的中古时期,人家好歹是二手的汽车,可不是隋唐的牛车马车。

那年朋友买了一辆中古车,价格是10万日元,两三年后因回国卖掉,回收了5万日元。三千多元人民币买一辆性能完全可用的小型家用车,在中国大概有点难以想象。不过,日本的中古车市场确实是规模巨大、交易繁忙。2004年,因工作关系去了位于千叶县的世界最大二手车拍卖场,我着实被震惊了一番。在浩大的停车场上停放着数以万计的待售二手车,而比大型电影院还要宽阔的拍卖厅里,平均每20秒就有一辆车售出。近年来,日本国内汽车市场上,二手车的年销售量通常会超越新车,光是出口海外的就高达每年80余万辆。

目前,日本一些汽车企业正对中国未来的二手车市场跃跃欲试,但除了体制等客观因素之外,中国人对汽车以及二手货的认知未必不是障碍。汽车在日本的定位是交通工具,所以平日大多数人出行利用公交系统,在东京大阪街头也很少看到刺眼的豪华名车。而在中国,汽车和车主的社会地位、形象等紧密相连,更兼具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以私车来抢占公共空间是最突出的表现)。所以,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前景究竟如何,可能还有待观望。

在日本,中古的不仅是车,贩卖中古品的店铺在商业地带相当常见。《朝日新闻》的一个小调查显示,59%的人称自己会购买中古品,41%的人不会,但41%中最多的人表示拒绝的理由是“不认识的人曾使用过”,换句话说,假如是认识的人,他们或也会接受。而在那59%当中,遥遥领先的理由是“节约”。对一个经济状况在全球高居领先地位的国家之国民来说,必须说,这是一项令人感动的美德。要说日本人的优点,“节俭”绝对是免不了的,尽管有舆论认为它正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当中逐渐消失。

住所附近的商业街上有两家中古日用品店铺,另外,居民们每年还会搞一次旧物露天跳蚤市场。以家庭主妇为主的卖家摆下地摊,卖一些衣物、杂货。这类地摊活动在都市的很多街区都定期举行,某种程度上亦是社区交流的一种形式。需要提及的是,中古品贩卖店铺的开设,应当有警察部门发给的许可(执照),至于为什么由警方来管理此事,我想是出于防止销赃等不法活动。

中古品的业务大宗,和民众对其接受程度相符,最受欢迎的是书刊,其次是音像制品和软件,再接下来分别是汽车、住宅、家具、自行车、衣物等。我关注得最多的也是前两类,中古书店和中古音像店。以前在国内,卖旧书的常常是塑料布加砖头的街头地摊;而在日本,有的旧书店简直可以用气派堂皇来形容。不过,我还是更喜欢那些空间狭窄、光线暗淡、建筑敝旧的旧书店,里面大抵是一列列从地面直抵天花板的书籍,中间留下仅容一人小心走过的通道。店主若是坐在书巷峰回路转处的一位慈祥老者,氛围似乎就更好了。

东京的神保町是书店集中之地,但旧书店差不多每个车站周边都有,尤其是高等院校左近。我曾在东京大学附近住过一年多,逛遍了那里的旧书店。中古物虽然是旧货,可一旦旧出了价值,摇身变成古董,就比新东西要昂贵得多。记得曾在一家旧书店里看到明治初年印制的薄薄一册《论语》,定价上万日元。据说国内有些藏书家,如今会来日本旧书店淘宝,斩获还颇丰。

旧音像制品店和旧书店类似,但规模较大的店铺如diskunion,会按照商品的属性分设众多连锁店,摇滚乐有摇滚馆,爵士乐有爵士乐馆,西洋古典和本土流行都各据一方。新发行的音乐CD定价大致是2000日元上下,而中古店里,一两百日元的CD比比皆是(当然,倘若是一货难求的绝版盘,价格翻上几倍也不必稀奇)。有意思的是,在世界音乐的专馆,有时也能淘到华语作品。我曾买到日本正式发行的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解决》、《红旗下的蛋》等三张专辑,每张100日元,真的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来日本的音乐爱好者,建议到此类中古店转转,没准儿能淘宝而归呢。

頑張って

“頑張って”一方面意味着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踏实苦干优点,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僵直教条、过犹不及的死板较真缺陷。

“頑張ってください!”

“頑張ります。”

这是日本人生活中极其常见的对答。中文的翻译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以字面来看,意思是“请加油干吧”和“我会努力的”,但直译可能带来误解的风险。“頑張る”的字面上有加油、努力的含义,又不能笼统视之。

友人讲过一个小故事。一位粗通日语的中国人来到日本企业内实习,日本上级和同事见到他经常说“頑張ってください”,他也以“頑張ります”作答,但日子长了就觉得心里不舒服,怀疑自己受了欺负:为什么总是叫我努力呢?我难道干得还不够?到底想让我做到什么程度?难道就我一个人受累?事实上,他的工作表现相当出色,可不满之感也越来越大。最终,在年底的忘年会上,当同事再次对他说这句话时,他终于按捺不住,站起来大声说:“不是我一个人要頑張って,所有人都要頑張って!”在座尽皆哑然。

这位仁兄的误会在于把“頑張る”的意义过于落实了,而“頑張って”在日语中的通常用法,有时更接近于虚泛的客套。如果是上班族之间的泛泛交谈,“お仕事(工作)頑張って”也很常用,却未必能直接理解为“请努力工作”。在日本的网络论坛上,有网友提出如何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甚至有人给出的答案是“haveaniceday”。翻译成“Enjoyyourwork”或“Pleaseworkhard”,绝对有点怪异。

不过,把这样一句话当做客套用语,多少也说明了日本人的独特。一位日本教师在博客上写道:他授课的班级里,有一位留学生想请假早退,因为要去参加一份工作的面试,周围的同学们纷纷说出“頑張ってください”或“頑張ってね”。于是,另一位留学生站起来提出了问题:“老师,日语里难道没有类似goodluck这样的词语吗?为什么大家几乎都是頑張って?”

这位教师说,问题还真的把他问住了。假如从英语字面直译日语,意思相近的是“幸運を祈る”,祈祷幸运之神的青睐?他说这大概是小说和漫画里人物的对白,日常生活中绝不会这么运用。他给留学生的解释,是日本文化讲究尽人事知天命,强调頑張って就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不能依赖未知的命运。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比较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

前面说“頑張って”等于日常的礼节性问候,后面提到的例子又有了些实在感。所以说,依个人的感觉,日本人的“頑張って”,可以说虚实兼具,摆动于两者之间。日本人做事,往往确实有一股“頑張って”的精神,因此也有种说法称之为“頑張り教”,是日本独有的一门“宗教”。既然以“教”名之,可见对其执著的程度。而这种“頑張って”一方面意味着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踏实苦干优点,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僵直教条、过犹不及的死板较真缺陷。或可以说,日本人因为此一精神,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的起飞,比如明治维新和战后的重建工作;可也因为这股劲头,日本在偏狭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总抱着“再加把劲儿试试看”的心态,帝国的霸图最终灰飞烟灭。

学者天沼香对日本的“頑張って”文化颇有研究,1987年就出版了一本专著《頑張りの構造》,近年来又有《日本人はなぜ頑張るのか:その歴史·民族性·人間関係(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努力:历史、民族性、人际关系)》,被认为是近年来比较不错的“日本人论”著作。我到附近的图书馆找了一番,遗憾而归,所以也不清楚天沼香对之有何高论。可以肯定的是,“頑張って”是了解日本人性格特点的一条途径。

动漫臧否

日本是货真价实的动漫大国,但日本国内和海外对于日本动漫的内容或动漫这种表现形式本身的批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日语中严格说来,漫画是漫画,动画是“アニメ”(animation的和式缩写,本来也有“动画”的汉字词汇,估计是外来语感觉更酷),但随着两者关联的越来越紧密,“アニメ”似乎已有“动漫”的总括包揽之意。这个词近来受到的关注,是民主党一上台就否决了自民党政权在麻生内阁期间制订的“アニメの殿堂”建设计划。

所谓“アニメの殿堂”,实际上是一座“国立流行艺术综合中心”,只不过动漫占据了其中的重要位置。前首相麻生太郎以漫画迷闻名,并一再鼓吹要开展“漫画外交”,加强扶持日本的动漫产业拓展国际市场,这个“アニメの殿堂”也就和他扯上了密不可分的关联。不过,日本国内舆论对此一耗资117亿的预算案颇有微词,反对者用嘲笑的口吻称之为“国立漫画咖啡馆”(“漫画喫茶”直译虽然是可以看漫画的咖啡馆,但若带着贬意来说,让人想起二十多年前中国街头的小人书摊儿),鸠山就曾为此在国会当场质问麻生。大选之后,头一项被新政权宣布中止并砍掉的项目,就是这个“アニメの殿堂”。不用说,动漫爱好者为之心痛不已,动漫反对者则欢呼雀跃。

麻生有一点没有说错。动漫确实是日本具有国家规模基础和世界范围影响的一大特色产业,比如“アニメ”(发音anime)作为和式外来语,居然反攻英语,打败了正统的“anima”,足以说明其流行的声势。在漫画杂志的发行量上,针对男性少年的《周刊少年跳跃》高达277.9万部,读者是成年男性的《青年杂志》则是98.1万部,针对少女的《ちゃお》是98.3万部,成年女性漫画杂志《Cookie》也有20万部。相比之下,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三大著名周刊《周刊文春》、《周刊新潮》、《周刊现代》都只有60~70余万部。而在电影市场方面,动画片亦长期呈现着一枝独秀的霸主地位。迄今为止,日本本土电影的票房冠军仍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每年的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前十名内有时一半以上是动画片或动漫改编作……前几天去电影院,发现售票处排起长龙,原来他们要看的是《海贼王》,又是一部从漫画到电视动画再到影院版的作品,据说仅两天就破了日本影史纪录。

不过,尽管日本是货真价实的动漫大国,但日本国内和海外对于日本动漫的内容或动漫这种表现形式本身的批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内容论,最受争议的是动漫中关于性、暴力的表现。与电影不同,动漫的性、暴力表现采用绘画方式,理论上讲降低了感官的刺激程度,但尺度似乎因此而扩大了。比如在国际间引起争议较多的动画片《新世纪魔法少女》,被多个国家列为违禁品,理由是该片有助长恋童癖的不良倾向。另外,喜爱漫画的人,特别是成年男人,也会给人以幼稚无知的印象。前面说到的前首相麻生太郎六十多岁还手不释卷地看漫画(尽管有人说出身贵胄的他只是为了营造虚假的平民形象),自民党内要人就奉劝他既为政治家,应该多读些历史、政治、经济类的书籍,可麻生说他通过阅读系列漫画《骷髅13》学到了知识,自民党大佬中曾根康弘对此有如下评价:“真是个蠢货啊。”

加藤智大的秋叶原(动漫文化重镇)当街杀人案爆发后,舆论对动漫、游戏的负面作用也有提及,但并不深入。最主要原因,应当是在商业社会机制下,没有谁乐于得罪庞大的动漫产业及其粉丝。尤其是公共媒体们,本身往往从动漫身上获利巨大,所以存在的不妨合理,流行的不妨优异。

喜欢《别跟我说你懂日本》吗?喜欢王东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