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 第19章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2)

第19章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2)

小说: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作者:秦榆

如果你想不出什么赏心乐事来,不妨请教一下你的朋友或同事,就可以得到不少主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请教,你就能了解其他人有关这方面的事情,而且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不时地让自己过得快活一点,只不过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懂得怎样快乐罢了!更重要的是,慢慢地你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但千万不要让自己太沉溺于享乐!不如提供些主意给你吧:洗个热水澡,洗头发;下午休息一下,写几封信,到外面散散步;周末时到外面游玩一下;和好朋友玩游戏;和子女共处一段时间;给自己买一束花;偶尔吃块巧克力糖;找只猫来爱抚一下;呆在洗澡间里,把门锁起来,和外界隔绝10分钟。

就男人而言,学习怎样照顾自己,怎样让自己过得快活一点,通常是格外的重要。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家庭和工作仍然是分开的,仍然有男人的工作和女人的工作之分。男人和女人从小就受教导,相信女人是情绪方面的专家,通常比较能让自己过得快活一点,而许多男人则受到过时想法的限制,不能让自己快活一下,没有解脱,没有娱乐。这是很遗憾的。

一定要让自己快乐,这样你才会发现快乐无穷无尽。

4.不为功利之争所累

【原文】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兄则以妪,大亲则已矣,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译文】踩了路上的行人的脚,就要道歉说不小心,兄长踩了弟弟的脚,就是怜惜抚慰,父母踩了子女的脚,也就算了。因此说:“最好的礼仪就是不分彼此,视人如己,最好的道义就是不分物我,各得其宜,最高的智慧就是无须谋虑,最大的仁爱,就是对任何人也不表示亲近,最大的诚信,就是无须用贵重的东西作为凭证。”

人生在世,乐字为高。你争我夺,到头来只赚得满头白发,远不如随缘者致性,缘聚缘散,到头来皆是一场空,又何必强求凡尘俗世。

《庄子》有一寓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说人往往处于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竞争激烈的现实使人个个都聪明起来,工于心计。人们把心事都用于这种功利之争上,忽略了生命中其它宝贵的东西。

人们又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这就是庄子所谓“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惟欲念是无穷的,而满足总是有限的,这样必然会导致悲惨的后果。但这观点,现代人是无法接受的,因为现代人往往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

淡泊知足并非是一种消极避世或与世无争的思想,而是包含着谨慎处世的意义。《老子》中认为知足常乐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仁慈,二是勤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上述三点,就可以成为勇敢、富有和有地位的人。

如果将英国人与另一国家的人相比较,你会发现英国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利己主义与他人的利己主义不发生冲突,各不相扰;而另一国家的人却不能将自己的喜悦与他人分享。因此不是过犹不及,就是太爱钻牛角尖。事实上,无视对方的立场与利益,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这样做也许获得暂时的好处,但长此以往,终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天下最大的灾祸是不知足;天下最大的过错是贪得无厌。过于执着于追求名利地位的人,其损失也一定很大。过于积存物质财富的人,其享受方面也远不及别人。只有知足才适可而止,才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老子》中所讲的“甚爱不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疏广、疏受父子,在西汉昭帝时,先后受命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疏广学识渊博,教导有方,疏受好礼恭谨,温文尔雅,父子二人并为太子之师,天子尊敬,大臣钦美,荣冠朝野。任职5年以后,皇太子年纪也长大了,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止就不会有危险,功成身退,这是最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你我父子,官至二千石,功成名就,如果此时不及时抽身退去,只怕将来会后悔的,我们现在一同离开长安,告老还乡,终其天年,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疏受叩头道:“听从父亲的安排!”于是两人称病求去,汉宣帝答允了,临走时送他20斤黄金,皇太子送50斤。当他们离别长安时,满朝公卿饯行于都门之外,车连数百辆,路旁围观的人叹赞道:“贤哉,二大夫!”

回到故乡以后,他们以朝廷所赐黄金,每日摆酒设宴,广请乡里父老,并经常问还剩多少黄金,督促赶快花掉。有人劝他们道:“何不买点田产房屋传给子孙?”

疏广说:“我岂是老糊涂了,不顾及子孙!我想过,我们家还有薄田、茅屋,只要子孙们辛勤劳作,完全可以满足衣食之求,不会比一般人差;如今若是再多给他们添置财产,实是会使他们变坏。本来是很贤明的,财产多了,便会胸无大志;本来愚昧的,财产多了更会去干坏事。而且富有的人,容易遭人嫉妒。我纵使不能使子孙变得知书达理,也不愿意他们去干坏事而结怨乡亲。这些黄金本来是皇帝赏给老臣养老的,拿出来同大家共同享乐,安度晚年,不是很好吗?”

人在面对更大的诱惑时,应该懂得如何去取舍,太多的贪婪会给自己招来祸端,当你发现你所做的足以换来今后的快乐,何不放松一下,去品味另一种人生滋味。

5.惟有知足才能常乐

【原文】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译文】和外物接触便互相磨擦,驰骋追逐于其中,而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悲的吗?

庄子认为人不应该总处于奔波劳碌之中,应适可而止。懂得知足常乐。

知足在生活中往往难以把握,因为人是有欲望的,能够在欲望面前不为所动的很少,但我们并不因此反对新的追求。但不要贪婪。给自己定好位,知足也是向上的动力。

有这样一种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双目昂视,面色凛然傲气冲天,旁若无人。也有一种人,就怕人不知道他才高八斗,无论走到哪儿,说不上三句话,便开始为自己宣传,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并无诚意。

这样的人或许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他居然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真理放置一边,犯了量小易盈、自满自大的毛病,使与他相对的人很难承受。

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和平的神气,动不动笑容满面,说起话来风趣横生,不忧不怨的人,是属于知足常乐的一型。

自满与知足从字面上看来,仿佛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实际上两者的内心的出发点和由外的表现给人的感受,却是大大的不同,其间境界的高低更是差之千里。而从根本上说,知足也罢,自满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得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客观的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下,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随缘地和平渡过。

对于那些骄傲的人,不一定自信和对自身的一切都心满意足,如果你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事实正好相反。

依心理学上的说法,那种处处要表现自己的不凡,就怕谁人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通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自怜狂在作祟的人。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便相对的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自信心,以此来证明自己不同凡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予人极坏的印象,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病态。

知足常乐也许有人认为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譬如,今天的社会无处无时不在竞争,名、利、权,永嫌不足,争得到的趾高气扬、争不到或争得不够的怨懑颓丧,你却不争,不怨,亦不说酸溜溜的话去损别人,仍然乐呵呵地过日子,说不定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是胸无大志,没出息或没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轻了你。

知足的人本身就不在乎这些外在的评语,因为他活着是为了自己快乐。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不进步或拒绝竞争,而仅仅是表明了一个人对本身的存在,和对这个与他人共处的社会的态度。可以说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坦荡胸怀。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乐,不用每天面对纷纷挠挠的世界不知所措,不用处心积虑地去对付别人,每天活在自己快乐的世界,这样的快乐才能长久。

6.“适应”是生存的必然要求

【原文】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译文】知道哪些是自然的本领,哪些是人的本领,这就达到了认识事物的极点。

庄子认为认识事物有一个过程,应分清自然与人的各自本领。面对工作我们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你才会真正明白工作的含义。

人要生存,必然拥有自已的工作,才能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每个人都有第一份工作,怎样适应这样一个环境呢?其中除了生理适应、知识技能适应外,更重要的是心理适应。也就是说,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职业工作的各种信息会引起许多心理反应,如感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如何对待这些变化,就是一个适应问题。

人们适应职业环境的过程,也就是其劳动态度不断变化的过程。劳动态度是当人进入职业岗位以后,面临着执行具体劳动任务时的心理倾向。一般说来,年轻人思维灵活,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对工作和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年轻人在适应职业生活的过程中,也常遇到困难,感觉到不适应的情形。诸如觉得工作太紧张、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知识技能差、一时不能胜任工作等等。因此,有些年轻人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要么想调换工种,要么想更换环境,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身心健康。那么,如何适应职业环境呢?可以从三方面考虑。

一、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任何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人,对工作的适应都有一个过程。通过对青年走上工作岗位后劳动态度变化的研究表明,劳动态度的主观指标为职工对工作的专业的满意程度。青年参加工作或从事新的工作后,其劳动态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新异阶段。对于新的生活内容、工作环境、操作活动、人际关系等大多会有一种新异感,往往有新的打算和长远规划。

此时,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有较高的积极性。

(2)动荡阶段。由于紧张定时的职业生活与就业前的松弛状态相比,感到疲劳和枯燥,传统的就业观念与新型的就业意识相互作用,以前的职业理想与实际从事职业的相悖,单纯的工作幻想与复杂的现实职业生活相矛盾、冲突,于是产生了机械感和单调感,对工作感到不适应,积极性也降低了。

(3)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活后,人际关系,社会各方面信息,本职业务的掌握,人们就会感到一种习惯和适应,认清自己职业的价值和地位,感到更多的安慰和满意。

(4)稳定阶段。对本职业务的熟练掌握,职业生活习惯的养成,把年轻人推上了一些重要工作岗位,开始成为骨干力量。领导的重视、同行的承认,实现社会期望的决心,以及对工作的兴趣和责任心,使人们形成了稳定的劳动态度。

因此,做一份职业需要一个过程,你不必提心太多。只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行了。

二、学会进行自我调节。

人的职业环境不是静止的,随着工作人员和任务等的更迭变化,职业环境常处于变动之中,要适应变化着的工作环境,就必须经常自我调节。不断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来分析自己的个性,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来调节与新环境相适应的东西。调节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有效地控制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创造克服困难的条件。

三、正确使用对比法。

人在工作中遇到烦恼,就容易产生怀旧情绪,留念学校生活,这是不现实的。正确的对比,应把学校生活的特点与社会职业的功能相比较。人需要成长,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知识需要用才有其价。同时,可以感受来自不同职业的信息,看看自己的职业与别的职业有什么联系,在社会不同职业中居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经过对比,逐渐认识本职工作的特殊性质和意义,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积极情感。对比法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人清楚地了解自己从事的职业活动的社会价值,增强职业荣誉感,在自己的职业中成才、成长。当你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工作环境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你的信心也就随着增长,随着阅历的加深,你会觉得工作中的快乐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快乐每一天。

7.让事实说话

【原文】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译文】许多事情是人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

庄子认为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非人所能为,因此,在不可变更的事实面例,人应该学会适应。

喜欢《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吗?喜欢秦榆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