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行者王石 > 第9章 深圳这一站,远不是终点(4)

第9章 深圳这一站,远不是终点(4)

小说: 行者王石      作者:朱仰晴,樊俊杰

根据蛇口中华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截至1988年10月,当时王石企业净资产为1300万元。其中住宅资产占了500万,如果把这部分资产分了,公司资产将缩小近1/2,不利于增资扩股。这对于王石来说,无疑是从发展完好的公司身体上,割下来鲜血淋淋的一块肉。

王石当然不能妥协,于是发挥出了他演讲家的才能,开始对员工进行轰炸式的宣讲,分批召集员工进行恳谈会,耐心地对员工进行说服教育。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王石把股改做为必然趋势,未来公司的发展远景……细心地讲给员工们听。

刚开始员工思想一时扭转不过来,慢慢地这种“软磨硬泡”似的宣讲发挥了效力,尽管仍旧有些老员工持不同看法,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公司进行股改。

阻力破除,马上紧锣密鼓地进入招股通函的起草阶段,当时王石聘请了香港证券公司做为顾问公司做指导,这是一份对公司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稿件,他将确立公司基本发展方向,因此,王石和他的筹备小组慎之又慎,当时为了赶制招股函,王石和他的筹备小组每天都凌晨两点以后睡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协商斟酌,经过17次修改,招股通函最终定稿,招股通函上公司要遵循“规范、透明、守法”的条款,这在开放之初的深圳,搞贸易需要搞关系、倒批文,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的普遍状况下。几乎是作茧自缚,死路一条。因此在公司内部讨论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这样做就意味着前面困难重重,可是王石心中有高瞻远瞩的想法。他说“公司要发展,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再走老路,从现在开始就要规范。中国要进入市场经济,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力图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来做。从谋求股份制改造开始,我们就需要把规范化放在核心的地位。要做中国最规范的企业。”

“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取祸之道,尤其是在市场不规范,拉关系,走后门已经成为经营“潜规则”的情况下,独树一帜,特立独行更容易成为被制裁排挤的异类。人心既江湖,凶险难测,可是王石做到了,在他之后经营万科的二十年里,独树一帜的“规范”,一直是企业崇尚的信条。尽管,这些超前的思想概念,曾让万科遭受到“冷遇”,可是,多年后,那些不规范的企业随着社会法规的逐步规范纷纷或倒闭或步履维艰的时候,万科几十年良性的发展已经证明,这一思路无疑是有远见卓识的!

股改报告向市府体改办公室提交后。随后,金田和原野两家企业也递交了股份化改造的申请。体制改革办公室很兴奋:终于有响应股份化号召的国营企业了。

1988年11月股改的成功,随着股改的成功万科业务也节节上升,一下子通过合资的方式七八家合资公司,有电子分色板、K金首饰、精品模型、遥控电子开关等。门类齐全,万科成为一家综合性贸易公司。

2.“万科”之名何来?

股改是王石正式迈上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王石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进行股改的时候,王石决定给公司设计一套整体的VI识别系统,为将来给企业打出名牌做准备。王石后来说:当时他的这个意识,是源自部队的影响。他觉得部队的VI识别系统是最好的,清晰而有力。

而进行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给企业起个响亮的名字,从股份制改造以后对工业生产所要求的品牌一致化考虑,王石觉得,在股份制改造的筹备工作中,为新的公司起一个响亮、上口且意义深远的名字就成了一件大事。

像是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在给企业起名这件事上王石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举轻若重”的认真。他觉得这其实不只是起一个名称这么简单,这是在给未来的企业发展定下一个基调。一个人有了名字后就有了灵魂,企业也是一样。

那段时间,这件“小事”一直搅扰着王石的内心。甚至睡梦里都会蹦出一两个名词。“细节就是魔鬼”,王石真有这样的感受,为了给企业起个好名字,公司内部开过好几次讨论会。

会上,管理层人员纷纷给出自己的建议。可能是大家对这件事都太过审慎,经过几番讨论分析之后都没有结果。什么“宏成”“隆昌”之类的常用名词,显然不在王石的审美范畴之内。庸俗、浅显……这样的词不断地挂在王石的嘴上。

这件事也可以算是公司全体行动了,正在王石为起名的事情,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公司老员工提了个建议:用“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英文名称“SHENZHENMODERNENTERPRISE COMPANY”的缩写“MEC”的广东话发音“万科”来取名,为与广东各地众多“万”字头的企业相区别,英文名称不用“WANKE”而选用“VANKE”,选“V”字头取胜利的寓意。铿锵有力,这个提议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一致通过。

名称方案确定后,国企公司设计了标准字体和标志。标志用洋灰色做主色;暖红色做辅助色。灰色代表和谐,红色代表活力和希望。灰色是黑色与白色的调和物,黑色太过抢眼,白色太过单纯,两者都有苍白无力的感觉,唯有黑色、白色调和出来的灰色方显和谐。万科希望这个设计能够显示傲群、脱俗的气质和追求、创新的精神。

3.与富兰克林联姻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万科开始在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英文刊物上登招商广告。别说,这一做法还真奏效,美国富兰克林铸币公司看到英文广告,同万科取得联系。

他们派代表带来了一摞公司的宣传册,这是一家专门经营金属、陶瓷礼品的制造公司。对方代表富于专业性的介绍让王石感到,这是一家专业性很强的公司,与香港那些粗制滥造的来料加工厂,不可同日而语。送上门的好机会当然要抓住不放。

然而这个机会取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出于一贯的职业精神,对方先后派出了中国香港人,美籍德国人,美籍日裔,美籍犹太律师等各色代表过来谈判。

当时,不明就里的王石被对方频繁更换代表弄得一头雾水,猜不出对方的真正意图,只能是好事多磨吧,后来才理解频繁更换谈判人员的含义。

王石后来说:“随着谈判的深入,我才开始理解谈判代表的选派是根据流水作业法来制定的,有规律可寻:首先来的香港人,是一位中国大陆通,负责对万科能力及潜力的评估;德国人来谈工艺流程设计,产品组装的工序环节卡到以“秒”为单位;日裔小个子是位工艺产品成本控制师,计算每件产品加工费的最经济支出;犹太律师来了,不是谈怎么保障合同执行,而是探讨终止合同时的双方义务和责任的详细条款-甚至包括厂房内的一扇玻璃更换后,结束合作时这扇玻璃窗是否恢复到原状这样的细节。”

谈判终于结束。签合同时,对方美籍爱尔兰老板才出现。而所要签署的一摞合同文本比招股说明书还厚。而富兰克林仅需要支付律师费仅一项,就高达300万港币。

在当时的王石看来,花高昂的费用制定这样一份繁冗复杂的合同,无疑是对方太过审慎了。“花这么多钱调查万科,还不如把钱直接给万科,能做多少事啊!”王石在心中忍不住这样嘀咕。

但是最令人不理解的是,而且合同里还有一项合作文本中的“离婚”条款。上面标明:如果万科做不到将受到如何如何的惩罚。“还没开始合作呢,怎么就开始考虑分手的事?这是什么意思啊?”这不免让王石生了气。

然而,更让王石担心的是面对如此苛刻的条款约束,万科能不能很好地履行责任。

可是,真正合作起来知道,这项合同激发了万科的员工的工作热情。负责此项目的团队尽心尽责,超水平发挥;而且,尽管合同条款非常苛刻,但在具体执行合同中,富兰克林仍在合同的执行上把握着一定的弹性。

这是王石从事贸易以来,万科无数业务中的一件。可是王石后来特意指出它对于万科成长的非凡意义:“在和富兰克林合作的过程,也是万科进一步学习国际化,学习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规范化工作方法的过程。此时我才体会到:同富兰克林合作,赚钱固然重要,但从方法论上,学习对方的人才组合、严谨的工作方式、强调效率的做法、尊重法律的商业精神更具有价值。”

与万科有过业务来往的人,都会觉得万科对于每个工作细节的注重几乎苛刻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规范、严格、高效,是社会对于万科企业精神的集中评价,而如今想来,这与当年同富兰克林的合作分不开。在同国际专业公司的交往中,王石的企业经营思路也日益形成。

4.办工业闹笑话

王石的现代企业有限公司的贸易做到1988年,倒腾视频记录仪的王石,一向自诩投资谨慎,面对机会超常冷静的王石突然得知特区政府要大办工业,感觉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经过几天的反复琢磨后,终于咬咬牙,下定决心拿出了500万元,买下了水贝工业区的那栋六层厂房。

现如今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这座厂房的价值已经翻了好几倍,可当时投资时,王石还没有投资地皮的意识,买下来就是想一心办工业。

工业怎么搞?都有什么流程,面对已经买好的六层厂房,王石心里一点谱也没有。自己重新设计制作什么的太麻烦,时间也不等人。想来想去,还是搞来料加工吧,这样一方面可以有租金、管理费的稳定收益,另一方面不担风险地可以学到些工业管理经验。

事实证明,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简单装修处理厂房后不久,外商来了,项目来了,工人也招来了。上千工人在厂房前的空地上齐刷刷地站成一片,着实壮观,王石看在眼里心里也是异常振奋。时间就是生命,说干就干,当年37岁的王总立马开始排兵布阵:一、二、三、四层做车间,五、六层做工人宿舍。六层的厂房,瞬间安排停当!

可是兴奋劲还没过,问题就出来了。厂房在设计之初并没想到要解决上千人全日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的问题。一时间,供水不足、供电不足、电梯爆满、食堂爆满,只设两个“坑位”的厕所也爆满,纤细的排污管时时被堵塞以至遍地流污……一时间干净整齐的工厂,遍地流满脏水污渍,那味道更是让人掩鼻也避之惟恐不及。

于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项目“小总”们开始开动脑筋想办法。缩减“坑位”间隔,增加“坑数”;在厕所里安装录音机,循环播放节约用纸、提高效率等注意事项……就是那时情急之下想出的高招。

可是情势危急,这些高招还没来得及奏效呢,悲剧就发生了。有一天在疏通堵塞的管道时用力过猛捅漏了车间的天花板,于是结果可想而知。

可是,就在工厂上上下下被厕所问题,闹得焦头烂额时,工厂附近的一家养鸡场却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1989年春天,原来从早到晚聒噪不停的养鸡场,遭受了严重歧视,被迫迁出特区之外。这样,于是工厂旁边就凭空多出了一片空地,精明的万科人自然打起了用这片空地的主意。

万科上上下下齐动手,太阳下头戴草帽、腰别白手巾的“大跃进”劳动场面,半年之后一个能容纳2400名职工的生活设施配套的小区建成了。被迫迁移的养鸡场老板当年没想到,自己的流离之苦却帮助万科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基本的人口生存问题,而这块地方也成为万科利润构成中一个重要部分。

五.一波三折:入股万佳

受索尼的影响,王石给企业设计的最初目标是做中国的“综合商社”,因此在万科创立的最初几年里,万科的业务迅速扩展到工业、文化传播、股权投资、房地产、贸易五个行业的十三个领域。在深圳当时以赚钱为本的状况下,万科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八爪章鱼似的印钞机。

1993年初,万科入股万佳涉足零售业。在零售业,万科同样经历了一个先是头脑过热,接着实事求是进行调整,然后起飞的过程。然而,很快万佳在万科在股权争执事件之中活下来,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应变能力和执行能力,王石带领着万科在当年的深圳乃至全国的零售业,创造辉煌的同时也经历了很多考验。

1.零售业务开展顺利

90年代初期,王石仍然沉浸在“金手指”的美梦中,万科提出的企业发展口号是:要做中国的综合商社。基于这种想法,于是万科在行业跨街上大举扩张,刚开始的几年,万科贸易公司甚至还涉足了还做过鞋业、西装乃至K金项链首饰业。对于五大块产业(工业、文化传播、股权投资、房地产、贸易)都很重视,大有齐头并举、分进合击的态势。

万科最早是做贸易起家,所以由贸易过渡到商业很自然,物流配送什么的业务都很容易搞起来。于是,在90年代初,零售业方兴未艾的时候,万科也看好了这一机会,跨出了这一步。

1990年,特发公司开发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竣工后。急于回笼资金还贷,特发有意委托万科销售发展大厦。

初步估算,发展大厦的销售可以为万科带来近1000万元的利润。这对上市不久的万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因此,万科项目小组很重视为此做了周密的销售计划,当时甚至从江西景德镇军用飞机制造厂租来直升飞机,连续数天对特发大厦进行航拍,策划小组不分昼夜地赶制楼书和各种宣传稿件,可是就在一切具备,报纸广告即将刊登的前一天,特发突然改变主意,撤回对万科的委托,决定自己销售。

特发的突然变卦,给万科弄得个措手不及,没有办法只好紧急撤回报纸的广告稿,预定的版面改做万科地产的形象广告。

性格倔强的王石,越想越郁闷,于是他做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反应——购买整栋特发大厦!

“你不是自己卖吗?好,成全你,万科这次是买家,购买你整栋大厦。”王石做这个决定多少有点怄气的成分。

做出这个决定后,因为自己自筹资金的能力有限,王石立即联系香港新鸿基证券、香港天安中国和泰国正大集团。共同商议投资事宜,三家公司都是曾经有过业务往来的老合作伙伴,协议很快达成,四家联手,正式向特发发出收购大厦邀约。

万科的举动一下子把特发弄懵了。但是,冷静一段时间后很快做出了反应,当时参与收购的还有一家香港财团,逐渐倾向于香港财团,特发高层开出的条件逐渐加码。最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万科的收购案失败了,发展大厦的90%产权卖给了香港那家财团。

东方不亮西方亮,虽然万科收购发展大厦的行动失败了。但是万科新启动的零售业务却顺利展开。万科购买了罗湖商业大厦的四层作为商业大卖场,至此以万佳为首的零售业大幕在深圳乃至全国徐徐拉开。

2、.零售业败北:国外取经

投身零售业,开创一个沃尔玛一样的超级连锁购物广场。也是王石建立综合商社模式的一大步骤。万佳成立于1991年,是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拓连锁零售事业的主力军。引进几家企业合资经营,万科持有万佳35%的股份,是万佳的最大股东。

喜欢《行者王石》吗?喜欢朱仰晴,樊俊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