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 第14章

第14章

小说: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作者:金满

英雄盖世如项羽,面对虞姬,百炼钢也要化作绕指柔。一曲《霸王别姬》唱落多少人的眼泪,痛彻多少人的心肺。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既是铁石心肠,又是柔情百转的真男儿。

西北平定后,范仲淹返朝,官至参知政事,后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贬陕西四路安抚使,后在赴颍州(今安徽阜阳)途中病卒。

《宋史》载范仲淹:“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朱熹称之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所有这些褒奖,敌不过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首《江上渔者》,孩子们奶声奶气地朗诵:“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那个青箬笠、绿蓑衣的老人,乘一叶扁舟,消逝在烟波浩渺之中了……

一曲新词忆晏殊

自写唐宋诗人词人以来,对这人生有时候莫名地就开始绝望。唐宋两朝天才华瞻的才子佳人灿若繁星,可身世大都坎坷凄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如果没有不幸的人生经历,又何来“血书”?看来既想生活顺风顺水,又想写出千古文章的兄弟,趁早死了这份心。至于晏殊,那是一个异类,唐宋六百多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幸运儿。

公元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签订,之后长达百年宋辽没有发生战争。晏殊生于公元991年,卒于公元1055年,这样的太平年代,注定了晏殊不会有杜甫、陆游等苦命诗人的遭遇。

《宋史》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中国历史上神童很多,可能被总理级别大吏推荐的就太少。中了头奖的晏殊被张知白推荐入朝,宋真宗以神童召试,让十四岁的晏同学和千余名进士同朝应试。晏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真宗惊叹,当庭要赐晏殊“同进士出身”。宋开国以来,排斥南人,《道山清话》载:“太祖尝有言,不用南人为相。”正直如寇准,也有地域偏见,寇准曰:“(晏)殊江外人!”真宗反驳:“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凭良心说,宋朝的皇帝还是可爱的,无奈造化弄人,承受了这么多不幸,担负了那么多骂名。

两日后复试,也是该晏殊发达,考题是前几日他刚写过的,晏殊举手发言,要求更换考题。换过考题后晏殊一样名列一等,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谁不欣赏,晏殊被授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秘书省正字”应是个闲职,一个十四岁的小鬼,放在今日就是个初中生,皇帝再喜欢,想来也不敢把国家大事交给他干;至于“秘阁读书”那就爽了,秘阁是皇家图书馆,晏殊是公费读书,国家重点栽培对象,简直就是汉武帝对待少年霍去病的待遇。

晏殊入秘阁读书后,真宗“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看来皇帝是真喜欢晏殊,还派人监督他是不是在秘阁好好读书。晏殊也争气,每日闭门苦读,从未出去游玩饮宴。皇帝赞他读书勤奋,不像别的官僚耽于嬉游宴饮,晏殊答:“我不是不喜欢宴会游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办法而已。如果有钱,我和他们一样。”皇帝听完龙心大悦。看到这里,感觉晏殊要不是真的品行高洁,那绝对是城府极深的大奸大恶之人,这样的人要是为恶,蔡京、高俅之流都要甘拜下风。深得圣心的晏殊自此青云直上,官直做到枢密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人称“太平宰相”,被推为一代贤相。

晏殊当权期间天下承平,当然也是沾了时局稳定的光,可他的贤良,却是拎上裤子也得认账。欧阳修、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等名臣,或出其门,或由其提拔举荐,江湖人称“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晏殊以善举贤才著称,可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老成谋国的晏殊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大部分人都听过。虽说老百姓传得有点神神道道,可仁宗不是刘太后亲生而是抱养李宸妃之子,却是事实。

李宸妃殒,朝廷命晏殊撰写墓志,老晏虽说是朝廷股肱,打小就不说谎话,可要在墓志上写这么一段:“你们看清楚喽,这位李宸妃,就是我们皇上的亲生母亲,现在的刘太后,纯属假冒伪劣!”估计他家祖坟都要被朝廷刨了。

李宸妃死后不久,刘太后也挂了,谏官参晏殊“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这话有点拗口,意思是说——宸妃才是皇上的生母,晏殊胆敢隐瞒,没在宸妃墓志上写出来!还有,这小子用官兵去修建自己的家宅!

自己妈原来不是自己妈,换谁在这当口都有点扛不住,仁宗一怒将晏殊撤职罢官,而罢黜晏殊的诏书就由宋祁起草。

宋祁何人也?是晏殊赏识看重的门生,时常邀其饮宴论诗。为了相见方便,晏殊甚至在相府附近替宋祁购置府第。宋祁非但没替恩师说话,反在诏书里诽谤诋毁,大骂晏殊“广营产以殖赀,多役兵而规利”,很有点划清革命界线的意思。头天的中秋月夜,晏殊还邀这小人把酒言欢,相对畅饮。平生第一次受到打击的晏殊,那时候会不会想起被他疏远的欧阳修?

《宋史》载:“(晏)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可以证明欧阳修确实是受晏殊提拔举荐的。晏殊贵为相国,从他的词作里看,他对自己烈火烹油、花团锦簇的富贵生活颇为自得。一次晏殊邀请欧阳修赴家宴,小欧也轴得可爱,面对富丽堂皇的豪宅,欧阳修即席赋诗:“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劝恩师以国事为重,多想想边关的将士。如果主人是严嵩、和砷之流也还罢了,可这主人却是贤相晏殊,虽说有些贪恋富贵、奢侈享乐,可那毕竟是提拔奖掖自己的恩师,欧阳修这样做,难脱显摆自己的嫌疑。自此晏殊对欧阳修爱理不理。一段时间小欧也回过神了,写信派人送到晏殊那儿,意思是老师您宰相肚里能撑船,我小孩子不懂事,您就不要计较了。晏殊口授几句话,让送信人带回去,欧阳修当时官已不小,文名也盛,旁人觉得这样回信有些怠慢,老晏说:“回一个旧日门生的信,这样已经够了。”

晏殊被贬没多久又被起用,历任各种尚书后又回归相位。仁宗确实对晏殊不错,晏殊晚年病重,《宋史》载仁宗“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仁宗为没能在晏殊死前探病而遗憾抱恨,停朝两日祭奠。作为一个臣子,这一辈子已是极其圆满。

《宋史》本传载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千年之后,真正为晏殊留下文名的,却是一本薄薄的《珠玉词》。晏殊的词风确如珠玉,虽是沿袭五代绮丽词风,但风流蕴藉、温润和婉,在闲适的笔触下,蕴涵深沉的人生思考。叶嘉莹赞其词“圆融平静之中,别有凄清之致,有春日之和婉,有秋日之明澈,而意向复极鲜明真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这首小令是晏殊的千古绝唱,此词妙在一切情意都不曾说破,只在景物描绘中含蓄和婉地表露。可惜的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却是枪手所作。据清张宗《词林纪事》所述:“晏殊与江都尉王琪春晚闲步池上,晏谓王琪,曾得好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经年未曾属对。王琪乃应声而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便将此联先用于诗,后用于词中。而王琪亦由此得到升迁。原来做官就是这么简单。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刘贡父云:“元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作也不减延巳。”这阕词乍看是写离别相思,接近于晚唐五代的“花间派”词风,和冯延巳闺怨愁思一类的题材很像,但里边辽阔高远的境界,却是远胜于冯延巳。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具体这“第一境”是什么境,王国维也没直说。多少健康向上的有志青年,认为这“第一境”就是目标。有这样的人生目标吗?望眼欲穿地等待爱人?我这样颓废堕落的人,只能认为这是迷茫啊迷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

很怀疑金庸是看这阕词的时候来了灵感,尔后写出了小龙女坠崖,杨过苦等十六年,悟出了黯然销魂掌。小龙女花落风雨,生死未卜。郭襄出现了,这样一个娇憨善良、爽朗澄明的丫头,简直就是真善美的化身。一句“不如怜取眼前人”是不是暗含金庸的期许呢?我这词解得有点八卦,倒是想建议所有的离婚登记处都贴上这首小令的末两句,也不枉晏殊千年之前体贴万物的“圆融的观照”。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晏殊身居高官显位,生活优渥,诗词文章里流露自然的闲雅富丽之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确是没有暴发户的铜臭气,字里行间透出的富贵闲愁,哪里是今日喜欢摆忧郁造型的小资可比。小阁、庭莎、曲栏、翠幕、种满荷花的池塘……太!腐!败!了!北京现在就算最高房价的别墅,也没有这样级别的私家花园。

吴处厚《青箱杂记》里说:晏殊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曾经看见李庆孙《富贵曲》里一句“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晏殊哂笑:“此乃乞儿相,是没经历过富贵的人。”晏殊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两联自诩,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曾经替一大款做别墅装修设计,大款曰:“我就不明白了,你们住不起这样的房子,又怎么能替我家做设计?”吾答:“很好,现在你这样的明白人少了,你该去找个比你有钱的人画图。”后来此大款是否找到比他更大的款替他服务,不得而知。

我这里倒不是讥讽晏殊嫌贫爱富,吃不到葡萄我当然要说它酸。综合评定下,老晏同志不管是做官为人,还是写诗填词,都还是不错的,只有和柳永的一次会面,令我对他有些成见。

当时的柳永屡试不第,混迹秦楼楚馆,人言晏殊好贤,柳永去拜访的动机不言而喻。柳永当时虽是落拓的布衣百姓,可也是“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白衣卿相”,晏殊也不敢怠慢。

晏公问:“贤俊作曲子吗?”

这时候柳永要是个精于世故的人,随便谦虚一句:“晚辈作的都是俚俗之曲,相国见笑。”估计后半生落拓的命运就将改写。可柳永如果没有赤子之心,就不是柳永了。

三变答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这句话惹恼了晏殊,老晏心想:“就你那些黄段子,还敢和我的词相提并论!”

晏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

晏殊不欣赏柳永,却成就了一个天才的词人。如果柳永至此一帆风顺,再不会有后边的《望海潮》《八声甘州》等千古名篇。

晏殊《采桑子》里“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是他所有词里我最喜欢的一句。“何处高楼雁一声”,再美好的梦,总会有醒的一天。他可知道,自己死后,儿子小山,会在落魄困窘中度过一生。

至情至性欧阳修

曾经年少的岁月,小七对我说:“你是个容易因感情而冲动的人。”

这样的底色反映在对唐宋文人的好恶上,自然亲近冲动型,不喜理智型,欧阳修就是后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旗手,在散文、诗歌、史学上都极负盛名,苏轼赞其曰:“天下翕然师尊之。”

曾与欧阳修粉丝掐架,他说:“你为什么不写欧阳修?”我说:“这厮和韩愈一样,都是正统古板的老夫子,没兴趣!”斜眼望去,丫的在满地找砖。

人很容易被第一感觉蒙蔽,当你抱着不偏颇的态度去认真了解一个并不喜欢的人,你会发现,他同样有值得喜欢的理由。

欧阳修公元1007年生,家贫,四岁丧父后竟至“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买不起纸笔,其寡母以苇秆画地,教其写字。“欧母画荻”遂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一样成为伟大母亲的典范。公元1030年中进士,之后因参与“庆历新政”改革屡遭贬谪,公元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公元1071年以太子少师身份辞官,翌年卒。

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看出来了吧,欧阳修是前半生坎坷,后半生得意。现在看来,其前半生受的那些打击也没白挨,让后人看见了永叔的义气刚正。

公元1036年,范仲淹参权相吕夷简任人唯亲,吕夷简进谗仁宗,说范仲淹“所引用,皆朋党”,范仲淹被贬饶州。余靖、尹洙因上书营救一起被贬。左司谏高若讷为逢迎吕夷简,诋毁范仲淹,认为范该贬,欧阳修闻知怒不可遏。惹怒谁也别惹怒书生,欧阳修以笔作刀,一篇《与高司谏书》令倒霉催的高若讷遗臭万年: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此君子之贼也……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看这样语言犀利、气势逼人的板砖文痛快淋漓、气血沸腾。我时常在各大论坛来回窜,看高水平砖手群掐,隔岸观火那叫一个爽,可从没见过一篇砖文达到《与高司谏书》这样的水准。也只有鲁迅那些投枪匕首似的杂文可以媲美了。

三十岁的永叔少年气血,浑身是胆,骂完了还不解气,文章末来一句:“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傻叉高若讷受了欺负,真拿着《与高司谏书》去找仁宗哭诉。玩得不地道啊,欧阳修随即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后欧阳修与范仲淹、尹洙、余靖等被称为“党人”,欧阳修著《朋党论》上谏相辩: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朋党论》说理透彻,斩钉截铁,逻辑强大,如快刀斩乱麻,如热汤泼冰雪,通篇读下来就是一个“爽”字,名垂千古绝非偶然。

当了四年芝麻官的欧阳修被召回京,开始升官,不久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开始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太守任期间,永叔一篇《醉翁亭记》令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名扬天下,为滁州的旅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滁州志》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用一份《醉翁亭记》拓本居然可以免税,一方面说明《醉翁亭记》为世人推重,另一方面也证明浩浩中华是个尊重文化的民族。

除以上三篇,欧阳修散文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卖油翁》,没办法,谁让它进了中学语文课本。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最初染上去的字句会伴随一生。

喜欢《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吗?喜欢金满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