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 第26章 财富(2)

第26章 财富(2)

小说: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作者:李连滨

他们为什么愿意消费呢?因为在花钱的时候,有机会得到别人追捧的眼神和自己是上帝的感觉。缺什么就会补什么。他们最大的需求是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有价值,但身为一个人的尊严,他们很想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有价值。

当浑身乌黑铮亮的煤炭享受着钻石般礼遇的时候,他们感觉好极了、他们感觉棒极了。他们不知道这是个泡沫的经济、这是个虚假的繁荣。

“好不容易有钱了,是时候显摆一下了,让别人知道一下我的价值。”这样的自我安慰让“失败的人”居然舍得花100万换回辆宝马车。当开着宝马车满世界兜风的时候,他们享受着沿途的注目礼,真可谓是咸鱼大翻身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在银行的账户里少了100万的现金,还有围绕着宝马车的维护费用也开始每年递增。这些钱花出去是没有办法收回的,而且还匹配了更多的消费渠道。

衣食住行是消费,一时痛快之后,钱就跑到别人的腰包里去了。在他们痛快消费的同时,别人正享受着自己投资的回报。

“失败的人”不会支配金钱,反而被金钱给支配了。他们赚到一些钱后就开始满足自己的欲望,钱没了之后就又拼命工作。当赚到更多的钱时,更多的开支、更大的开支又来了。满足了一番之后,就又投入到拼命赚钱的行列里去了,因为更大的恐惧又来了,他们需要更多的钱。虽然曾经赚到过很多钱,但越有钱却越觉得自己没有钱。

当钱越花越少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变得舍不得花钱了。他们不知道:即使有一笔很大数目的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也会因为通货膨胀而财富缩水,让自己的购买力下降。他们不敢去投资,因为害怕“受伤的总是我”。

“失败的人”大手笔的消费通常围绕着怎么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钱,也就是自己很有价值,但当别人赞美他们真是大款的时候,他们的腰包瘪下去了,而别人的荷包却鼓了起来。他们也许会注意到这个事实,但暂时的心理满足也是他们所需要的。又是一个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考验,他们又不得不顾此失彼了。

真正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感觉是需要自我支持的,除了自我的修炼之外,是没办法从市场上买到的。

自动印钞

“成功的人”依靠自己的交换系统来获取收益

《80/20法则》中提出:20%的人拥有这个世界上80%的财富,而80%的人只拥有这个世界上20%的财富。好像不是很公平,对吗?

好!我们就公平一下,将这个世界上的财富重新分配,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人手中,这样算是公平了吧?请你再耐心地观望几年,据说是5年,也就是5年之后,依然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景:20%的人拥有这个世界上80%的财富,而80%的人只拥有这个世界上20%的财富。

“成功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印刷钞票的流程,也就是让自己赢利的赢利模式。

当生产线启动起来的时候,里面的程序已经提前设置好了,齿轮与齿轮的咬合已经可以毫无悬念地让我们知道之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有人在系统上值班,他们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这个岗位所应得的收入,而系统的所有者却争取到了自己的一天变成N年的神仙般的“长生不老”。

2012年1月12日,目前中国流量最高的网站百度的域名遭“黑”,这一天,百度的损失是700万。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损失呢?因为印钞流程被切断了。

“成功的人”的好结果是设计出来的,他们当下的好结局来源于之前的大布局。从梦想到现实的那一段未知的旅程被他们分解成了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当中影响结局的那些关键要素都被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完、做好。当一条之前没人走过的路被趟出来之后,后面的人循着他们沿路留下的路标就可以快速前进、迅速到达、自动成功了。

“成功的人”内心里有大梦想,他们到达终点之后,通常会背起行囊继续前进、继续探索前面有哪些路可以走。他们主动承担着随未知而来的风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传递给跟在后面的人,他们降低了后来者的成功成本。一条条新的生产结果的流水线在诞生,而旧有的生产线依然在大量地产生结果。

“成功的人”将一条一条的生产线兼容并网之后,推进了合作者、追随者达成目标的信心与动力。当这些人为了自己的长远价值、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奔忙的时候,已经不需要他们身体力行了。这个时候,系统自动运转,他们轻松赚钱。

被动赚钱

“失败的人”依赖别人的交换系统去赚取收入

我们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但如果用100万买走你下半辈子的光阴也许你会坚决不干;交换的时候主张“一分钱一分货”,但大把大把挥霍时间的时候却并不见得有多么心痛。

再高的学历,毕业之后也要找到个平台才能周转出自己的内在价值。当依附于别人的系统来赚取收入的时候,就已经在“用时间换钱”了,虽然我们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就是时间”。这样理解事情不是鼓励你一定要自立门户,而是说考虑一下即使在别人的系统上怎么让自己也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失败的人”不知道金钱只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是把金钱当成了彰显自身价值的全部指标。这样的思维习惯让他们错过了自成一派的机会,且深陷于“老鼠赛跑”的游戏之中。

没有钱的恐惧刺激着我们努力工作,当得到报酬时,无穷的欲望又开始让我们去想所有那些可以用钱来交换的东西。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我们的生活就是为了满足无尽的欲望而奔忙?如果得到更多的钱,就继续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样的循环?

“失败的人”关注的是“为自己赚取收入”而非“为别人创造价值”。而长期的系统建设是需要很大投入且少见眼前利益的,这使得他们依附于别人的系统以降低自己眼前的风险。这样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与周围的资源只是短期接触而非长期合作。

“失败的人”不知道:自己不放心别人也让别人开始不放心自己。他们的合作者渐渐不敢把重要的责任放到他们的肩膀上,而这样的互动一旦固化之后,他们也就失去了挣大钱的岗位,越来越难以挣到大钱。这个时候,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这条船对不起自己了,而不是自己辜负了这条船曾经的信任。

“失败的人”在累积了原始资本之后也想要建设属于自己的交换系统,以让自己赚取收入的时候能够更轻松一些。遗憾的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走熟悉的路,而几乎丧失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能力。不敢走出去的患得患失、走不出去的惊慌失措让他们不得不退守原先的赚钱模式得过且过,这让他们觉得安全,因为即使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他们认为有别人帮自己分担风险又何必自己来顶风冒雨。他们觉得熟悉的就是安全的,却丝毫感觉不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只在冷水中被慢煮的青蛙。

从胜利走向胜利

“成功的人”具备了赢的基因得以一步近一步地走到高处

“成功的人”掌握着“赢的规律”,这让他们跌倒之后能再次爬了起来。当他们跌倒的时候,也许别人就认为他们失败了,但他们从中汲取教训之后反而降低了他们再次跌倒的概率,这样的屡败屡战让他们的失败都变得那么成功。

1989年,史玉柱下海创业,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

1991年,巨人高科技集团成立,注册资金1.19亿元,并频频受到半数以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级别中央领导的造访。

1995年,史玉柱被列为《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第8位,是当年唯一一位以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

巨人大厦倒下之后,史玉柱曾经一夜之间负债2.5亿元,但他能够东山再起,不仅还清了巨额债务,还重回了富豪排行榜,成为了身价数百亿的企业家。

2011年6月,有消息称史玉柱4个月斥资26亿增持民生银行。

2011年7月10日截止,史玉柱的投资新华联的2年就净赚3.8亿元。

史玉柱重重地跌倒过,但他有能力再次站了起来。只要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那么一次就成功了,而那也得有“赢的基因”支撑才能让自己敢再搏一回,能再赢一次。

在“成功的人”不断往前走的过程中,逐渐将脑海里的图纸变成了现实中的真实。一个接一个的目标被达成了,他们越来越接近终极目标。这不代表他们在路上碰不到障碍,恰恰相反,他们碰到了太多的挫折,正是这些困难练就了他们的钢筋铁骨,使他们有能力继续披荆斩棘;这不代表他们从来不犯错误,恰恰相反,他们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才逐渐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的。

“成功的人”不会把挡在眼前的小石子定义为障碍,他们的眼睛盯着的是地平线上那即将升起的第一缕曙光。即使在黎明前的黑夜里,他们仍然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在这里提炼出来的价值将极大地降低迎接黎明冲锋时的伤亡代价。他们不断确保着自己是“成功的人”,只要“成功的种子”还在,就注定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成功的人”不只在到达终点的时刻觉得自己成功了,他们在路上的一点一滴都能收获到“成功的感觉”。他们在路上非常辛苦,但他们有能力让自己以苦为乐;他们在终点非常喜悦,但他们有能力让自己居安思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失败的人”没全部掌握赢的规律进而时常地风雨飘摇

有句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好运气,有走运的时候,也有倒霉的时候。实际上,当觉得自己倒霉的时候,注意力的焦点就已经开始搜集失败的感觉了,也就丢失了“吃一堑”可能“长一智”的成长机会,越这样努力也就越腐蚀着继续战斗的意志、催化着战斗失利的结果,累积起来就真的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失败。

失利就失态的样子不是成功的风范。不管把成功的内核用怎样的形式去呈现,依然让人们看到了成功的样子。即使倒下了,也是成功地倒下来,映衬着继续攀爬的身影是那么令人荡气回肠。而“失败的人”倒下去的时候是那么没有准备,不只是说他们的样子踉踉跄跄,更说的是他们就不曾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到达这般田地。

当有朝一日需要从头再来的时候,他们通常再也爬不起来了,因为他们并不真正知道自己之前是怎么走过来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不反思自己成功的必然因素和偶然结果,也只是在顺风的时候才能有机会洋洋自得,到了逆水的时候就只能是怨天尤人了。

“失败的人”也有成功的时候,但他们的成功通常来得迟又去得快。虽然他们不知道成功的本质及做事的规律,但在照着葫芦画瓢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做对了一些事情,这让他们在局部获得了一些胜利,但一旦他们失败了就很难东山再起。

“失败的人”在得意的时候通常忘形。这个时候,他们的努力方向会离开心中的目标,而是停下来四处宣讲自己的成功感言,以期收获别人认为他们已经成功了的感觉。他们在乎别人是否认为他们成功的程度远胜于自己实际目标的是否达成。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前进的脚步慢了下来,一个又一个的身影从他们的身边擦肩而过,直到身边没几个人听他们诉说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要着急赶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被落下很远了;这个时候,他们又觉得自己失败了。

“失败的人”再度失败的时候,常常用“隔行如隔山”来为自己开脱。实际上,各行各业的规律是一样的,动用到本质的习惯会自然地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他们只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他们不知道:只要是“成功的人”,总有一件事情让他们成功,而不是做哪一行才能成功。

喜欢《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吗?喜欢李连滨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