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 第1章 梦想(1)

第1章 梦想(1)

小说: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作者:李连滨

人类曾经羡慕鸟儿能自由地飞翔,叹息自己没有翅膀,但自从拥有了梦想以后,人类就插上了翅膀……

目的

“成功的人”越努力越靠近彼岸

曾经,有人给成功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所谓成功,就是达成目标,其他的都是注解。但是,你也会发现,有很多达成目标的人并没有收获成功了的感觉。

一个彩民偶然间中得了100万的奖金,成功致富的同时也引发了财富归属的权力之争,这让本来和睦相处的家人反目成仇,最后妻离子散的结局让这个彩民发誓:从此再也不买彩票。

一个达成目标的人居然发誓:以后再也不去追求目标。是目标害了我们还是我们面对目标时的心理状态导致了到达终点之后又迅速地回归起点?是成长的反省还是衰败的轮回?

“吃一堑”可以让人“长一智”,但“一朝被蛇咬”也会让人“十年怕井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这里,我们将给出一个新的关于成功的定义,以求打开一个新的视野、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所谓大成功,就是实现梦想;所谓小成功,就是达成目标。

梦想只是脑海里一副令人向往的画卷,里面有我们的喜悦,也有别人的笑容,如同大洋彼岸的一处美景,可望而不可及。为了到达梦想的彼岸,我们必须达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买到一条远洋船;找到一张航海图……

达成了N(N=1、2、3、4、5、6……)个目标之后,最终将在现实的情境中拼装出梦想的真实存在。

大的房子、好的车子、多的票子是我们每天努力的目标,但“成功的人”更知道目标背后的意义,他们以此为周转,经营出了自己的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甚至自我实现的感觉;这份感觉又带给了“成功的人”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票子……

满足目的的过程就是实现梦想的征程。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忙”,让他们在披荆斩棘的时候也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不只是在到达终点的时刻满怀喜悦,在披星戴月的路上,他们也感受到了成功。

梦想里的核心元素是什么呢?就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先明确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是一粒种子,决定着你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

然后找出你必须要做的那些事情,这就是你的目标。如同沿途的一个个路标,引领着我们从起点走到终点。

达到了目的,我们就成功了!

墓地

“失败的人”越努力越远离终点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盘缠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盘缠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盘缠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马车的手,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盲目的魏人上路了。

《南辕北辙》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但多数的人却依然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也许不会像故事中的主角那样漏洞百出,但依然换汤不换药地穿着新鞋走老路。

他们觉得自己很努力、他们觉得自己很投入、他们觉得自己很能干,但是方向反了,越努力越远离终点、越发挥越施展不开。

他们真的想去“楚国”吗?“楚国”真的就是他们的方向吗?岂止是方向反了,多数的人直接就没有方向,所以也不觉得自己方向反了。

自从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之后,那个南辕北辙的主角从九泉之下发出了一声呐喊:“谁说方向反了就不能到达终点?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吗?绕场一周之后,凭着那么快的马、那么多的盘缠、那么能干的车夫,我一定能到达楚国!”

他执着的是自己的方向吗?太多的人一辈子都在路上走,有生之年都没能走到终点。他们到底要走到哪里呢?连自己也未必真的知道!

多数人都想要拥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票子……,但他们并不清楚为了谁而愚公移山、为了什么而要把铁杵磨成针,所以很少有人真正拥有了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票子……,多数人沉浸在得不到的怨恨中、淹没在已经(总是)失败的情绪里……

“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平衡

“成功的人”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又能给予“别人想要的”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思想。如同容器里装着两种液体,人的思想中激荡着两股能量:满足自己需求的感性冲动和兼顾别人感受的理性控制。

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系无所谓融入群体,但建立关系之后,彼此之间都有着满足自己需求的期待。

在各种关系中,由于社会角色的多样与多变,彼此之间的期待又变得纷繁而复杂。虽然我们沟通的时候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但通常也不能传递出自己真正的信息、截取到别人真实的消息。各种关系的不同品质演绎出了喜怒哀乐的人间万象。

在各种关系的互动中,我有我的目的、他有他的主张。当彼此想法碰撞的时候,对某个个体而言,一个是自己(自我)的“内在需求”,另一个是别人对自己(社会)的“外在要求”。

“自我需求”是自己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社会要求”是别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迎合“社会要求”的时候,“自我需求”就暂时被搁置起来;当彰显“自我需求”的时候,我们又时常感受到“社会要求”的压力。

几乎所有需求的满足都是在各种关系的良性互动中得以实现的。如果只是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别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就很难维持稳定而持久的关系。

如果彼此的目的中都涵盖着对于别人需求的尊重,那么相互都得到满足的概率也将大大提高。

如同油门与刹车的协调作业让汽车纵横驰骋,当自我的冲动冲击到别人的冲动的时候知道踩刹车(理性控制),那必然会降低发生事故(产生问题)的几率。

如同杂技演员走钢丝,通过平衡杆的调节,他们身体的重心、平衡杆的重心合为一个小点儿,滚动在那条悬空的钢丝绳上。

“成功的人”习惯于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像踏浪一样,随着上、随着下,动态平衡着。他们先给到“别人想要的”,收获到认可和支持之后,“自己想要的”也就顺手而得。

当“自我需求”与“社会要求”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知道求同存异,在相同的那个部分里彼此满足;在这之后,相异的部分也被彼此接纳而正常存在、相安无事。

“成功的人”清楚地知道:平衡的,才是稳定的、持久的……

“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失衡

“失败的人”常常摇摆于“自己想要的”和“别人想要的”之间不能同时兼得

“失败的人”也是为了寻找成功而上路的,因为太想要得到了,他们肆意地释放自己的感性冲动,冲击到别人的时候也依然故我。他们很害怕自己一旦手软,可能会错失机会,让别人得到满足。看着别人心满意足的神情是非常令人痛苦的,至少在自己没有得到之前,别人也休想得到。

“失败的人”满足需求的努力逐渐演变成了无穷欲望的泛滥,像洪水一样淹没了他们的世界,当然也包括了身在其中的他们自己。

当众叛亲离的时候,他们也会反思自己是否做得有些过分,于是会主动委屈自己(放弃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以求得到关系的缓和,但这又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乞丐一般的委曲求全,这与他们之前一副战斗的姿态格格不入,这让他们开始讨厌起自己。愤怒的情绪不断累积、怨恨的动作由小到大,当河水上涨到足以冲垮堤坝(理智的防线)的时候,洪水又再度泛滥。直到碰到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挡在眼前,他们才会就此止步,暂时地平静一段时间。

一座独木桥颤巍巍地架在一条水流湍急的河上,它是两岸百姓往来的唯一通道。

有一天,两个胖子在桥中央碰面了。因为彼此都体积庞大,谁也不敢先错身,都害怕掉到水里去。两股巨大的能量就在那座独木桥的中央对峙着……

“你让开!”“你让开!”双方的情绪不断地上扬……

其中一个着急赶路的胖子脑海里浮现出了自己最要紧的那件事,于是后退回了河岸,等着对面的那个胖子走过桥来,然后急匆匆地往对岸跑。

被礼让过的那个胖子得意洋洋,心里想:“还是我厉害,瞧瞧他那副屁滚尿流、连滚带爬的样子!哈哈……”

我们太渴望成功了,我们太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了。我们想,别人也想!当每个人都努力往前涌的时候,也许堵住的是我们各自的去路。

为了不被毁灭,我们努力用“自我需求”压制“社会要求”,但有时我们也会被“社会要求”冲击得落荒而逃。

当我们有能力保持平衡时,“外在的要求”是成就我们的;当我们无力维持平衡时,“外在的要求”是毁灭我们的。

“失败的人”不知道:彼此供给、相互满足,才是有可能平衡的……

有目标

“成功的人”知道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对自己的在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问题是“你有过人生目标吗?”。调查的结果是:27%的人从来也没有过人生目标;60%的人似乎有但很模糊;10%的人有目标也很明确;3%的人不仅有目标而且把目标给细化成相互关联的阶段性目标了。调查之后,校方并没有在答案的是非对错上做过多分析就把调查报告封存在了档案室里。

20年后,斯坦福大学从档案室里找出了曾经的那份调查报告,又开始追踪曾经被调查过的那些同学。结果发现:当年没有人生目标的那27%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其中竟然还有一些人是在依赖政府的救济金才能过生活;当年目标模糊的那60%的人大多为政府或企业里的办事人员;当年有明确目标的那10%的人多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当年把人生目标细化的那3%的人最为引人注目,他们要么成为了政要、要么已经在个人事业中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几乎全是这个世界上的顶尖人物。

全美国最优秀的学生集中在斯坦福大学,但只有3%的人真正把优秀表现到了极致!

夜间开车的时候,如果关闭车灯,眼前漆黑一片,多数人会紧踩刹车;如果打开车灯,眼前一亮之后,多数人会加大油门。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我们才不会彷徨徘徊,我们才敢于全力以赴。

人一旦有了目标,能量就开始了聚焦、资源就开始了聚集、条件就渐渐地具备。绝对的劣势在此时很可能就反转成了相对的优势,有限的资源在当下很可能就兑换出了无限的价值。

“成功的人”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前进路途上一个个必须要如期到达的目标;他们主动地寻找着适合自己发芽的机会、让自己茁壮的缘分;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完该做的事、做好该做的事。

别人看不见“成功的人”的梦,但可以看到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这里加一块砖、那里放一块瓦,可以看到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喜欢《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吗?喜欢李连滨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