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 第21章 “念佛,坚持不懈”的思想(1)

第21章 “念佛,坚持不懈”的思想(1)

小说: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作者:华业

1.功德行上来

功德是在行上来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来在享受嘛!两腿一盘,眼睛一闭,万事不管,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享受?这是绝对的自私自利。但是话又说回来,打坐不需要吗?需要啊!那是先训练你自己的起心动念,或者空掉念头,或者克制念头,或者为善去恶的训练。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东西是必需的,但想要得到这些东西,出除了耐心。当然,还需要我们付出行动。

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

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喝。”

于是,侍者拿着容器去盛水。路不远,他一会儿就找到了。可他刚到那里,就有一对商人骑着马从那条小溪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根本不能喝!

于是侍者转身回去,告诉佛陀:“溪水被那些商人弄脏了,不能喝,还是重新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里也不远,两个时辰就能到。”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那条小溪呢?你还是到刚才的那条小溪去吧。”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去了,他心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他决定不去了,转身对佛陀说:“我都告诉你了,溪水已经弄脏了,你为什么还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说道:“做事一定要有耐心!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可当他再次来到小溪边的时候,却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经不见了。

功到自然成,加上有等待耐心,想成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柳公权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老师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云游的老和尚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师父,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和尚接过去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和尚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这字好像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和尚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老衲写不好字。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原城里看看去吧!”

华原城离柳公权家有四十多里路。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个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原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原城寿门,见北街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地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采。

小公权这才知道老和尚没有说假话,惭愧极了,心想:我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差得太远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慌忙放下脚中的笔,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巧混生活,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

小公权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对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五十多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镂刻在心里,他深深地谢过字画汤,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自此,柳公权发愤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学习颜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他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麋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融注到书法艺术里去。

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可是,他一直到老,对自己的字还很不满意。他晚年隐居在华原城南的鹳鹊谷,专门研习书法,勤奋练字,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为止。

古人常以“恒以惭愧水,洗涤懈怠心”自警。意为:“我们应该经常以惭愧之水,洗涤渐渐懈怠的内心。功德是行上来的,有了行动,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不断进取,勤学不辍,才能出人头地。

2.一边念经,一边参究

你们光晓得敲个木鱼,不去参究,那有什么用!念经要一边念一边参究才是功德无量,否则你念与念不头没有两样。

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学习的形式和文字的表述,形式和文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

慧能禅师见弟子终日打坐,有一次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我参禅啊!”

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糊涂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宁,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那么怎么样才能祛除妄念,不被世间之事所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弟子终于有所醒悟。

又有一次,慧能禅师在别人家借宿,中午休息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念经。

慧能倾身仔细一听,感觉有些不对,于是起身来到那个念经的人身边说道:“你常常诵读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

那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

慧能就把刚才那个人朗读的部分,为他作了详细的解释:“当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火烬将熄,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清地明,那个人混沌顿开,似乎隐约能看见生命的曙光了。

接着,那个人问慧能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大笑说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

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感觉到十分吃惊,说道:“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了解意思呢?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要有缰绳,那是给那些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在想去的地方自由驰骋。”

那个人终于有所领悟。

学习要多用心,勤动脑。不但要了解表面的知识,更要悟其精髓,心领神会,才能学好。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

一天,一位云游的老和尚路过村里。为了化斋,老和尚偶尔会给人写一两幅对联。

米芾见老和尚写得一手好字,就虚心求教。老和尚翻看了米芾临贴写的一大打子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

老和尚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借来五两银子交给老和尚。

老和尚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一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贴,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这样琢磨来琢磨去,竟人了迷。

三天后,老和尚又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贴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

老和尚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

老和尚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大有进步,漂亮极了。这才问道:“为什么三年写不好,三天却能写好呢?”

米芾小心答道:“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

“对!”老和尚打断他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

说着,老和尚挥笔在写有“永”字的纸上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米芾,便出门上路继续云游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教诲的启蒙老师,并激励自己勤学苦练,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怀瑾先生年轻时,为求得真知,不知遍访了多少高僧,吃了多少苦,加上他天资聪慧,勤思考,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瞩目成就,如若他以为迷信课本,还有那么多研究佛法的文章面世吗?所以读书不是目的,学习如何思考,灵活掌握智慧,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目的。

3.礼拜行道,心念专一

“礼拜行道”,要拜佛,拜法,拜僧,拜师,你做得到吗?你磕九个头,腿就爬不起来了!昼夜六时礼拜,还要行道,什么叫行道?譬如修般舟三味地叫行道,随时随地都在戒律中。你们要注意啊!真正行香时,两只眼睛只准看地下前面三尺或五尺左右,目不斜视,端容正走不变,随时心念专一。

宋代大学士苏东坡的才学名扬天下,才学卓绝的他自然有些自满,因而也就有了这样一则故事。

苏东坡喜欢参禅,有一次在金山寺和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觉得身心舒畅,于是问道:“禅师,你看我的坐姿怎么样?”

禅师答道:“很好,像一尊庄严的佛。”

苏东坡听了很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学士,你看我的坐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苏东坡见将禅师比喻为牛粪,禅师竟无以为答,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赶紧回到家中,兴高采烈地对妹妹苏小妹说:“哈,我今天终于赢了禅师!”

苏小妹问道:“你怎么赢的?”

苏东坡得意地叙述刚才的事情。

苏小妹天资聪颖,听了苏东坡的话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自己是什么。禅师的心中像佛,所以他看你像佛;面你心申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这才知道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苏东坡,自有些禅思后,对佛理禅学自视更高。有一天,苏东坡听说荆南玉泉寺的主持承皓禅师禅风犀利高锐,机锋深妙难触,心中极为不服。他觉得自己走遍天下,与许多高僧切磋探讨过,不觉得有人比自己更高明的,便决定微服求见,以试承皓禅师的禅功。

侍者见一普通百姓极其无礼地表示要见寺主,便把他拦住,苏东坡就在寺院外大声嚷嚷起来。吵嚷之声惊动了承皓禅师。承皓禅师便走出方丈室,问明缘由,很客气地请苏东坡到堂间用茶。

初见面,苏东坡便开始发难:“听说禅师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请问尊宫贵姓?”

苏东坡不自觉地整整衣衫,暗想:“这和尚好眼力。”他慢慢地品了一口茶,说:“姓秤!能秤天下长者有多重的秤!”回以机锋的苏东坡,自觉高明,得意不已。

承皓随即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重?”

苏东坡无言以对,心悦诚服,礼拜而退。

佛家讲究脱离三界,讲究众生平等,众生既平等,就不能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就不能对他人存有轻视、蔑视。俗话说,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必须怎样对待别人。

高傲自满,轻视别人,除了显示自己的浅薄外,没有任何意义。苏东坡虽名扬天下,被尊称为大学士,然毕竟不是完人,虽明了一些禅理,但并没有真正发现自我,仍有骄傲自满之心,故而才会被人说得无言以对,羞愧而退。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惟有那些谦逊的人,才能勇敢接纳他人的批评意见,才能不断自我超越,才是真正的智者。

现在一些当官之人,常常盛气凌人,以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并称这样做是为了正视听。这些人实在愚蠢,重与不重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做。

是否值得别人尊重在于自身,别人对你的态度并不起什么作用。如果一定要在意外人的态度,等别人尊敬我,就会显得荣耀,别人不尊敬我,就是受到了侮辱,如此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正是自尊的表现。

著名学者陈白崖先生曾在书上写过: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南怀瑾先生集功名于一身,却从来都不居功自傲,因为佛说“众生皆佛祖”,既然这样,那么人人都值得尊重。南怀瑾先生在坐出租车时,最常用的话就是:“对不起”,“麻烦您”“谢谢”,这种尊敬人的虔诚佛心,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4.戒律:道德行为的规范

戒律是什么?简单地下一个定义,就是道德行为的规范。如果破坏了道德行为规范,就是破坏了戒律,这一切人世间观行的罪行都归琰魔玉随罪轻重加以考核。

相传六祖惠能曾被恶人追逐,避难于猎人中,长达15年之久。

在这期间,六祖常给猎人讲解佛法,大家都很敬重他。有时猎人出去打猎,就让六祖守着猎网,每有动物落下网中,六祖总是悄悄地解救出来放生。

猎人们平常主要以各种肉为食物,六祖便寻些野菜寄煮在猎人的肉锅里,与猎人共进饮食。猎人们热情地以肉相让,六祖便回答道:“但吃肉边菜。”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以为怪了。

佛家以慈悲为怀,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僧人都要遵守佛门戒律。

喜欢《南怀瑾的济世佛道》吗?喜欢华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