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 第20章 洗牌 (2)

第20章 洗牌 (2)

小说: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乌角道人

不知是项羽的攻击力太过强大还是刘季守关人员能力太过稀松,项羽没费周折轻易攻入函谷关。随即,项羽军团高速推进,在骊邑(陕西省临潼县)的一个叫鸿门坂的地方扎营修整。

据测量,这地方距刘季扎营的霸上(今西安市东)不过二十公里。

如果刘季及刘季的智囊团足够清醒,他们一定可以感受到来自东北方向的巨大威胁。从目前来看,化解这威胁其实不难:马上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伟大的项羽将军莅临检查、指导、接收即可。

然而,现在大家都陷于军事和政治双重胜利,万民拥戴的喜悦当中,他们的精神亢奋却麻木。

刘季手下倒有一个人稍微清醒,他是刘季的作战参谋(左司马)曹无伤,然而遗憾的是,曹无伤随即做出了一个很不清醒的决定。

从曹无伤后来的表现来看,这家伙是一个没啥道德的政治投机分子。

曹无伤的判断是,项羽必然对刘季军团发动进攻,刘季军团必然全军覆没,项羽必然称霸天下。

因此,曹无伤决定,背叛刘季,投靠项羽。为了向新主子表达忠心,他向项羽打了刘季的小报告。

他派出亲信告诉项羽,刘季小子早就想在关中称王称霸,他连执政班底都选好了,要让您老人家的世仇、秦国原国王嬴子婴担任丞相,更令人不齿的是,他已经将秦国的所有珍宝尽数纳入囊中。(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所谓“以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云云,完全是曹无伤这衰人赤裸裸的造谣,他不过借此表示和刘季决裂,对项羽忠诚。

如果说曹无伤的小报告激怒了项羽,使他决定进攻刘季的话,另有一个人敲打边鼓,坚定了项羽的信心。

这人是项羽的首席智囊,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老汉范增。

范增告诉项羽,想当初刘季在山东(崤山以东)的时候,贪财好色,现在进入咸阳城,财宝也不要了,女人也不睡了,突然转了性,说明他有更大的野心(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为了进一步说服项羽发起进攻,范增甚至搞了唯心主义的一套说辞。他告诉项羽,俺找了半仙望气,发现刘季的行营上空有五彩云霞,形成龙虎形状,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子气”,不收拾刘季,后患无穷!

项羽于是拍板,明天一早发起总攻,为刘季送终!

一夜其实可短暂了,眼一闭一睁,一夜就过去了!

然而,在很短暂的一夜里,有时会发生一些重要的事情,这事情甚至会影响历史的走向乃至决定无数人的命运。

公元前206年12月的那个夜晚即是如此。

就在项羽决定向刘季发起总攻的前夜,在项羽阵营里有一个人坐卧不安。

这人叫项伯。时任项羽军团副司令(左尹),更重要的是,他是项家班的核心成员,论起裙带关系,他还是军团司令项羽的叔父。

项伯知道,数时辰之后,项羽会亲率大军灭了刘季,这过程如同以石击卵——项伯素来对自己侄儿的攻击指数很有信心。

令项伯担心的是,他恰好有一个好兄弟身处刘季阵营,他不愿看到这人和刘季玉石俱焚。

他的好兄弟名叫张良。

关于项伯和张良的关系,张良曾有过简要说明:想当初二人共同闯荡江湖时,项伯背了命案,是张良想办法救了他的老命(良曰:秦时与臣游,尝杀人,臣活之)。

看来,项伯和项梁这对难兄难弟都不是安分守已的人。

项伯认为现在是他回报张良救命之恩的时候了。他连夜奔赴刘季驻扎的霸上行营,劝张良迅速逃离,不要和刘季一块玩儿完(毋俱死也)!

这事证明,项伯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

恰好,张良也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他拒绝听从项伯的劝告,告诉项伯,出于大义,俺对刘季不抛弃不放弃,我必须把这事向刘季汇报。

得到消息的刘季很恐慌,张良告诉刘季,现在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了。

于是,实力派演技大师刘季上场。

和项伯见面后,刘季服低作小,诚恳地请求项伯向项羽转达自己的忠诚:并无野心,不敢背叛。为了进一步套近乎,刘季甚至提出要和项伯联姻,把刘家大小姐嫁给项伯的儿子。

眼看着敌人瞬间变成了亲家,项伯觉得脑袋有点乱。

他重新理了理,决定接受刘季的诚意。

项伯告诉亲家刘季,他负责说服项羽取消军事行动,但刘季明天一大早必须到鸿门坂向项羽报到述职。

当夜,项伯飞马回营,向项羽报告。

从霸上到鸿门相距二十公里,预测夜晚骑马来回最快也要两个时辰,西安地区的冬季夜晚极是寒冷,这一晚,真是难为这老家伙了。

项伯很容易地说服了项羽,他告诉项羽,刘季进入关中,为你扫平了障碍,有功无过,当奖不当罚。

项羽被老叔说服了(项羽许诺)。

自这一刻起,历史成功变轨,刘季绝处逢生。

历代史家均认为这是项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最愚蠢的错误。

1949年4月,毛主席在人民解放军攻克长江防线后曾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借古喻今、发人深省的警言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他老人家给项羽的愚蠢定性为“沽名钓誉”。

其实,毛泽东诗中更多是要表达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其时国共两党对峙态势和刘项当时情景大有不同。

项羽放弃攻击刘季有其合理的考虑,愚以为:

第一,项羽当下和刘季仍为同一反秦阵营,名义上同归楚怀王芈心辖制,况且刘季已然臣服,突然向战友动刀子下黑手,无以服天下诸侯;

第二,在项羽的眼里,刘季不过小角色、小把戏,机遇甚好,水平有限,实在没有与自己抗衡的能力与潜力。

历史由时间、空间、人物共同演绎,其间存在太多变数,倒推历史,指摘古人,如同打牌作弊,实在并不高明。

其实,项羽最终在争夺天下的棋局中满盘皆输,究其根源,不是他没在开局时将对方棋手打翻在地并踏上一脚,而在于他中场上的昏招迭出。

现在,棋局刚刚摆开!

次日清晨,刘季按照和项伯的约定,硬着头皮,带领骑兵100余人,在张良、樊哙的陪同下,带着重礼来鸿门坂大营晋见项羽。

刘季的心里委屈啊:自己辛苦玩儿命打下的咸阳,现在却要拱手让给项羽。

公元十九世纪,时任法兰西帝国皇帝的波拿巴·拿破仑曾发浩叹:上帝永远站在大炮多的一方!

刘季固然不明白上帝是何方神圣,但他比拿破仑明白这道理早了近两千年!

刘季很清楚。在项羽的四十万大军虎视之下,对抗或不合作等于找死,臣服或有生机。

站在鸿门坂项羽大营外的刘季心中惴惴不安。项羽将如何处置他?心里实在没底。

朋友来了有好酒。

迎接刘季的是一场盛大的饭局。

这出饭局因设在鸿门坂,因此被称为“鸿门宴”。

这出饭局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先生的妙笔生花而声名不朽。

谈到鸿门宴,即使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会联想到阴谋、暗战和浓郁的杀机。

在宴会上,项羽大度地接受了刘季的诚意,双方把酒言欢,达成共识:大家还是好战友,好兄弟,一切误会都因小人曹无伤调唆而起。

然而,项羽的高级参谋、老汉范增拒绝信任刘季,他坚定地认为刘季才是最危险的敌人、而这次宴会,将是定点清除敌人的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为了实现干掉刘季的目的,这尽职的老汉在饭局上坐立不宁,小动作不断。

他老人家在酒席场上数次举起玉玦向项羽挤眉弄眼,暗示项羽要早作决断,杀死刘季。(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羽显然认为这老头偏执得可笑,他拒绝回应(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对项羽彻底绝望了。既然领导指望不上,只有靠自己了。他启动了应急预案。

范增的计划是,在酒席场上,制造一起意外事故,除掉刘季。

被范增选中执行这计划的是项庄。据唐代学者张守节先生考据,项庄是项羽的堂弟(从弟),也是项家班的核心成员。

项庄自告奋勇提议要在宴会场上表演舞剑,为各位来宾助兴。

我以为,这是一个差劲的提议。

宴会场上助兴的节目很多,一千余年后,南唐大臣(中书舍人)韩熙载大摆家宴时,美女琵琶轻弹、歌伎表演的方式最为高杆,实在条件受限,找人唱个助酒歌也算是不错的选择,让一个老爷们儿在宴会时挥剑劈砍、大呼小叫,踩踏得灰尘飞扬,想想都足以使人倒了酒兴。

然而项羽显然是个没享受过高档次娱乐消费项目的粗线条,他认为堂弟的提议很对胃口,表示同意。

于是项庄开始耍剑,并调整步伐和角度,准备找机会给观众刘季放血。

对刘季来说,这是一个紧张得让他汗毛倒竖的节目。套一句南方俗语:险过剃头。

在紧要关头,刘季的契约亲家项伯挺身而出。他以上场和侄儿对舞为名,用自己的身体为刘季做了一面厚实的人肉盾牌。

危机似乎暂时消除了,然而范增老先生层出不穷的恐怖手段让刘季胆战心惊,他在樊哙的劝告下,借小便为名逃席。当项羽派人找刘季入席时,刘季已一溜烟似的逃回霸上军营。

顺便说一下,这个被项羽派去请刘季入席的小角色名字叫陈平,当时的职务是作战参谋(都尉),记住这个人,他和他智慧的头脑将在今后的故事中大放异彩,使这出大戏变得愈发生动。

这出饭局似乎最终不欢而散,不了了之。

对项羽来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功地获得了入主咸阳的权利,天下盟主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喜欢《刘邦是怎样炼成的》吗?喜欢乌角道人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