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 第7章 造反 (3)

第7章 造反 (3)

小说: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乌角道人

就在沛县县廷,刘季举行了祠黄帝、祭蚩尤的造反宣誓活动,他命令将战斗旗帜染为红色,向世人昭示他“赤帝之子”的本色。

刘季在沛县征集了三千人的子弟兵,从公元前209年9月到前208年3月,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他以沛县为基地向周边慢慢渗透,连续攻陷薛县(山东省滕州市南)、砀县、下邑(安徽省砀山县),队伍发展到九千人之众。刘季的影响逐步扩大!

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刘季和周边的另一个重要的抗秦军事据点建立了同盟关系,这个据点的首领是一对叔侄,名叫项梁和项羽。

项氏叔侄

曹氏巨著《红楼梦》以“当日地陷东南”开局,为“石兄”作述,由此引出这一段公子红妆的情愁爱恋,一曲家亡人散的末世哀歌。

借用其开张之语。我以为,这“地陷东南”四字非常适用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的大秦帝国。

7月,陈胜、吴广于大泽乡(安徽省宿州市东南)揭竿而起;

9月,刘季跟进,于沛县(江苏省徐州市辖)聚众造反;

同月,项梁趁势发动,和他的侄儿项羽谋杀会嵇郡守,于吴县(江苏省苏州市)聚众造反。

从医学的角度诊断,秦帝国现在如同一个血液循环出现严重问题的病人,他对神经末稍——东南区域的控制显然力不从心。

在诸多的造反武装派别中,项氏叔侄折腾得尤为卖力,他们发挥叔死侄继的精神,造反到底;他们敢于并成功地吃掉了帝国战斗力最强的章邯兵团,间接导致了帝国大厦的坍塌。项梁身后,他侄子项羽甚至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武林盟主——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对传奇叔侄吧!

项梁和陈胜、刘季很大的区别在于,他是根红苗正的纯种贵族,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出身于职业军人世家,受过良好的军事专业培训。

对于项梁这个人,史书着墨不多,我给他六字断语:不安分,有能力!

项燕败死,楚国消亡,项梁从此和贵族公子的生活方式告别,浪迹江湖。

国破家亡,由贵族变为平民的项梁原当夹着尾巴做人,他却高调做事,不断惹是生非。

当初,项梁因闹事被司法机关批捕,后来因上下打点,疏通了关节,才免蹲牢狱(政府中为项梁做工作的干部名叫司马欣,数年后,项梁的侄儿项羽将报答这个人)。

然而,项梁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越玩越大,最终搞出了人命。虽然朝廷有人,命案终归无法通融,项梁只得隐姓埋名,远避吴中(今江苏苏州)。

据说,二十世纪的全球首富、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发出“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的感叹。诚哉斯言!

项梁是一个真正的贵族,而且自幼熟读兵书,他的才能使他很难混迹于市井之中,泯然众人。何况,项梁本不愿“和光同尘”。

从不低调的杀人在逃犯项梁积极参与地方公众活动。吴中地方,无论是兴办大工或豪家举办红白喜事,只要请到项梁主持无不进行得井井有条。他过人的组织能力和判断能力,让没见过啥大场面的吴中士绅大为折服(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于是,项梁能名远播。

其实,项梁是一个心事很重的人,他既有远虑又有近忧。

他的远大理想是,他要光复楚国,他要向现今的政府讨还血债。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太不现实,他只有等待机会。

而现下,时时令他感到恼火的是,他相依为命的亲人、侄儿项羽排斥学习,即使学习也不求甚解,他感到项氏后继乏人。

项梁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在他的生命历程中似乎没有女人的痕迹,与这老光棍相依为命的只有他的侄儿,这孩子原名叫项籍,字羽。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改成项羽。项羽称呼项梁为四叔(季父)。

我一直认为项羽后来表现出的暴虐好杀和他年少时的单亲、无异性的生活经历有关。大小两个糙爷们儿的流窜、隐居生活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温柔和细腻。

幼年的生活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啊!

项羽成人后身高八尺(精确折算为一百八十四公分,较刘季要高出四公分,少刘季二十三岁),身材魁梧而且肌肉发达。

还有不同于你我凡人的是,项羽小子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司马迁先生及后世学者尊称之为“重瞳”!

据现代医学解释,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极为罕见。

中国传统相法解释要奇妙得多。据有段位的相士们说,重瞳乃是大吉大贵之相。经本人查证,有史可证的重瞳症患者均成了不同行业的领军人物,列举如下:姚重华先生,圣王做得好,他就是连不学无术的韦小宝都知道的尧舜禹汤四大圣王中的舜。

李煜先生(此君只有一只眼睛重瞳,因取字“重光”),词填得好。虽然搞亡了自己的国家,却令宋词境界大开,连经常斜眼看人的王国维老师都对其词推崇备至。“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一句“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读来让人愁肠凝结,欲哭无泪。

在此提示诸君,如果在人生旅途中遇到重瞳者,一定要尊之并重之。

回到项羽。

再穷不能穷教育。项梁很懂这道理。

他重视对侄儿的培养,然而在接受教育方面,项羽让项梁大伤脑筋。

这孩子厌学。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项羽本记》)项梁对这油盐不进的孩子大声呵斥,小子项羽居然振振有辞:学书不过会写名字就行了,学剑只能用于打架单挑,俺要学“万人敌”。

这倒也不难,项梁于是传授项羽兵法。这一下算是对了项羽小子的路子,“项籍大喜”。然而,最终项羽对兵法的兴趣也没能持续,“略知其义,又不肯学!”

不爱学习的项羽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是个体育专长生,特长是举重,力能扛鼎。

鼎,是一种神秘的礼器,自周以来便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既是重器,分量绝对不轻,参照一下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的重量:八百七十五公斤。即使项羽扛的是个小号的鼎,重量打个对折,也有近四百公斤。这对今天任何一个世界级举重运动员来说都是个可怕的重量,无论是抓举还是挺举。

我们只能感叹项羽生不逢时,他没能出生在21世纪,这是世界举重界的不幸,却是举重运动员的大幸!

顺便提一下,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喜欢和鼎较劲儿的肌肉男,他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秦武王嬴荡(听这名字取的),但是他最终没玩过鼎,在一次失败的抓举后被鼎砸碎了小腿,不治而死。

现在,项梁对这个不会读书只会举重的孩子项羽很失望,直到发生了一件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正在做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巡游,路过吴中(现江苏省苏州市),项梁带着项羽正在夹道围观的人群中瞧热闹。

看着始皇帝显赫的威仪和前呼后拥的仪仗队伍,傻小子项羽突然冒出了一句让项梁大吃一惊的话:我可以做皇帝!(彼可取而代之。)

吓得花容失色的项梁赶忙捂住了项羽的嘴巴:别乱说这种要灭族的话!

这句话让项梁对项羽重新认识,这小子真是胆魄过人!

夺权

公元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他要一个不分种族、不分贫富、没有歧视的世界。

公元前2世纪,隐居吴中的杀人在逃犯项梁先生心中同样有一个梦想。

同那个黑人牧师的伟大梦想相比,项梁的梦想要低竿狭隘到不值一哂。他要向秦帝国讨还血债,重新打造故楚王国的辉煌。

然而,同马丁?路德·金相同的是,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一样强烈而坚定。最终,他们都倒在向梦想进发的路上!

实现梦想不容易!

公元前209年9月的某天,当项梁还在等待机会的时候,机会找到了他!

代表命运敲项梁大门的这个人叫殷通,他是秦政府地方官员,职务是会稽郡守。他找项梁的目的是:商量造反事宜!

从邀请刘季造反的沛县令到邀请项梁造反的会稽郡守殷通,我们发现,秦政府的基层地方官员好像没有对组织效忠的概念。相反,他们似乎更热衷于革自己政府的命。

这个帝国在选拔、培养基层干部的环节存在着很大问题。

殷通是一个自以为做事周密的人。他向项梁分析了当前形势:现在陈胜造反队伍控制了长江以西,秦帝国眼看蹦跶不了几天,与其等着被人解放,不如主动出击解放别人!

接下来,殷通拍着项梁的肩膀亲切地告诉项梁,在以他为统帅的造反队伍里将有两名副统帅:一个是项梁;另一个名叫桓楚,是个在逃犯。

显然,殷通很赞同“一个篱笆三个桩”这话。

提到桓楚这人,殷通非常郁闷,他欣赏的这位逃犯现在不知道流窜到什么地方去了。

项梁当即向殷通表示了忠诚,他充满诚意地告诉殷通,桓楚的下落只有他的侄儿项羽知道,召来一问便知。

于是,在殷通的内室,殷通见到了项羽。

项羽到底是否认识这个叫桓楚的人,只有天知道。

其实,项羽根本没打算告诉殷通桓楚在哪里,他准确地告诉了殷通天堂在哪里:项羽一剑砍下了他的头颅。

殷通到死也不明白,他信任并委以重任的项梁为什么要找人杀他。

他犯了和雇佣他的秦政府一样的错误——看错了人。

项梁的心机和城府是如此之深,他不仅想造反,而且想要造反部队的绝对指挥权。

当看到项梁和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郡长印信走出房间的时候,人们惊呆了。官府卫士迅速包围了这叔侄二人。看来,现在只有用刀剑说话了。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无聊的统计,项羽是中国历代武将中亲自上阵斩杀敌人最多的一个人,他欣赏暴力。中国演义小说中也有“王不过霸”的说法。在今后的曲折艰险的战斗中,项羽还将亲手砍下几千颗人头,但今天,是项羽的第一次战斗。

香港导演吴宇森擅长将暴力通过电影手段升级到美学的层次。如果早生二千二百年,他和项羽一定能够好好沟通一下。

项羽不仅有举鼎的力量,而且有砍人的技巧,两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杀伤力。他成功地将原该是拒捕的活动变成了一次屠杀。

据司马迁先生统计,本次小型战斗,项羽一人砍死了近一百人(籍所击杀数十百人)。砍到最后,侥幸不死的对手连逃跑的胆量也完全丧失。合府守卫士兵、家丁全部向猛人项羽跪倒投降,不敢起身(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项羽武生戏到此落幕,老生项梁上场!

项梁办事极有章法,他凭借郡守印信征召郡政府官员参加会议。

在会上,项梁提着殷通的人头庄严宣布,会稽郡守殷通因阻碍抗秦大计,逆天行事,业已伏诛。随后,他态度和蔼地征求大家对造反抗秦的意见。

这是一道一直困扰哈姆雷特的选择题:生存还是毁灭?

在殷通头颅的提示下,这道题对会稽官员并未造成困扰,大家一致表态,愿意追随项梁投入到抗秦革命的洪流中去。

形势明朗了。

项梁多年来不断培植的人脉和树立的威信现在发挥了作用,他很快从会稽及周边县市集结了精锐部队八千人。

会稽抗秦根据地就此建立。

项梁自封为会稽太守,项羽任副将。

这一年(前209年),项羽二十四岁。

喜欢《刘邦是怎样炼成的》吗?喜欢乌角道人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