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 第16章 不焦虑的活法:正见使人平静,偏见使人焦虑(1)

第16章 不焦虑的活法:正见使人平静,偏见使人焦虑(1)

小说: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作者:费勇

当你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一切的事物,你应当没有观点,更确切地说,你应当把你脑海里一切的观点悬置,让你的脑海空下来,让存在本来的样子显现出来。

这是佛陀相对于其他一切思想家或宗教家的独特之处,也是佛陀思想最具魅力的所在,或者说,佛陀思想的底子其实是彻底颠覆性的,对于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表示了完全的质疑,并把这种与语言密不可分的意识形态看作是囚牢。佛陀的所有努力,都在打破这个囚牢,把人从意识的束缚里解放出来,回到一种自在的状态。

大多数人活在偏见里而不自觉

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德行;有什么样的婚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婚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选择。观念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偏颇的行为必有偏颇的观念,邪恶的行为必有邪恶的观念。所以,改变偏颇的行为,首先要矫正各种偏见;改变邪恶的行为,首先要矫正邪恶的观念。

在观念层面上,最普遍的问题是偏见,大多数人活在偏见里而不自觉。社会上的大多数问题,个人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来自于偏见。何谓偏见?就是偏于一方面的见解,俗称成见。偏见有时也指敌意,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是这样界定偏见的:“人们依据有错误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的或者负向的态度。”

与偏见相对的,是正见。俗称道理。所谓明白人,就是懂道理的人。很多时候,明白一个道理,比获得物质上的支持更加重要。一个乞丐,我们布施给他几块钱甚至几百元钱,也许可以解决他一天或很多天的吃饭问题,但是,钱一花完,他还是要去乞讨。如果我们教给他谋生的本领,以及新的生活观念,也许可以彻底改变他的生活。对于贫困地区的帮助也是如此,物质上的支持是必要的,当人们还在挨饿受冻的时候,第一要务是给予物资。但是,物质的援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状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还得靠教育,靠教育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会带来全新的人生和命运。有一位美国学者曾经在印度做过田野调查,发现电视在乡村的变革中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因为电视以鲜明的图像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以及城市的价值观念。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电视的影响,离开农村,到城市去寻找另一个世界。

因此,佛陀在讲完《金刚经》的大概意旨后,对须菩提说,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功德,是为那些发菩提心的人说的,为那些追求最终解脱的人说的;如果有人能够领会接受、读诵,以教育的热忱向大家解说,如来都清楚地看见并了解这个人,会得到不可称量、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接下来,反复说明一个意思,就是无论你用多少宝贝去布施,所得到的福德,都远远不如你受持、诵读并为他人宣说《金刚经》,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比如,最后一段:“如果有人用充满不可胜数的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而另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寻求彻底的解脱,受持、读诵,并且为别人解说这部经书,哪怕只是其中四句偈,所获得的福德远远胜过前面那个人”。

佛陀说《金刚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功德,并非说《金刚经》这部经书具有神通的力量,放在身边或者只是口中念诵,就可以消除灾祸。如果这样的话,就和江湖术士一样,帮你的床换一个位置,或者帮你改一个名字,就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佛陀的学说完全不是这样的,佛陀说《金刚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功德,指的是《金刚经》里所阐明的道理,可以改变各种偏见,确立正见,然后,你因为正见而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佛陀的意思是,如果你明白了这个正见,那么,你的生命就整个的发生转化。也许,你仍然贫困或富有,仍然面对许多困难,但是,你的心态和你处理的方法发生了变化,你的生命质地也发生了改变,像焦虑这种负面情绪,自然会离你而去。

佛陀的独特之处

《金刚经》所讲的道理,目的是要达到彻底的解脱,并不是为着这一世的,而是为着一个无限的存在、一个无限的整体的法则。那么,这个法则是什么呢?或者说,《金刚经》到底讲了什么道理呢?《金刚经》里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只说,你诵读、受持、为他人宣说《金刚经》就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只是在第二十八段,有些变化: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就是说,菩萨用无数的宝贝布施,所获得的功德,还不如明白“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道理。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意思是一切的存在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因缘和合而成,因此,我们看待一切的存在,都应该透过现象看到内在的真相,要让我们的心不受各种现象的影响,而是安住于真相之上,如如不动。

这个道理归纳起来,还是三个字:不执著。因此,佛陀所说《金刚经》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实际上,说的是如果你明白了并且实践了不执著的道理,你的生命就会变得不可思议。但是,这个不可思议,并非神通,并非具有了特异功能,佛陀强调的,乃是这个道理会让你的生命从一切的束缚里解脱,变成纯然的自由的存在。

这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观点,因为从古至今,一切的宗教和哲学都在倡导某个观点,而倡导某个观点往往意味着否定另外的观点。只有佛陀,只有《金刚经》,在倡导一个观点的时候,并没有否定别的观点,既没有赞同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只是说对于一切都不要执著,不要去攀附,不要去喜欢或厌恶。最具革命意义的是,佛陀所说的“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大意是一切的现象没有自性,根本上都不生不灭。这个观点,对于自身肯定的时候,同时也在否定,最终是既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

对于这个要求你“不执著”的观点,你也不能执著。

如果说《金刚经》中的这个观点也叫观点的话,其实是“没有观点”,《金刚经》的观点就是:当你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一切的事物,你应当没有观点,更确切地说,你应当把你脑海里一切的观点悬置,让你的脑海空下来,让存在本来的样子显现出来。这是佛陀相对于其他一切思想家或宗教家的独特之处,也是佛陀思想最具魅力的所在,或者说,佛陀思想的底子其实是彻底颠覆性的,对于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表示了完全的质疑,并把这种与语言密不可分的意识形态看作是囚牢。佛陀所有努力,都在打破这个囚牢,把人从意识的束缚里解放出来,回到一种自在的状态。

盲人摸象的深刻启示

为什么我们在面对一切现象的时候,应当把一切的观点都悬置起来,让自己的脑海成为空的状态?专门记录佛陀故事的《六度集经》

(三国时代吴·康僧会所译出)里,佛陀用了一个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那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他的弟子有一次去城里化缘,因为时间还早,就到另一个教派的讲堂里去闲坐。那个教派的门徒正在讨论经书,读到某一句时,大家的理解不一样,开始还是互相说服,慢慢就有了火药味,互相攻击起来。

有人说:“我明白法的含义,你知道什么叫法吗?”

有人说:“我的解释才合乎道,你讲的不合乎道。”

有人说:“按我说的,可以实行;按你讲的,只是空话。”

有人说:“你什么都不懂,你是在胡说,我的就是对的。”

唇枪舌剑,你一句我一句,各不相让,越争越激烈。佛陀的弟子在旁边听着,怎么也听不明白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出去了。回到佛陀的居处,他们把刚才看到的争论场面告诉了佛陀。佛陀就说了一个“瞎子摸象”的故事。他说在很久以前,阎浮提洲有一位国王,叫镜面王。镜面王平时念诵佛经,智慧多得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不过,他的臣民多数不读佛经,却相信一些邪教外道,就如相信萤火虫的亮光,却怀疑日月巨大的光明。于是,他下令召集一些瞎子,到王宫的广场上来。

那些瞎子来到广场上。镜面王让人把一头大象牵到瞎子们的面前,瞎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脚,有的摸到了大象的尾巴梢,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肚皮,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头,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这时,镜面王问他们:“你们都看到大象了吗?”

瞎子们回答:“看到了。”

镜面王又问:“大象像什么呢?”

摸到象脚的瞎子说:“大王圣明!像一个装漆的竹筒。”

摸到象尾巴梢的瞎子说:“像一把扫帚。”

摸到象肚皮的瞎子说:“像一面鼓。”

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像一堵墙。”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像一只簸箕。”

摸到象牙的瞎子说:“像一只角。”

摸到象头的瞎子说:“像一个大臼。”

摸到象鼻子的瞎子说:“大王圣明!大象像一根粗绳子。”

瞎子们在国王面前争吵起来,都说:“大王,我说的是真的。”

镜面王笑着说:“瞎子们啊!瞎子们啊!你们没有听说过佛经吧。”于是,他说了一首偈:

瞎眼的人争来争去,都说自己是真的,见到一斑就说别的不存在,为了一头象而相互怄气。

没有唯一的真理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然而,并非人人领会其中革命性的思想。在《金刚经》里,我们可以看到,佛陀首先强调了观念的重要,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然后,他又说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那就是,你必须没有观点。为什么你必须没有观点。用这个故事的说法是,存在(大象)是一个无限的整体,而每一个人都是有限的(瞎子),视觉、听觉等等是有限的,你只能看到听到你能够看到、听到的。但在你能够看到、听到的以外,是无限的广大。

因此,当我们面对存在的时候,当我们试图作出一个什么判断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保持一种谦卑,一种对于不可知的整体性的谦卑。你可以作出任何判断,你可以说出并遵行任何道理,但是,你一定要明白,这些判断或道理,都只是无数判断和道理中的一种,只是其中的一种,没有唯一的真理,每一种都只是其中的一种。

想起另一个故事。有个人生活在一个很富裕的国家,好像什么东西都不缺乏了。然而,还是不满足,总是想着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什么,是自己的国家所没有的。于是,他上路了。走了很多地方,却找不到自己国家所没有的东西。就在他绝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市场的角落里,站着一个人,在卖东西,但是,他的手上和面前都是空的。他在卖什么呢?于是走上前去问:你卖什么呢?那个人回答:智慧。智慧?这倒是自己从未见到过的,又问:多少钱?回答:五百。于是给了五百金,得到的是一句被称为智慧的话:遇事细考虑,不轻易发怒;今日虽不用,终当有用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用,只是把它熟记在心,就回家了。

回到家里,看到妻子的床前多了一双鞋子。以为自己在外多日,肯定是妻子出轨了。一下子就生起恶念,拔出了随身携带的匕首。就在举刀的那一刻,突然想起那句用五百金买来的智慧,就把刀放了下来。揭开床帏,看到的是他的母亲。原来妻子生病,他的母亲特意来照顾。那个人情不自禁地自言:我母亲的性命,加上妻子的性命,远远超过一万两金。五百金真是便宜。

喜欢《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吗?喜欢费勇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