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 第1章 庄子其人其书(1)

第1章 庄子其人其书(1)

小说: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作者:秦榆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朴归真,鄙视功名利禄,求得自身的逍遥,庄子的书大多是通过对各家学派的批判,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庄子一样的消遥心态,会让你保有一份闲适,一份快乐。

1.庄子其人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朴归真,他把一切社会的伦理道德,包括当时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中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都视为对人们追求至道的束缚给以否定,这在当时具有很大胆的叛逆精神!在逆境中寻求快乐。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左右,卒于公元前286年之前。

庄子曾经为宋国管理漆园(制漆作坊)的小官吏,不知是因他不善管理还是瞧不起这种有累身心的工作,最终被罢免。为了生活,他以打草鞋为业,但经常入不敷出,甚至靠借贷度日。一日,庄子的家又断了粮,去向监管河水的官吏借米。监河官借口说:“好吧。等我收了采地的税金,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吧?”庄子家正需米下锅,监河官却推说要收税以后才借给他。庄子非常生气,板着脸辛辣讽刺临河官说:“我昨天来时,中途听到有呼唤我的。我回头在车轮辗洼的地方,看到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在这里做什么呢?’它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水官。你有斗升之水救活我吗?’我说:‘可以。等我前去游说吴越国的国王,请他们引西江水来救你,可以吗?’鲫鱼板着脸说:‘我失去了水,就没有容身之处。我只需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你还这样说,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找我去吧!’”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颓废,却使他从中寻找到快乐求得身心的解脱。

庄子为人非常清高孤傲,不求功名利禄。当时,学识渊博、能言善辩的惠施被魏惠王任命为相,庄子特意到魏国去拜访他。这时,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来是想代替你做魏相。”惠施是一个好名利的人,生怕别人抢走了他的相位,就下令在国内搜寻庄子,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搜到。

庄子反而主动找上了门,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雏(凤凰一类的鸟),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喝。一只猫头鹰找到了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雏刚巧飞过;猫头鹰怕它来抢食,就仰起头威胁性地叫喊了一声‘吓!’现在你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吓我吗?”

庄子又去拜见了魏惠王。去时他穿了一件打着补钉的粗布衣服,脚穿一双用麻绳绑着的破鞋子。魏王对庄子的大名早有耳闻,如今看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副寒酸相,忍住笑揶揄道:“先生,你怎会这样疲困呢?”

庄子很高傲地回答说:“这是贫穷啊,并非疲困!读书人有理想却不能实行,这才是疲困啊!衣服陈旧鞋子破烂,这只是贫穷,但不是疲困,这就叫做生不逢时啊!大王您没有见过跳跃飞腾的猿猴吗?当它爬在楠、辛、豫、樟等大树上的时候,攀缘着树枝,在那里自得其乐,即使善射的羿和蒙逢也奈何不了它。等到它跳落在柘、棘、枳、枸等多刺的丛树中时,即使小心谨慎,内心还战栗不已;这并不是筋骨受了束缚而不灵活,乃是处于不利的情势下,不能够施展它的才能啊!现在正是昏君乱相的时代,要想不疲困,怎么可能呢?像比干的被剖心,不是个明显的例证吗?”

庄子不仅淡薄鄙视名利,甚至好在山水之间,逍遥遨游,怡情乐性,使得在肉体上能够逃避现实,免受动乱社会的戕害;在精神上却能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姿态,超凡脱俗,翱翔于幻想的精神世界之中。庄子在遨游山水之中感悟人生真谛。

他在魏国的雕陵栗园游玩时,看见一只奇怪的鹊从南方飞来。这只鹊的翅膀有七尺宽,眼睛的直径有一寸长。这只怪鹊碰到了庄子的额头,后来在栗树林中停住了。庄子对它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这么大却飞不远,眼睛这么大却目光迟钝。”于是提着衣服悄悄地跟了过去,拿着弹弓窥伺它的行动。这时,他又看见一只蝉,藏在一片树叶的下面,有只螳螂突然从一隐蔽的地方跳出来抓住了它。螳螂正在得意之时,那只异鹊乘机捕住了它。庄子看到这一幕怦然心动:人们只顾贪恋求名利却丧失了自己的真性不和这很相似吗?他心有余悸地感叹说:“唉!物类相互累害,这是由于两者相互召引贪图小利所致!”于是丢下弹弓就走。这时,管栗园的人误认为他偷了栗子,于是过来骂了他一顿。

庄子回去后,三天都不高兴。他的学生蔺且问他:“先生为什么最近郁郁寡欢呢?”

庄子回答说:“我为守护形体而忘了自己;观照浊水反而对清泉迷惑了。我听老师说:‘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合乎那里的风俗习惯。’现在我去雕陵游玩而忘乎所以,异鹊碰到了我的额头,飞到了栗树林里也忘掉了真性。被管园于的辱骂,所以感到不愉快。”

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求一份逍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自在,不失为一种高妙的做人心态。

2.庄子其书

庄子处于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为捍卫自己的学说,他对以儒家为首的各家各派给予了批判。

首先,他对各家学说的支离破碎做了总的批判,他说:“天下大乱,贤人和圣人的作用不能被发挥,道德不能统一,天下的学者大多数是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看不到全体的很多。就像耳朵、眼睛、鼻子、嘴巴,都有各自的用处却不能相通。尤如各家的学说,各种技艺,都有各自的长处,在适当时候表现出各自的用途一样。尽管如此,但各家都不能包容全部,只不过是一些人掌握着一偏之见罢了。他们分裂了天地的整体之美,把万物的道理搞得支离破碎。试看古代的全德之人,很少有能够具备天地的整体之美和神明的表现相称。所以,内圣外王道理,被掩蔽起来却得不到阐明,被堵塞起来却得不到发挥。天下的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并把各自的想法当作道。实在是可悲!各家都在迷途上前进而不能返回正道,不能够合于大道是必然的了。后代学者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不能看到天地的纯真,以及古人的全貌,道术就被这样弄得支离破碎了。”

其次,庄子又分别对墨翟、禽滑厘、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惠施、桓团、公孙龙等人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批判。

如他对墨子的一些言论做了批判。“墨子称赞自己的道术说:‘过去禹在治理洪水的时候,疏通长江、黄河使四方边远的地方和九州,著名的大河有三百,支流有三千,小河流无数。禹亲自拿着土筐和掘土的耜,疏通了天下的河流,累得他大腿上肉没有了,小腿上的毛掉光了,沐浴在暴风雨中,狂风梳理了他的头发,终于安定了万国。禹真是一位大圣人啊!他为天下的劳苦到了这般地步。’他要求后代的墨者用粗布做衣服,穿木制或草编的鞋子,白天夜晚不停地劳作,视吃苦耐劳为最高准则。他说:‘不这样做,就不符合禹的主张,就不能把他称为墨者。’相里勤的弟子五侯那些人,南方的墨者如告获、己齿、邓陵子那些般人,都诵读《墨经》,但取舍各不相同,并且相互斥责对方的‘别墨’。以坚白、同异之类的辩论相互诋毁。将那毫无共同点的言论,加以调和使之相应,把钜子当作圣人,都心甘情愿地尊奉钜子为主师,希望后世能继承他的事业,因而至今墨家的传统没有断绝。墨翟、禽滑厘的心意是好的,但他们的做法却是错误的。他使后代的墨者一定要刻苦自励,弄得大腿上没有肉,小腿上掉光毛,不过是相互竞争罢了。乱天下之罪多,治天下之功少。虽然这样,墨子却是实意地要把天下治理好的。他要拯救天下却没有实现,即使累得憔悴不堪也不放弃他的主张,真是一位有才能的人啊!”

庄子对他的好友惠施的学说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惠施的学术广博,著作有五车之多。他所讲的道是驳杂不纯的,他所讲的话不符合大道。他观察分析事物的道理,结论是:最大的无所不包,没有外围的,可以把它称做‘大一’;最小的什么也不能包,没有内核了,可以把它称‘小一’。没有明显厚度,便不可以积累,却可以伸到千里。天和地是一样低,山和泽是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却马上偏西了。万物刚刚出生,长的同时就走向死亡。大与小既相同又相异,这叫做‘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又完全不同,这叫做‘大同异’。南方是没有尽头的,也可以说是有尽头的。今天动身到越国去,昨天却已经到了。连环是可以解开的。我知道天下的中心,在燕国的北面和越国的南面。普遍地爱着万物,天地之间本就属于一个整体。”

“惠施把这些当作伟大的真理,并把这些话讲给天下之人听。天下爱辩论的人都愿意和他讨论以下问题:卵中有毛;鸡有三只脚;楚都郢可以包容天下;狗可以是羊;马有卵;蛤蟆有尾巴;火是不热的;山是有口的;车轮是不辗地面的;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物的共相是感觉不到的,物的个体是延绵不绝的;乌龟比蛇长;曲尺不能画方,圆规不能画圆;凿出的孔是不能围住木枘的;飞鸟的影子不曾移过;箭头飞速地运行着,有不前进不停止的时候;狗不是犬;和一头黄马一匹骊牛可以称作三;白狗是黑的;孤驹不曾有母亲;一尺长的棍子,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辩者们拿这些问题跟惠施辩论,永远没完没了。”

除此之外,批判最多的还是儒家学说。

在今本《庄子?肤箧》篇中,庄子认为,圣智礼法的创设,本来是用于防盗制贼,但反被盗贼窃取来做护身的名器,张其恣肆之欲,来为害民众。庄子通过一个名叫跖的所谓大盗之口,提出了“盗亦有道”,并把圣、勇、义、智、仁五种儒家推崇的德行巧妙地与盗贼的行为连在了一起,形成对儒家学说的绝妙讽刺。他还提出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对儒家仁义、圣人之说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在《盗跖》篇中,庄子用寓言形式讲了几个故事。一为孔子带着学生颜回和子贡去拜访盗跖,想劝盗跖改过,盗跖反而把孔子称作“鲁国之巧伪人”,并指责他“作言造语,妄称文武”,“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使得天下学士不反本业,还“妄作孝弟”来侥幸求得封侯富贵。他批评儒家推崇的圣王,自尧舜以至武王,都是用利来迷惑人的本真而强迫他们违反自然的性情。还说历代的忠臣都不得好死。二为孔子的学生子张和满苟得的对话。子张倡导信义礼仁和贵贱伦序,以求显荣利达;而满苟得则主张士人的行为,应该顺着自然的本性,批评儒家说一套,做一套。通过“尧杀长子,舜流母弟”之事,来驳斥儒家的等级伦常思想。

在《渔父》篇中,讲的是孔子坐在林中的杏坛休息,正一面弹琴,一面唱歌的惬意之时,被一白眉被发的渔父训斥了一顿的寓言故事。通过这故事,批评儒家“擅饰礼乐,逆人伦”;指责孔子“苦心劳形以危其真”,提出“谨修其身,保持本真,使人与物各还归自然。”

以上三篇文章都是对儒家仁义、圣人、礼乐伦常思想的批判。虽然历代学者对这三篇文章的作者持有怀疑,认为可能不是庄子所作。但它代表了道家对儒家的态度却是事实。

无才无德,高官厚禄,却也不过昙花一现,只有奉行大道而立德,才能得道。

3.推崇至道,超脱世俗

现实生活中与庄子交游的人不多。据《庄子》一书说,与他交游对话的只有东郭子、宋太宰荡、曹商、惠施等人。

东郭子鲁问道于庄子。他说:“你所说的道,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要他具体地指出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庄子随手指着地下的蚂蚁说:“在蚂蚁身上。”

东郭子见他这样亵渎他所尊崇的道,感到非常吃惊,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问道:“怎会这样卑下呢?”

不料庄子又指着屋外田野里说:“在梯稗草里。”

东郭子更加吃惊,连忙又问:“怎么更加卑下了呢?”

不料庄子又指着房子说:“在砖瓦堆里。”

喜欢《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吗?喜欢秦榆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