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 第24章 适时无为,则无不为(4)

第24章 适时无为,则无不为(4)

小说: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作者:秦榆

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路飞出去,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是敞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高于窗户顶部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气息奄奄地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无生气的叶子。

或许这些都是些很平常的故事,但是告诉我们的却往往是人生的大道理。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

适时放弃,是要我们懂得放弃需因时而异,不要拘于一格。死脑子一根筋,那样不仅与事无补,而且自己也会活得焦头烂额。

11.外方内圆,软硬有道

【原文】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

【译文】当时机,命运顺应自然大行于天下,就会返归混沌沌之境而不显露形迹;当时机,命运不顺应自然而大穷困于天下,就深藏缄默来静心等待。

庄子认为人活于世应适时机而动,顺利时就可顺其发展,不顺利时,要静心等待,要懂圆通之道,不可强求。

“软硬兼施”,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略。“软硬兼施,圆滑世故”,有些人会对此感到厌恶,如果想做到适时无为,实则有为,也少不了这种圆滑之道。

软和硬都是为人处世的手段。既然是手段,聪明人大可不必担心对它的褒贬之词,尽管善择机会,见机行事。自古以来,软硬兼施的处世之道,正人君子可以使用,奸佞小人更加擅长,只不过是各取其用罢了。前者用以坚持正义,捍卫尊严,并且规劝他人行正道,后者则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既然它是手段,恶人用之作恶,正人自可用之“弃恶扬善”。

软硬兼施,需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作家三毛举例说:“对一个恶人退让,结果使他得寸进尺;对于一个傻子夸奖,结果使他得意忘形。”看来,要想使其发生效用,需见机行事,对欺软怕硬的人,可以以“硬”克之,对于吃软不吃硬的人,自可以以“软”化之。

“外圆内方”是软硬兼施的另一种表现。有方有圆,百事不难,为人处世既要坚持原则性(即“方”),又要保持灵活性(即“圆”),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方与圆是构成各种不同形状体的两个基本几何形体,无论何种物体,离开方与圆就难以成形,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要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少不了有方有圆的处世之道。“方”,即指品行方正,“圆”,即指婉转机警。有的人外方内圆,秉性刚直,心地善良;有的人外圆内方,面容慈善,行事有方。这些人并不都是老谋深算,老于世故的人。他们以“方”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以“圆”作为减少阻力的方式。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斤斤计较、处处与人摩擦者,即便他本领高强,聪明过人,也往往会使自己壮志难酬,事业无成。青年人未经社会的打磨,总呈现出棱棱角角,容易碰壁,为了减少前进中的阻力,为了集中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必要时,我们应该作出某种让步或妥协,即用“圆”的方法去取代“方”的精神,当然不能把“方”全丢了。人们活在复杂的社会当中,像舟行于江河,处处有“风浪”,有阻力,而一个人如果时时事事以“方”处之,以硬碰硬,竭尽全力与阻力相较量,相抵抗,甚至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做的结果,一来精力难以承受,二来树敌太多,更不好过,与其如此,何不适当地用些“圆”的方法,积极地去设法排除一些困难或减少部分阻力,这样不就使通向成功之路上少几块拌脚石了吗?

以战争为例,两军对峙,若正面进攻(可以说是“方”)不成,因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硬要上只能是“以卵击石”。有经验的统帅,面对这寡不敌众的形势,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避其主力,击其侧翼,就可扭转战机,取得胜利。这“迂回包抄”的战略,不就是“圆”的战术吗?

行事为人,过于方正可能会树敌过多或显得不尽人情而伤了别人;过于婉转又容易被人说成圆滑,所以行方圆之道要掌握“火候”。总而言之,无论软硬兼施也好,有方有圆也好,它都是启示人们处理好社会生活中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思维。

12.低头是为了更好的抬头

【原文】忠谏不听,蹲循勿争。

【译文】忠诚劝谏不被接纳,就应退一旁不要再去争谏。

庄子认为作为忠臣当自己的劝谏不被采纳时,就不要据理力争,否则,有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人都有软弱的一面,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使对方慑服,就应该适时低一下头,然后再争取。

古人有一句很有见地的处世格言: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它教给了人们在屋檐下要忍耐一时之辱,但同时这句话也显得有些无耐和勉强。若想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则不如改为“一定要低头”为好。

“不得不低头”显然是充满了无耐、勉强、不心甘情愿,是一种与自我的自由意志相冲突的行为,这种行为暂时还能为自己所忍受,但长期这样下去,那心理上怎能承受得了?不如我们顺其自然,承认“在人面前一定要低头”这一人性原则。而愉快接受之并欣然行之,这样与自己的自由的心灵造不成压力;没有痛苦的感受,而是充满着欢乐的心情去适应社会的,寻找生存之道,这样岂不更好。

“虎落平阳遇犬欺,龙游浅水受虾戏”。同理,在别人屋檐下的,无论你是强者还是弱者,此时你都是客人而不是主人,所谓的“屋檐”也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处于别人的势力范围内,你稍有抬头,便有被碰着的危险。你随时面临着别人挑剔的眼光。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排挤、打击、甚至消灭掉,强出头和抬头都是没出路的。

这一点刘邦做得最好。在鸿门宴上,刘邦深知自己的处境不利,清楚地看到“人在屋檐下”,所以从宴会的开始到结尾都一直低着头行事,始终把自己的身份贬得极低而把项羽抬得极高,称他为大王,又称赞大仁大义。这样,在项羽的内心已渐渐对这位“臣子”产生了同情和怜惜之情,从而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这样,刘邦终于赢得了逃脱的时机,为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对于弱者来说,“在人屋檐下,一定要低头”,这已是勿庸置疑的,那么对于强者来说有没有必要在人屋檐下,一定要低头呢?

假若你作为一名强者,而且是势力远远超过对方时,也就是对方的力量与自己比起来显得弱小时,这时一旦进入对方的势力范围是可能会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愿“低头”。其实,你的这种思维错了。你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人具有本能地排斥“非我族”的本性,一旦你这样做了,他们表面上会害怕你的威力而不敢反抗,但内心深处,他们会与你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这与你以后的发展不利。试想,难道你能确信你永远是强者吗?所以最明智的做法不如给对方以“礼”,这样,你既不失面子,又使对方觉得你有绅士风度。

假如你的对手是一位与你实力相当的同伴时,你更要谨慎行事,切不可有一点马虎和麻痹的态度,毕竟,你俩的实力相当。若此时这种关系处理得不好,很可能激怒对方,而使得他成为你的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对手。记住,千万不可激怒对方,也千万别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这时,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礼”,在他的势力内主动提出和他合作,承蒙对方多多关照的要求。这样,你首先满足了他的自尊心,给了他面子,又给了物质利益,这样他会考虑与你合作的。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不会置你于背后而不管的,毕竟他也知道有一天会利用你的势力范围的。

总之,不论做为强者和弱者在别人的屋檐下的,你一定要低头,主动地与对方保持一定的合作和默契,而不能丝毫表现出一点无耐和勉强,也不能靠别人的提醒才去低头,这样会有以下好处:

首先,不会因为自己不情愿低头而碰破了头。屋檐是客观存在的,阻力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不论你看到没看到它,它都会存在的,只有你自觉地顺其自然,才不被碰破了,才可顺利地通过对方的势力范围。

其次,因为你很自然地低下了头,而不会成为对方注意的目标。凡是强出头或抬头而横冲直撞者都会引起对方的高度警觉,而你一旦成了对方的注意目标时,你的前进阻力将会增加很大,所以这样的结局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你不会转为沉不住气而一怒之下发誓要拆掉对方的“屋檐”,要知道,不管拆掉不拆掉你都会耗费自己的精力的。

最后,不会因为你的脖子太酸而忍受不了这种气而离开“屋檐”。离开并非不可以,但此时此刻你正需要这个屋檐,为了争口气而去换雨淋,值得吗?淋雨不要紧,感冒了怎么办?况且当你离开时万一后悔,再想返回时,那就是很不容易的事!

喜欢《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吗?喜欢秦榆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