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 第32章 不将不迎,顺应自然(2)

第32章 不将不迎,顺应自然(2)

小说: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作者:秦榆

好好先生们将自己的主张深藏心底,上头说好,他们就说好;上头说不好,他们就忙于论证不好的理由,最后牵强附会,说上头的考虑实在英明。对于顶头上司或专家权威们说的话几乎言听计从。这样的人,没有创造性思维,一贯唯唯诺诺,不愿或不敢发表自己的主张,怎能不远离成功呢。他们的一生只能庸庸碌碌一辈子。上头兴,他们则兴;上头一倒,他们就树倒猢狲散,另觅新主了。

好好先生不但自己一生远离成功,亦使自己依靠的大树逐渐飘飘然,而偏离成功的航向,最终滑向失败的深渊。因为上面做出的任何决定,好好先生一概只会说个好,不敢面对真理,一切唯上。怎能不使上头决策失误呢?怎能不使上头骄傲自满?怎能不使上头头昏脑热?难怪他们走向失败,其后不正有好好先生们长期地推波助澜么?

好好先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唯上是从,吹嘘拍马,缺乏主见,得过且过。问他意见,回答就是一个好字。

可这样的人,在中国十几亿人中,七成变“好好”了。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决断权都交给了三成的头头脑脑们了。自己除了张口说个好,万事皆有主了,从而懒于动脑,只会盲从,少了自己成功的机会。而头头脑脑们却借机利用这点为所欲为,因为他身边只有好,没人不好。丧失了真正的判断力。

好人主义,就是没有原则,不分善恶,有意以“好”去讨别人欢喜,不敢得罪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就要多一点私心,少一点公心;多一点俗气,少一点正气;多一点圆滑,少一点原则。

这种早就为孔子所唾弃的“好人主义”,时至今日,我们中的少数人仍然奉之为宝贝。在工作上,习惯于各管一段,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表面上是“团结”了,可道德呢?良知呢?毋庸置疑,“好人主义”的危害是很大的,也会使世人变得一塌糊涂,没有进取心,如果换一种方法,将“好”变“坏”,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5.不要盲从他人,做人要有主见

【原文】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

【译文】卑下然而不可不依随的,是人民。

庄子认为人处于卑下的位置,往往会有依存心理,而缺乏自己的主见。

盲从不是灵活,灵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主创,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别人,做人要有主见,不能盲从。

一个民间笑话:一场多边国际贸易洽谈会正在一艘游船上进行,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游船开始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紧急安排各国谈判代表穿上救生衣离船,可是大副的劝说失败。船长只得亲自出马,他很快就让各国的商人都弃船而去。大副惊诧不已。船长解释说:“劝说其实很简单。我告诉英国人说,跳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告诉意大利人说,不那样做是被禁止的;告诉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告诉法国人说,那样做很时髦;告诉俄罗斯人说,那是革命;告诉美国人说,我已经给他上了保险;告诉中国人说,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这则笑话令我们捧腹之余,不难引发有关各国文化差异的思索,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虽然灵活,但是比较喜欢盲从他人,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或根本就没有原则。这个笑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国人喜欢盲从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实例。

前几年山地自行车得到许多人的青睐,该车型适宜爬坡和崎岖不平的路面,但却不适宜平坦的都市马路。山地车骨架异常坚实沉重,车把僵硬别扭之至,转向笨拙迟缓,根本无法对都市复杂的交通做出灵巧的应变;一天折腾下来,腰酸背痛;加上尖锐刺耳的刹车声,真正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放着好端端的轻便车或跑车不骑,却要弄上一辆如此的蠢拙之物,好像一个人丢下良马,偏要骑那笨牛一样。时髦先生们头戴耳机,腰挎“随身听”,脚踩山地车,一身牛仔服,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然而这份潇洒的背后,却是一塌糊涂。

如果把时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摇荡的山峰,山地车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赶时尚,大概就像骑那山地车一样,即便累你半死,也是心甘情愿。究其根源:“为什么这样?”必答曰:“别人都这样!”

灵活做人,最容易起入盲从的误区。这样做的人还误以为:“看我多机灵,不落后于他人,别人刚这么做,我就也这么做了。”盲从就失去了原则,往往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伤害。而要想在生活中、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摆脱盲从众人的不良习惯,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做出人生的抉择。

做人千万不能盲从,缺乏主见,那样就会将自己陷入迷雾之中。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随便附和他人,活出自己的神彩。

6.做自己的主人

【原文】夫马,陆居而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踢。

【译文】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起来就交颈相摩,若发怒时则转身相踢。

庄子认为千里马在没有遇到伯乐前过得是快乐逍遥的日子,等有了伯乐,千里马就变成普通的马了,因此,做人也不要轻易被他人所奴役,要懂得把握属于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的主人。

有人认为,成功在于天才。其实,天才与勤奋是密不可分的,所谓天才,首先是勤奋的人。我们承认人们的天赋有差别,但是,能够成为天才,关键在于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这就正如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能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你要想取得成功,那就要变得勤奋起来。你要想与幸运握手,那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得好,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古代波斯文学家萨迪在他的名诗《蔷薇园》中这样写道:“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1881年2月4日,伏罗希洛夫出生在一个铁路工人与一个农民结合的家庭里。尽管他的父母勤耕苦作,但仍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小克利姆(伏罗希洛夫的爱称)从小就饱尝了沙皇专制下的辛酸和苦难。当身体孱弱的父亲失业后,克利姆便和姐姐四处乞讨;在六、七岁就去矿工当童工,每天挣回十个卢比。

家境虽穷,他却是个求知欲极强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1893年,当他家所住的瓦西利耶夫卡村开办一所两年制学校时,这个13岁的男孩才第一次坐到了课桌旁。在学校,他总是兴致勃勃,勤奋、有条理。他才思敏捷,学习进展很快。为了能继续上学,他一边学习,一边帮助母亲,受雇到地主家干农活。

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支付他并不多的读书费用,两年后他辍学了。为了生存,无奈之下,他到一家冶金工厂上班,到厂办公室当文件保管员。

他越来越被工厂所吸引,于是决定从办公室转到车间去。在电工车间,他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他开始阅读有关电工技术方面的专门著作。不久,他便了解了法拉第、安培、瓦特、欧姆、爱迪生等对电学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的事迹。

他好学不倦、富有正义感而又平易近人的品质使他不断结识许多新朋友。伏罗希洛夫后来写道:“我们白天黑夜都愿在车间渡过。要是没有书,没有朋友,我简直活不下去。他们的快乐和不幸,越来越贴近我的心。”富有正义感为人,使年轻的伏罗希洛夫越来越成为工厂和市内的显赫人物,他在青年工人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青年们经常的聚会,受到了当地警察局“千里眼”的监视。很快,厂警便指控伏罗希洛夫“不尊重警察”,无视厂警,将他逮捕。第二天,他被释放了。从此后,他就经常不断地遭到迫害。他没有被吓倒,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1889年,伏罗希洛夫参加了阿尔切夫斯克市的第一社会民主小组,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小组成员们在确定的日子里举行秘密聚会,力求弄懂为什么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怎样才能找到使他们过美好生活的道路。伏罗希洛夫被卡尔?马克思的政治观点所吸引,开始阅读当时能在书籍和报纸杂志中找到的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文章。他把他所读到的一切都讲给同志们。一次,有人送给他一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他读后十分振奋,他特别感兴趣的是作者笔下的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工人阶级。他一次又一次反复阅读着。在聚会时便和同志们列举工人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分析。

喜欢《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吗?喜欢秦榆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