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 第23章 装傻NO9.脸厚为盾,不战自胜(1)

第23章 装傻NO9.脸厚为盾,不战自胜(1)

小说: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作者:靳会永

一、装腔作势,掩饰自己

厚者,脸皮厚也。在通常人看来,脸皮厚乃是不知羞耻,不懂礼义的同义词。李宗吾先生在《厚黑学》一书中,把刘皇叔(刘备)的特长,精炼地概括为“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后,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的维妙维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然而依照装傻厚黑学的观点来看,脸皮厚也不都是消极的,其中也有积极性的因素在内。

在现实生活中,当遭到别人恶言恶语的伤害时,脸皮薄者往往是不战自败,而脸皮厚者,则可不理睬他人的风言风语,运用厚脸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免受别人伤害,塑造自己正面的自我形象。脸皮厚者在实现其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能够把自我怀疑撇在一边,拒绝接受别人试图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更重要的是,他不接受人们惯常强加在自已头上的“紧箍咒”,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他的眼里,他是尽善尽美的人。

一位厚脸者不见得非要独断专行,或者咄咄逼人。他也许是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厚脸是一种随机应变,善于处事,且能置他人的所想所思于不顾的能力。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因李信在追击燕军时表现极为勇敢,便问李信灭楚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说20万就足够了。秦始皇又问老将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认为王翦年老胆怯,便委任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率军20万伐楚。王翦顺水推舟,推托有病,解甲归田,告老还乡。第二年,李信出师不利,大败而还。秦始皇大怒,深悔当初不听王翦之言,迫不得已,亲自到频阳(今陕西省富平县)王翦的住宅,向王翦承认错误,说:“寡人不用将军之言,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难道忍心抛弃寡人吗?”王翦说:“有病在身,不能为将了。”秦始皇不答应。王翦说:“必定要用老臣,非六十万军不可。”秦始皇答应他的要求,“空国中甲士”,征集起六十万大军,交由王翦伐楚。秦始皇亲自到坝上(今陕西西安市东)送别。王翦乘机请求秦王把秦都附近上好的田宅赏赐给他。秦始皇说:“将军快走吧,根本用不着担心贫乏啊!”王翦说:“跟大王当将,纵使有功,也得不到封候,还是要点房产田地,为子孙打算打算吧!”秦始皇大笑。军抵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王翦又派使者向秦始皇索要良田美舍。副将蒙恬说:“将军如此请赏,不是太过分了吗?”王翦秘密地告诉他说:“你不知我请赏的原因。秦王强横而且多疑,现在把六十万大军交付给我掌管,这是把大半个国家都托付给我了,如果我不多多请赏要点田宅,为子孙打算,以此说明我并无野心,就会使大王坐卧不安而怀疑我。”王翦通过请赏田宅以释去秦王的怀疑,使得秦始皇放手让他独立自主地指挥战争,遂灭楚国。

表面看来,王翦有欠忠诚廉洁。一会儿哼哼哈哈,装病避战,一会儿口口声声,索要良田美舍,贪得无厌。其实,他是泰国一个非常忠正廉洁的将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王翦工于心计,颇识此理。他深知秦始皇多疑残暴,难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空国中甲士”,60万大军的指挥棒抓在他手里,秦始皇心存戒备,同僚们妒嫉诋毁是必然的。于是,王翦便施用了“大白若辱”的心理战术,给秦始皇造成了这样的假象:他以年迈之躯领兵出征,只是为了良田美舍,并无任何野心,这个心理战术的运用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方面打消了秦始皇的疑虑,保存了自己;另一方面,取得秦始皇的信任,以便掌握绝对的指挥权,全力以赴,克敌制胜。

二、自毁其誉,以保其身

古今中外,大凡功成名就者,都很看重自己的声誉。古人有言“失身事小,失节事大”。但有时一些名人为了保全性命,宁肯自毁声誉,厚着老脸挨世人唾骂。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谋臣萧何也当了相国。五年之后,刘邦迁都咸阳(今西安),萧何因营池造殿有功,又被封邑进爵。

萧何接到进爵诏书后,喜跃雀舞,在相府大摆酒宴,以示庆贺。鼓乐喧天,车水马龙,来贺喜者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汉子,身着缟素,脚穿白鞋,哭天嚎地,进来吊丧。萧何大怒,正要喝令推出去打板五十,一看这汉子不是别人,正是秦朝遗老东陵侯召平。他在秦朝被义军推翻后,就隐姓埋名,在城外的田园里种瓜,因瓜个大味美,甘甜无比,人们还给召平一个绰号——东陵瓜。萧何随高祖入关中后,听到不少有关他的轶闻,觉得他是个贤能之人,便招至幕下,让他参于前,谋于后,大事小情,都出了不少好点子,今天为什么要来大煞风景呢?

召平见萧何先怒目圆瞪,后紧锁眉头,欲思欲语,正在踌躇之中,便进一步暗示说:“喜尽则忧至,福过则患来,丞相大喜过后,不要忘记后面隐藏着的灾难啊!”萧何见人多嘴杂,说话多有不便,先请召平入席。待酒席散后,把召平请入帐内,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我向来得到高祖的恩宠,位及丞相,已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主皇恩浩荡,为了谢主龙恩,工作尽心竭力,处处小心谨慎,从不敢有半点疏忽,又何患之有呢?”

召平见萧何仍执迷不悟,直接了当地说;“我主御驾亲征,南伐北讨,亲冒矢石,历尽千辛万险。而您安居都中,不去打仗,反倒高官厚禄,得到加封,我猜想主上对公有疑虑。如果您像今天这样,没有远虑,必有近忧。难道公忘了淮阴侯韩信大将军的下场了吗?”

听了召平这番话,萧何如梦初醒,不觉吓出了一身冷汗,随后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那还是汉六年,高祖刘邦消灭异姓王之后。为了使汉朝江山千秋永固,开始搜寻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的人。第一个显眼的目标,自然是韩信了。他知广谋深,攻必克,守必固,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兵权在握,倘若韩信图谋不轨,易如反掌。为了清除这一隐患,汉高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先以各种名义,削去韩信的兵权,继而封他为淮阴侯,韩信万万没有想到:为刘家江山舍生忘死,每次率兵打仗,都浴血奋战,到头来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终日饮酒消愁,有时喝得醉醺醺的,便忿懑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说的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死了,吃光了,没有兔子可烹了,就开始烹食猎犬了;天上的飞鸟没有了,良弓好箭也没用了,只好藏到某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敌国全被消灭了,为消灭敌国出谋划策的人也该倒霉挨杀了!

后来这话传到刘邦和吕后的耳里,知道韩信已识破他们的计谋,定有防范措施,便暗示萧何,要想方设法除掉韩信。公元前197年(汉十年)9月,驻守在赵、代地区的阳夏侯陈稀自立为代王,举兵谋反。刘邦请韩信复出,率兵去平叛。韩信托病不出。汉帝只好亲率大军,去邯郸征讨。临出征前,暗示丞相和吕后,要提防韩信。

吕后平素与韩信积怨颇深,早想借皇帝之手,杀了这个仇人,一直找不到下手的借口。对此事,韩信的一个门客,看得十分清楚,加上韩信最鄙视这样的势利小人,他在韩信手下一直不得志,于是暗中向吕后告发,说韩信与陈稀是再好不过的朋友,两人对高祖都怀有不满,已串通好了,这次陈稀谋反,韩信答应做内应,并做好了准备,预谋在某个夜里,假传圣旨,先释放奴隶和犯人,扩充军队,得手后就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

吕后也不想对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管他是真是假,反正抓住了韩信的把柄,便秘密召见丞相萧何,把韩信想谋反一事,活龙活现地说了一遍,加上高祖出征前,已有暗示,萧何不敢不信以为真。于是两人谋定,将刀斧手埋伏在宫中,然后将韩信骗来生擒。

萧何回到家中,先派人去请韩信入相府私宴。韩信称病谢绝。萧何只好亲自去请,并对韩信说:“近日皇上亲驾出征,捷报频传,陈稀已经逃往匈奴,现在,朝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新老大臣,皆继踵进宫,向吕后道贺,你称病不朝,必将引起吕后的怀疑,不如同我一起进宫,以贺释疑。”韩信一向把萧何视为知己,言听计从,这次也只好随他入宫。俩人刚来到长乐殿谒贺吕后,吕后一声令下,四面埋伏的刀斧手蜂拥而上,把韩信紧紧捆住。此时,韩信才明白,对自己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想到这儿,韩信父、母、妻三族被杀的惨景,又浮现在眼前,萧何预感到大难即将临头。第二天早朝时,面奏圣上,诚惶诚恐地说:“恩皇御驾亲征,屡冒矢石,拓疆拔城,功耀日月,且不愿安居新宫,实为万民之楷模;臣下无功受邑,上愧恩皇,下愧百姓,决不敢受。”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汉帝见丞相无功受禄,尚未感到心安理得,遂释去一些疑心。

喜欢《有一种境界叫糊涂》吗?喜欢靳会永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