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 第13章 装傻NO5.通权达变玩糊涂(2)

第13章 装傻NO5.通权达变玩糊涂(2)

小说: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作者:靳会永

朱棣听了此话,猛然起床下拜道:“恩公恩公!生我一家,全仗足下。”张信见朱棣果然是装病,大喜过望,便密与商议。朱棣又召来道衍等人,一同谋划,觉得事不宜迟,可以起事了。

经过三年的反复苦战,朱棣终于登上皇位,成为历史上又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若朱棣不玩点装疯卖傻的花招,哪会成就日后的事业?

“三十六计”中有一个名目,叫做“假痴不癫”。大意是,宁可装傻而不行动,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而不露声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而未发一样。

作为一种手段,诈无所谓是,无所谓非,全看行诈者的身份与动机,忠正之人为伸张正义而向昏暴奸邪行诈,那叫政治智慧,叫韬略;反之,则叫阴谋诡计,叫欺骗。

三、敢于突破常规

正直之人的善行若总求于光明磊落、合乎道义的方式,恐怕实现起来终有困难。

人生险恶,必须敢于打破常规,另谋他路,既不丧失原则,又能发挥重大作用,用对小节的一点点随意,换来大局的保全。

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为人善良,待人有礼,就是那些没什么本事的人,他也愿意交往。

赵国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与信陵君交情很深。秦国攻打赵国,赵向魏求救,但魏王怕得罪秦国,按兵不动。平原君托人给信陵君带来一信说,平原君所以愿跟信陵君的姐姐结为婚姻,是平原君以为信陵君能解他人之困,可是,邯郸被秦兵重围,却不见魏国的援军赶来救急。“信陵君啊信陵君,你乐于助人的美德哪里去了?你姐姐担心邯郸城破,日夜悲泣不止,眼泪已经流干,再哭,就要往外流血了。信陵君啊,不念赵国,怎么连你姐姐也忘了呢……”看着平原君的来信,信陵君忍不住了。

信陵君闯进宫殿,去见魏王,请他速命晋鄙挥军北上抗秦,魏王却说:“不可!邯郸存亡不明。倘若援救不力,秦兵攻下邯郸之后,必然调转头来攻打我们魏国。要真那样,援赵不是与引火烧身没两样吗?”

好说歹说,魏王就是不下抗秦的旨令。无奈,信陵君备马百余匹,邀宾客千余人,要赴邯郸亲自助赵抗秦。

信陵君一队人马行经魏都大梁东门。守东门的,是一位老人,名叫侯赢。

侯赢说:“我听说如姬很得魏王的宠爱。又听说,如姬父亲昔日被人杀害。为了报杀父之仇,她求人整整求了三年,都未能如愿。最后,还是公子你派人帮助她报了仇。为此,如姬很感谢你,愿为你效力。今日,晋鄙的兵符,在魏王卧室之内,只有如姬可以盗出。公子何不请如姬窃符?公子若能得兵符,即可从晋鄙手中夺过兵权,挥军救赵。”

窃符?还是从国君身边偷窃,信陵君怎么可以用这种小偷小摸的手段?信陵君一想,救赵要紧,至于手段,还是糊涂一点为妙。

如姬,既是一位美人,更是一位有胆识的烈女。因此,当信陵君宠妾颜恩言明来意之后,她当即便对颜恩说道:“请回公子:既公子有命,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她知道大王的习惯,既要饮酒,就一醉方休。于是,当夜她左劝右劝,一杯接一杯,很快,魏王便烂醉如泥了。如姬趁机盗出了兵符。

带着兵符,信陵君来到了邺下。他对晋鄙说道:“晋将军,你带兵在外已经辛苦了好几个月,理应回国歇息歇息了。因此,大王特让我来接替你的位置。”朱亥将兵符递了上去。晋鄙接过跟自己随身所带的那一半一合,果然合成了一个虎形的信物。兵符不假,但深知兵权重要的晋鄙,心中仍踌躇不已。他怕其中有诈,迟迟不交兵权。他说道:“公子,此乃军机大事,只有兵符不够。我还要奏明大王,方敢交军,不然……”

没等他说完,只见信陵君一个眼色递过,朱亥抡起40多斤重的铁锤,朝晋鄙头部便是一击。只击得那晋鄙脑壳进裂,脑浆四溢,登时气绝……这样,为救赵,信陵君又杀了一员大将。

当夜,信陵君带着一支大军,急赴邯郸,援赵抗秦去了。秦军大退,邯郸得救。

信陵君窃符杀将抗秦军,虽说用尽手段,但救人于危难之中,也是做了好事的。所以说,做事也要拿出点魄力来,如果总是因循守旧,硬要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很可能会错失机会,把好事变成坏事。做人要有自己的气度,而气度的体现主要依赖于处事的方式,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被规章制度和所谓仁义道德所束缚,是很难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来的。

汉文帝大臣袁盎正直敢言,因此得罪不少人。宦官赵谈颇得文帝宠幸,经常说坏话诋毁袁盎,袁盎深以为忧。袁盎的侄子袁种在朝中为官,看到这种情形,便建议叔父说:

“您可以找个机会当着皇上的面,以正大光明的理由侮辱赵谈,这样做虽然会加深您和赵谈间的摩擦,但从此他再对皇上说的您的坏话,皇上知道你们素有嫌隙,恐怕就不会相信了。”

袁盎接受了侄子的建议,暗中寻找适当的机会。

有一次汉文帝出巡,让赵谈同车,袁盎知道后立刻阻止前行,在赵谈面前就跪到车前进谏说:

“臣听说能同天子共乘车驾者,皆天下贤才豪杰之士。如今汉朝纵使没有人才,陛下也不能与那刀锯之余、受过腐刑的卑贱阉宦共乘一车呀!”

汉文帝觉得袁盎的措辞虽然过分,但立论倒是没错,于是笑了一笑,命令赵谈下车步行。赵谈受此等侮辱,心里对袁盎恨之入骨,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受着委屈,默默无言地下车。

从此赵谈对袁盎的不满转成深刻的憎恨,时时在汉文帝耳边诉说袁盎的不是。然而汉文帝每听到赵谈诽谤袁盎的话,就联想起那件赵谈被赶下车、遭袁盎当众羞辱的事,认为赵谈不过是在挟怨报复。因此对赵谈的诉说也就付之一笑,丝毫不放在心上。袁盎自然也就安然无恙。

袁盎本是正直大臣,但为了保护自己,也不得不无中生有、牵强附会地侮辱对手,算是用卑鄙手段保全了自己。不过,袁盎毕竟正直,虽手段并不光彩,但并未伤人性命。所以说,在对付恶人之时不可一味友好,必要时不妨以恶治恶。

清朝时,纪晓岚的二女儿,就是郭彩符所生的纪韵华,嫁给了前任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卢见曾颇负才名,早在康熙年间就中了进士。到乾隆时,已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文坛耆老。

卢见曾喜欢结交天下名士。每逢客来,卢见曾都设宴款待,馈赠丰厚,对家境贫寒的文人,他更是慷慨好义,解囊相助。

这种排场靠官俸能应酬得起吗?自然占用了一些公款。起初卢见曾惦记着归还,后来因为从来没人过问,就积弊已久。

到他70多岁时,就告老还乡,回到了山东德州老家。五年过去了,原以为不会有风险了,哪里想到突然事发,乾隆要彻查此案,卢家将要被抄家夺爵。

纪晓岚对亲家的家底,也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当他得知朝廷要查办两淮盐运一案的消息时,再也坐不安稳了。一旦卢家出事,纪家也跑不了,必然要株连进去。纪晓岚心里着急,但更主要的是害怕,袖手旁观自是不行,通风报信又恐怕被人发觉。

思来想去,纪晓岚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拿了一撮食盐、一撮茶叶,装进一个空信封里,用浆糊把口封好,里外没有写一个字,打发人连夜送到卢见曾家中。

卢见曾接到信封之后,先是惊愕不解,将里面的东西倒在几案上,看了又看,揣测良久,终于明白其中的用意:“盐案亏空查(茶)封!”于是,急忙补齐借用的公款,并将剩余的资财,安顿到别处去,一切准备停当,查抄的人姗姗来迟,已经是半月之后了。

纪晓岚哪里知道,和坤早就派出爪牙,暗暗地监视着他的一切活动,知道他曾派人到过卢府。在查抄卢府时,和坤的爪牙发现了纪晓岚曾用过的空白信封。和坤没能抓到其他证据,但又不肯善罢甘休,便接二连三地到宫中,向乾隆状告纪晓岚泄露查盐机密。

乾隆虽然十分赏识纪晓岚的文才,但经不住和坤及其死党的三番五次的参奏,加上皇上自己本来就十分纳闷,便要亲自查问纪晓岚,弄清其中原委。纪晓岚很快就被软禁起来。

乾隆说:“纪昀,你才学过人,忠心事朕。朕对你也垂爱已久。这次据报,是你泄的密。有无此事?你如实奏来。”

“圣上明鉴,臣实未曾有一字泄密。”纪晓岚的脸上带着微笑,但十分谨慎地为自己辩解。

“案情已经调查得很明白,”乾隆说,“你虽未写一字、未传一言,但事实俱在,人证确凿,掩饰也无用,朕要知道的是你究竟用什么办法,将这些事泄露给卢见曾的?如实招来朕可以从轻发落。”纪晓岚看自己再否认也无益,索性坦承其事,便把如何通知他亲家的经过说了一遍。

纪晓岚的话虽然不多,但讲得十分得体,乾隆听了脸上浮现了笑容。皇上念纪晓岚才华难得,又在内廷走动多年,不忍加戮于他,思来想去,气已经消了下去,便在案卷上批下几个小字:“纪昀从轻谪戍乌鲁木齐。”

后来纪晓岚与家人见面,才得知卢见曾已经死在狱中,与此案有牵连的,共有100多人获罪,被处斩的即有20多人。

纪晓岚作为朝廷大臣,自然不可通风报信,但为了保全家人,纪晓岚还是忍不住泄了密,虽泄了密,也未留下物证。事后装傻充楞,乾隆也没什么办法,和坤的目的自然也没有达成。纪晓岚不是装傻的高手吗?

喜欢《有一种境界叫糊涂》吗?喜欢靳会永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