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伊斯兰教史 > 第40章 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4)

第40章 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4)

小说: 伊斯兰教史      作者:王怀德;郭宝华

伊本·赫尔东(1332—1406年)突尼斯人,曾在非斯、格拉纳达、阿尔及尔和开罗求学,成年后担任过重要的政治职务。他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用记事本末体撰写了一部《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历史的殷鉴和原委》。全书分三编:绪论、正文和附录。绪论自成一册,又译作《历史绪言》,主要说明撰写本书的目的和方法,并对一些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充分反映了伊本·赫尔东的历史观和哲学观。他认为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受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他明确提出研究历史的目的“不仅是叙述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还要加以分析和解释,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正文主要介绍阿拉伯人的历史,附录主要介绍柏柏尔人的历史和作者传记。该书是后人研究伊斯兰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伊斯兰学者的历史著作,在中世纪没有被译成拉丁文,因而当时对西方史学影响不大。但到文艺复兴运动后,这些著作大部分被译成西方文字,一些史学家和哲学家从中获得裨益。

(九)文学

伊斯兰文学是在阿拉伯民族固有文学的基础上,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学遗产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伊斯兰文学是众多民族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因此它丰富多彩,优美动人,许多作品流传很广,为世人所共知。

人们喜爱口头流传的、篇幅不长而又可以朗读的故事,因而散文、故事、寓言、童话和诗歌在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戏剧作品很少,这与伊斯兰教信仰有关。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同时也是一部出色的散文名著。《古兰经》中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和寓言,常以象征性的情节或描述来表达神学或哲学概念。它一改过去传统的抒情体,语言流畅精炼,表现手法上达到极高的水平,对后来伊斯兰文学尤其是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另外,《古兰经》对阿拉伯语文其他学科的影响也很大,如语法学和修辞学就起源于对《古兰经》的研究。

“圣训”在文学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语言简练流畅,寓意深刻,虽属说教,却使人感到真切。如在号召杜绝、制止社会上的恶事丑行时写道:社会犹如在河中漂泊的一条大船,当舱里有人口渴欲凿船取水时,船上的乘客该不该制止他的行为呢?若随其所欲,势必船漏水入,导致船沉人亡。在强调伊斯兰法的尊严时,“圣训”写道: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有偷盗行窃,我亦斩手示众,毫不留情。在鼓励行善施舍时,提出“左手施舍之物,右手闻所未闻”。后来的许多穆斯林作家、诗人都从“圣训”中吸取营养和表现手法。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文学名著。它以讲故事的笔法围绕国王山鲁亚尔与王后山鲁作德展开描述,内容包括寓言童话,神话传记,宫廷趣闻和民间故事,组成了中世纪伊斯兰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揭示了统治者的宫廷生活,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及风土民情。

此书初稿由哲海什雅德(?—942年)在伊拉克完成,其基础是波斯古代故事集《海扎尔·艾弗萨纳》(一千个故事),另有若干印度故事,并从说书的民间艺人那里搜集到一些内容加以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书又增加了希腊、希伯来、埃及等国的故事,特别是阿巴斯王朝哈里发拉希德宫廷逸事为其提供了不少幽默故事和爱情传奇。到16世纪马木鲁克王朝时期,本书在埃及最后定型,成为分夜讲述的故事,取名《一千零一夜》。这一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

可与《一千零一夜》媲美的还有《卡里莱和的木乃》和《安泰拉传奇》。《卡里莱和的木乃》是阿巴斯王朝初期著名的寓言童话集,它源于古代印度梵文《五卷书》,后由波斯人穆格法从波斯文译本译成阿拉伯文,并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卡里莱和的木乃是书中两个狐狸的名字。该书以动物社会生活状况来比拟人类社会,劝人为善。印度哲人白德巴上谏暴君布沙林,向他提出治国安邦的建议。国王不但不听,而且将其投入监狱。后来他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借鸟兽之言抒发了许多哲理。国王觉醒后,悔恨自己的行为,接受了他的建议,还封他为大臣,从此该书的声誉大振。阿文写本译成法文后,拉封丹在写作《故事集》时从中吸取了不少资料。现在此书已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安泰拉传奇》是描写蒙昧时代的阿拉伯诗人、能征善战的骑士安泰拉扶弱抑强、追求自由、珍惜爱情的故事。该书由埃及人尤素福·伊本·易司马仪(975—?年)著。此书是根据书中主人公死后的民间传说编写而成,后又经过一些修改,于16世纪马木鲁克王朝时定型。

在此还应介绍一下著名散文作家查希兹(775—868年)和他的代表作《动物书》。查希兹原名阿拉尔·本·巴哈尔,是位黑奴的孙子。早年他在他的故乡巴士拉学习语言学,还向穆尔太齐赖派著名的教师纳萨姆学过神学,对希腊哲学和科学很感兴趣。他勇于创新,堪称当时最有天才的作家之一。他的《动物书》共七册,从题目看是讲述动物的,但它的文学价值超过了在动物学上的价值。在书中他用不太严谨的辩论文体,描述“养鸟人”与“养狗人”之间的争论,还从“圣训”、诗歌、格言、轶事,乃至《古兰经》中引用许多词句来描写各种纯种狗和劣的。他的作品饶有风趣,情节动人,犹如从阿拉伯知识宝库潺潺流出的清泉。后来不少人学习了他的写作手法。

(十)诗歌

诗歌是伊斯兰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斯兰教前的阿拉伯半岛,诗歌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表达感情的工具,还时常举行赛诗会,评选优秀诗歌。当选作品被抄写下来悬挂在麦加克尔白殿,供众人欣赏,那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魅人的作品。诗歌多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以夸耀自己,颂扬自己部族或赞美某一恩主,表达爱情,凭吊离别及讽刺敌对者为内容。伊斯兰教兴起后,诗的内容带上了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政治内容。但在倭马亚人统治时期,又恢复以前的某些风格,出现了大量赞扬穆斯林统治者的颂歌。在阿巴斯王朝时期,由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诗歌的主题从鼓舞士气转向歌颂女性美,又开始了抒情诗的时代。后来随着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出现了抨击时弊的讽刺诗。在中世纪伊斯兰诗坛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诗人。

艾赫塔勒(640—708年)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一个基督教部落,虽然终身未皈依伊斯兰教,但自愿服务于倭马亚王朝。他以撰写赞颂诗、讽刺诗和爱情诗而著名。他描述部族的长诗和赞扬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颂诗,重现了前伊斯兰教时期诗歌的精神,题材广泛,感情充沛,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某些侧面。

艾布·努瓦斯(726—814年)阿巴斯王朝时的著名诗人,生于波斯的阿瓦士,后去巴格达,成了哈里发拉希德的好友。他写了不少赞颂诗和爱情诗,也写了对社会不满的讽刺诗,因此得罪权贵,责杖而死。他写的诗歌约有1.2万多行,选材丰富,手法新颖,文字优美。有些诗甚至描写饮酒作乐,反映了他要求打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穆太奈比(915—965年)阿巴斯王朝中期有代表性的诗人,生于伊拉克库法城。在外地求学时就显露出诗人的才能,曾因鼓动牧民暴动被捕入狱,释放后四处流浪,到过叙利亚,波斯等地,成了一名流浪诗人。他蔑视权贵,敢于讽刺和揭露统治者的虚伪和专横。他的诗题材广泛,结构严谨,语言贴切,富于哲理,被人誉为最美的诗。

穆阿里(973—1057年)生于叙利亚北部的一个小城,童年时因患天花失明。曾到安塔基亚、的里波里和巴格达学习,后在诗坛取得卓越成就,人称盲诗人。他的诗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丑行和陋习,对不公正和伪善表现出强烈不满,对宗教也采取了嘲讽和批判的态度,因而遭到社会上层及穆斯林正统派的反对。但其诗篇充满哲理,文字流畅,被誉为“哲学家诗人和诗人哲学家”。他的作品中也包含有悲观主义色彩,是他的不幸遭遇和消极反抗的思想反映。他的长诗《鲁祖朱亚特》表现了他的怀疑主义倾向。他还写了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宽恕书》。

蒲绥里(1212—1296年)生于埃及代拉斯城,系柏柏尔人。他以著名的宗教颂诗《斗篷颂》(布尔达)而闻名于世,诗中追忆了作者一次梦见穆罕默德把自己的斗篷披在他的身上,从而奇迹般地治好了他的瘫痪病,赞扬了穆罕默德的德行,表达了坚贞的信仰。颂诗词句优美,想像丰富,比喻生动,韵律和谐,风格朴素。由于内容和表现手法适于穆斯林的要求,在伊斯兰世界流传很广,多次在亚非各国出版,欧洲也早有德、英、意等国文字的译本。早在清代(1890年)就出现了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名为《天方诗经》。

伊本·宰敦(1003—1071年)生于科尔多瓦,据说出身麦加古莱氏贵族家庭,曾在政府担任过要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擅长写情诗,这是当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诗歌。他的诗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感情充沛,在阿拉伯西班牙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曾用向女人韦拉黛求爱的诗,描绘了宰海拉宫及花园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感情。他著有《诗集》(迪万)。

杰拉丁·鲁米(1227—1273年)最负盛名的神秘主义诗人。他生在伊朗的巴尔赫,从小受教于其父巴哈丁,后到巴格达、麦加、叙利亚等地旅行,最后定居在小亚细亚的科尼亚。是苏非派毛拉维教团的创始人。他的著名诗篇《两行诗》(a1-Masnawi),是一部神秘主义的史诗,有2.57万行。诗中充满苏非派哲理和丰富的想像,还包括取自《卡里莱和的木乃》的许多寓言故事,这部诗在一些神秘主义者心目中犹如《古兰经》一般神圣,受到东方学者的高度重视,后被译成多种文字。

欧麦尔·海亚姆(1048—1122年)生于尼沙浦尔,是波斯著名的四行体诗人。他所写的四行体诗构思完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生动感人。《四行诗集》(又译《鲁拜集》)是他的成名之作,从19世纪开始,先后被译成英、法、意和阿拉伯文。中文译本是郭沫若于1928年根据英文译本译出的。

喜欢《伊斯兰教史》吗?喜欢王怀德;郭宝华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