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古典架空 > 彦辰说封神之神仙道 > 第16章

第16章

小说: 彦辰说封神之神仙道      作者:彦辰

终于她想了办法,到轩辕坟找自己的妖子妖孙,挑选擅于变化的,来变作仙子、仙姬,在月圆之夜,到鹿台吃饭,接受纣王款待,也解了自己燃眉之急。果然到了九月十五,一大票神仙是翩然而落,纣王喜上眉梢,频频叫陪宴官比干敬酒,比干开始还在不停的劝酒,劝着劝着,就感觉不对劲了,一股股骚臭味是扑面而来。

比干:神仙?

众狐,稀里哗啦猛吃。

比干:妖怪?

众狐,稀里哗啦猛吃。

比干:谢谢。

比干也琢磨,神仙都是六根清净、冰肌玉体,怎么可能臭了吧唧的呢?正思考间,猛然发现自己脚底下是一条条的狐狸尾巴,这可把比干老丞相气得够呛,恨得咬牙切齿,想我堂堂亚相,陪一群臭狐狸喝酒,还低声下气的行礼作陪,真是羞死我了。这边比干心中暗骂不提,那边妲己也发现了问题,她知道这些修炼几百年的小妖肯定承受不了人间的烈酒,保不准会不会现场露怯,变回原形,于是急忙指示比干退场。

比干满肚子郁闷地走出宫来,看到了武成王黄飞虎,就把所见所闻一顿转述,武成王随后安排了四队人马守住四门,在这些小妖散场回家的时候,跟踪找到了轩辕坟。在黄飞虎令下,兵卒用柴草堵住洞口,烧了整整一个上午,终于把这群狐狸连烧带熏,绝了根。

下午比干和武成王去看战果的时候,比干出了个主意:从这些死狐狸中,选出皮毛好的,做成狐皮大衣,送给纣王,这样就能乱妲己之心,让这一帮妖怪心慌意乱,这就能让纣王醒悟,没准就能贬了妲己,那这样的话,也会了解我们对纣王的忠心。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隆冬时节,朝歌城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天,纣王和妲己在鹿台赏雪,正看得津津有味,比干求见,进献狐裘大衣一件,并亲自展开给纣王穿山,纣王美的不行,妲己却受不了了,一看都是自己狐子狐孙的皮,难过的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暗暗骂道:

“比干老贼,吾子孙就享了当今酒席,与老贼何干?你明明欺我,把皮毛惑吾之心。我不把你这老贼,剜出你的心来,也不算宫中之后。”

她说话要是再直白点,就是:我的子孙也就吃了皇上一顿饭,又关你屁事!

可以认定,黄飞虎烧洞、比干献衣成了苏妲己向二位发飙的导火索。而她急于对付的就是已经踩在自己头上的皇叔比干。

为了报仇,苏妲己心生一计,引的九头雉鸡精化作仙子胡喜媚陪王伴驾,并准备和胡喜媚配合创造一个除掉比干的机会。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两个妖怪为了杀人更有把握,不断培养与纣王的感情,朝朝云雨、暮暮欢歌,纣王的魂基本就只在和两个美人性福的事上,至于朝中大小诸事一概不管,身子都不离开后宫半步。

终于,苏妲己装模作样地病倒了,胡喜媚说这是旧病复发,是因为缺七窍玲珑心眼儿,而这种心朝歌城只有比干长了,只怕比干不愿意给。

纣王可不担心,因为比干是谁啊,自己亲叔叔,借他心吃吃,没什么大不了的。纣王下旨要比干剜心而毫不顾及仅仅是因为这样么?不完全是。纣王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神经病,当然知道人要是没有心,也就死了,在爱妃和皇叔之间抉择,他难道就没有一点犹豫么?确实没有。因为他对于比干也是防备有加,早欲除之。可以看看纣王杀梅伯、赵启,逼死商容就知道了。

比干在纣王连下六道诏书后来到宫中,大骂妲己贱人,在纣王的逼迫下,接过剑来,往太庙大拜八拜,将腹剖开,取出心扔到地上,走了。奇怪的是,一剑下去竟然没有一滴血流出,当然,许多人知道这是姜子牙的法术之妙,但先等等再说姜子牙的事,比干是面如金纸,一路不语,出了午门,骑上马,直奔北门而去,午门外的文武百官看到比干没死,喜出望外,纷纷在后面跟随看个究竟。

大概走了几里路,路边的一声无心菜的叫卖惊醒了比干,比干连忙勒马,问到:“怎么是无心菜。”妇人答:“民妇卖的是无心菜。”比干又问:“人要是无心,会怎样?”妇人说:“人若是无心,即死。”比干大叫一声,跌下马来,一腔热血喷涌而出,当场死亡。而这个妇人吓得落荒而逃。

比干为什么挖了心没死,偏偏问一个卖菜的两句话就死了呢?这就是姜子牙的事了。

姜子牙离开朝歌之前专程探望了一次比干,并送他灵符一道,要他关键之时、两难之时,取出验看,可保平安。这次比干从传令官口中得知自己将要被挖心来给苏妲己做药的事后,焦急万分,在儿子的提醒下,打开姜子牙的符纸,依照上面所说,用火烧化,随水服下,保住了他五脏六腑不受伤害,但通篇也没有介绍姜子牙灵符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不过根据前前后后的线索,可以推断出来,上面大意应该是这样的:

比干老哥,纣王无道、妲己乱搞,你的位置和身份早晚会成为被打击的目标。这道符送给你,在危难之时,烧成灰服下,可暂时保住性命,但你能否活命取决于别人对你说的一句话:“人无某也能活。”我用某来指代你可能受伤害的部位。

这下,我们能够明了比干的死亡,并不是苏妲己一个人造成的,而是比干、苏妲己、纣王、姜子牙还有那个妇人共同完成的。

比干先发制人用狐皮得罪了苏妲己,苏妲己设计要除掉比干为同族报仇,纣王寻找理由要继续清理身边重臣,姜子牙帮忙不彻底,把比干的生死存亡托付给了一个路人,而卖无心菜的妇人啥也不懂,顺嘴的一句话正式结束了比干忠良的生命。

另一种说法,那妇人实为妲己所化。

妖也罢,道也罢,大家总归都是修行之人,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姜子牙在昆仑山学道才四十余年,妲己老狐狸精可是活了千年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再说,天下道术不过是太极生二姨,二姨有四舅之类,孰归同途,原理以及大概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姜子牙这点微末道行瞒得了别人,必然瞒不了妲己。妲己既然已经打算将比干置于死地,怎么会轻易放过大好良机呢——三跪九叩都完成了,还差这最后一哆嗦了不成?白娘子也是修行千年,法海也是修行几十年,两人正面对抗,如没有佛祖金钵法海明显干不过白娘子,同样道理,妲己和姜子牙正面对抗,如无意外,姜子牙肯定是死挺了。所以,破除小姜的一个区区法术,对妲己来说比甩个尾巴还容易,她焉能放过报仇机会。

但是呢,这里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变数,比干都可能死不了,而从许仲琳老师笔下,他更埋怨比干和姜子牙,许老师写到比干要做狐皮大衣的时候,极其惋惜地评了一句话:“不管闲事终无事,只怕你谋里招祸殃及身”,这才是许老师对比干忠君之行的看法。而对于姜子牙的帮忙,许老师遗憾地用“比干倚仗昆仑术,卜兆焉知在路旁”来表示对姜子牙的无奈——你都干不过正主,还折腾个什么劲的啊,这不是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吗。

书中也提到,比干保命符咒乃是姜子牙开溜之前所留。姜子牙对自己的底细是一清二楚,他知道自己干不过千年狐妖,所留符咒也是尽人事罢了,最终还是要听天命的。千年狐妖既然是受女娲之命祸乱商纣宫闱,助姜子牙兴周,自然也是知道一部分底细真相的,所以对姜子牙咬牙切齿恨归恨,终究还是留了三分薄面,没直接下什么死手,只不过是给个小鞋穿啊,下个绊子了啊之类的。以妲己之修为,直接宰人的话,十个姜子牙也被弄死了。比如同为轩辕三妖,玉石琵琶精被姜子牙干死了,妲己也不过是默默地帮助玉石恢复修行,也没见直接冲上去咬人。所以,总体来说,妲己还是相当识大体顾大局的,处处也算是对姜子牙让步容忍。

而姜子牙私底下肯定没少打千年狐妖的主意——你想啊,轩辕三妖修行半斤八两,就算狐妖牛一点,但是,姜老爷子有火眼金睛啊,一下子就能识出妖精本相,所以他肯定知道妲己本相。以老姜头的脾气秉性,宰妖怪很正常,杀妖不眨眼的主,就算是妖怪化身人形迷惑君王,倍受君主宠爱,但是该杀还是要杀。估计姜子牙跟妲己私底下没少过招——估计老姜也没少吃亏,所以暂时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

作为封神事件直接负责人,老姜掌握的内情肯定比区区女娲卧底多得多,并且闹归闹,从大面上来说,姜子牙和妲己好歹也算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起码算盟友。于是,老姜临走之前试探了妲己一小把,结果让她的报仇大计险些功败垂成。老姜也知道他横插这一杠子肯定讨不了好,单纯的些微道术难以保全比干性命。但是,他还是要看看妲己给不给这个面子,能不能放过比干。

子曾经曰过:不要把我对你的容忍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

老姜跑路了,妲己翻脸了,于是比干玩完了。

所以纵观整个事件,有比干自身的原因,也有各路神仙代表们的原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纠缠在一起,注定了比干必然要顺从天命,死于此处。

姜子牙:己姐,给个面子呗。

妲己:做人要讲诚信,说弄死他就一定要弄死他。

姜子牙:你还说过要弄死我呢。

妲己:那不是台词嘛~~~

二十五、闻太师为官之道

相信不少人在《封神榜》这部电视剧里得到了这样的印象,西周之姜子牙只有商纣之闻仲可比也。其实,不论文韬武略,二者都可说在伯仲之间,只是此消彼长,有时,时运左右成败而已。

而《封神演义》这部书中最风起云涌的段落,就开始于闻仲兵伐西岐,不但自己首战告捷,而且邀请三山五岳得道好友,摆起十绝阵、九曲黄河阵,直杀的阐教搬出掌教元始天尊和人道首席执行官太上老君才算了结,但终究在绝龙岭一命归天,留下世人无数的慨叹和惋惜。

闻仲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长、能力和道术,成就先王托孤、两朝太师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这位刚正忠孝老爷子的朝堂生活。

就在比干身死,朝歌一片哀乐中,闻太师从北海终于凯旋,他在一片白纸白幡和无数披麻戴孝的官员百姓中走进了朝歌城。那时,众臣人心惶惶、六神无主,他的归来,为风雨飘摇的朝歌打了一支强心剂。

各位大臣将妲己进宫之后,纣王杀娘娘、灭王子、斩大臣、造炮烙、囚姬昌、设虿盆、建鹿台、请狐妖、害比干等等事情详细和闻仲说了一遍,真把老太师气得火冒三丈,他来到殿前,先听了纣王对这些不修德政事件的解释后,一一辩驳了纣王的无礼说法,并表示三日之后,要再次面君,安排治国之良策。纣王无言以对,也是闷闷不乐地回了后宫。

第四天,闻太师率满朝官员进殿面君,承上奏疏,给纣王写了一堆有关尧舜禹和先王的大道理,然后明确了十条纣王应该马上改进的方法,这就是闻仲出场后办的第一件大事,所谓“条陈十策”:

上写道:一、拆鹿台,安民心不乱;二、费炮烙,使谏官尽忠;三、填虿盆,宫患自安;四、去酒池肉林,掩诸侯谤议;五、贬妲己,别立正宫,使内庭无蛊惑之虞;六、勘佞臣,速斩费仲、尤浑,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远;七、开仓廪,赈民饥馑;八、遣使命,招安于东、南;九、访遗贤于山泽,释天下疑似者之心;十、纳忠谏,大开言路,使天下无雍塞之弊。

简单明了的指明了做法和能达到的目的,在这十条中,闻太师考虑的十分周详,这个周详不单单是能够稳住纣王社稷所顾忌的不同领域,更有作为臣子该注意的说话的分寸。

全文的核心的是第五条和第六条,一二三四都是衍生品,七九十都是平常时期也要做的事情,八是面对东、南战火,最有效的应对措施,那闻仲最急于马上解决的是什么呢?第五条和第六条,所有其他条款要改变的,都由这两条的人物所引起,闻太师当然知道,但却没有把这两条放在最重要的开始和结尾,这也就是太师的分寸,把这两条放在中间,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这三人的处理是合理的,一方面给足纣王面子,对纣王的妲己只是“贬”而没有“杀”,同时,对费仲、尤浑用的是“速斩”,闻仲认为,通过对各种事件的了解,妲己是纣王的心头肉,恐怕纣王下不去手,不过以自己在纣王心中的地位,杀两个佞臣,断了苏妲己祸乱前朝的左膀右臂应该不成问题,所以他也敢在纣王面前亲自磨墨润笔,并把笔递给纣王说:“请陛下批准施行。”

有点出乎他意料的是,纣王准了七个,一、五、六全都再议。纣王给的理由是:

一:鹿台造价高,拆的话费用更高——又没有入保险,再说了,就算入保险了自己动手拆的话也不在赔付范围之内,还以为要骗保呢。老太师实在看他不顺眼的话,赶个节庆的时候,拉个最不靠谱的农家乐,就在鹿台底下搞篝火晚会,使劲加柴火,就是烧,就是烧,点不着是运气,点着了也算是民心所向了。并且点完了烧完了也坚决不拆,留在那里让百姓自由观赏,引以为戒,说不定还能成为朝歌的标志性建筑呢。

二:费仲、尤浑对本王忠心耿耿,犯错可能有,但也可能是别人的打击报复。所以要先观察一段时间,具体情况具体操作。老太师要是觉得不过瘾,咱们可以先开除公职嘛。杀人之事暂时不要提了,咱是法制社会。

三:媳妇苏妲己,那么美貌贤德,恨她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了,再说,她一个小女子能做什么啊,又没有把持朝政,又没有干涉政局,只不过陪王伴驾而已,是她的本分,她做的灰常好,所以啊,贬也不能贬。

更出乎老太师意料的是,费仲、尤浑上台来指责自己的时候,纣王一声不吭,而最让老太师受不了的是,这两个人被老太师打下丹墀,下令处死,并请纣王定夺的时候,纣王依然没有任何处罚两人的心思。闻太师明白了,自己出兵北海这些年,纣王已经不是当初自己能够说服的纣王了,他已经独立了起来,于是太师也做出了决定,不能再这样强行要求纣王怎样,即便纣王怕了你,按你说的办了事,但自己却是欺君之罪在前,干脆,由他去吧。

太师此时没有声嘶力竭求大王听从自己的意见,不像商容等人如果纣王不听就辞官、撞死,也没有像梅伯等人,如果纣王不听就大骂昏君不得好死,而是跪在地下,表示了自己职责和本分:“臣但愿四方绥服,百姓奠安,诸侯宾服,臣愿足矣,敢有他望哉?”言外之意,大王,我没有威逼胁迫你的意思,这个商朝做主的还是你。

闻太师:小寿啊,长大了啊你。

纣王(汗):您想逼我活回去么?

闻太师:没逼你的意思,我就盼着能天下太平啊——这个妲己看来可不太平啊。

纣王(暴汗):她就一女人,太平不太平也不是她能说了算啊……

就在这个时候反了东海平灵王,太师本与黄飞虎商议谁去平叛,但略作思索,太师还是自己揽下,准备又一次亲自出征。而朝中纣王简直高兴得屁颠屁颠的,闻太师一走,就全部停止和反悔了太师的十条建议。

太师回朝的这次行动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

第一:闻太师在朝中的权威地位任何人不敢动摇,包括纣王,纣王想动他也是有贼心、没贼胆;

第二:他有非常强的责任意识,为了先王的托孤重任,鞠躬尽瘁,不计个人得失;

第三:他办事精确,擅于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并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事情解决掉;

第四:洞察力高于常人,心中时刻想着领导,并在办事的过程中,能给领导足够的面子;

喜欢《彦辰说封神之神仙道》吗?喜欢彦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