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古典架空 > 彦辰说封神之神仙道 > 第17章

第17章

小说: 彦辰说封神之神仙道      作者:彦辰

第五:真正的自知之明,深刻理解自己为人臣的本分,即便众多大臣惨死,但以自己的身份还是不能直接杀妲己,因为那样,就会逼反纣王和自己的关系。

所以在这一轮的朝堂内部较量中,闻仲继续他的太师之位,并在这一过程中,他看到了整肃朝纲是一件多么复杂和难以进行的事情,所以选择主动离开,而没有进一步监督自己的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

我们也经常会听到领导们讲“一定要狠抓落实”,“务必把某某落到实处”,可见落实的关键性,任何建议和设想如果没有落实,基本都等于白说,老太师的十个建议,还是竹篮打水,因为他一走,就没有人再有监督纣王落实的能力了。

转眼之间,暑去寒来,闻仲平定了东海,再次班师回朝,这次他又听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消息:黄飞虎造反了。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纣王失德,并将自己的分析推断细说一番,众臣折服,纣王也知道太师言之有理,所以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但太师马上又将话略微回转,他说“如果是天子辜负了他,那就免了他的罪,不过如果黄飞虎真的有辜负天子的地方,那就另当别论了,你们大家马上说说,不要耽误了国家大事”。

太师的民主意识是比较强的,自己的观点不想太冒尖,也想听听不同的声音,所以紧接着确实有人站出来说黄飞虎忤逆,闻仲于是对诸位大臣说:“今诸臣朦胧,只谈天子之过,不言飞虎之逆”,随即命令各关捉拿黄飞虎,自己也驱兵追出朝歌。这是闻太师办的第二件大事“驱兵追杀黄飞虎”。

然而,仅仅是民主的听了听别人的观点,就能判断出是黄飞虎的过错吗?不是。闻太师虽然地位泰然,但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不管纣王是昏君也好,是明主也罢,我不能像其他诸侯一样另起炉灶,也不能像黄飞虎一样叛国逃跑,我只能在我这个位置上为纣王效力、为国家尽忠。

有时我们也在想,我们面对这么一支臭的不能再臭的男足队伍的时候,更多人喊的不是谁开房谁下课,或者谁跑得慢谁下课,而恰恰喊得是“某教练下课”,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球队没救的时候,最现实的就是更换教练。

商纣这支球队在闻仲看来,能人一个个的被主教练搞死,一旦大家都反了,第一件事就是先推倒主教练,因为自己是主教练的托孤老师,所以不能让大家对主教练失去信心,那么大家的一些忤逆的说辞就必须被屏蔽,于是他说“诸臣朦胧”并亲自领兵要法办黄飞虎。打完纣王,又给了纣王一个甜枣。

可见太师对纣王的力保,除了忠君爱国思想,还有许多考虑,这一个商朝大家族,绝对不能出现更换教练的可能,一旦更换了教练,自己这个队长估计也不会存在,所以,他对纣王的感情是复杂而又难以名状的,而就是从这以后,也再没有人提及十大建议,更没有人和太师要求请他向纣王进谏了。

所以闻太师作为商纣时期忠君爱国第一人是无可争议的,并且老爷子无论才学人品都是万中无一的,看人家什么素质,故而地位超然,桀骜至纣王都要给八分面子,分析观察思索他的成功之道,对后世众人修炼甚是大有裨益啊。

闻太师:我这都是为你好啊!

纣王:我知道。

闻太师:你没有出息我对不起你爹啊!

纣王:我知道。

闻太师:我……

纣王:我知道。

闻太师:我还没说呢。

纣王:我知道。

闻太师,狂汗中。

二十六、姜子牙为何杀掉北伯侯

花开两朵,单采一只,只说那姜子牙在西岐城受到了最好的待遇,被封为右灵生丞相,辅佐文王姬昌开始了自己新的仕途生涯。

有一天,姜子牙看到边关塘报,说崇侯虎这小子有点太过分了,忽悠纣王、陷害大臣、乱搞政绩工程,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还勾结国会议员,把持朝政等等,气着说:“要不除掉他,后患无穷。”于是第二天,他想办法要说服姬昌去讨伐北伯侯。

在姜子牙的劝说下,姬昌又可能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姬昌和许多人,包括我的想法都一样,第一是地位的问题,两个人是平级的大诸侯,虽然自己已经被加封为文王,但没有纣王的旨意,轻易动兵不符合国际惯例;第二个是实力的问题,既然都是大国,那打起来肯定难免都有损伤,并不利于自己国家的安定团结,所以打心里往外不想发起战争。

但姜老师避实就虚,是一口咬定文王归国前曾经得到过纣王封赏的白旄黄钺,这些东西原本就有“禁暴除奸”的意思,而北伯侯崇侯虎就是朝歌的大恶,征伐他并不违反自己人臣本分,而且最关键的是“大王今发仁慈之心,救民于水火,倘天子改恶从善,而效尧舜之王,大王此功成万年不朽矣”着重反复表述,挑起这次战争是表达自己对朝歌的忠心,这让姬昌心里就舒服多了,一听自己能够使纣王变成尧舜一样的明君,看来这仗打的也算值得,所以同意开战——管它以后是不是做那个啥的,反正仁义贞洁牌坊已经立起来了。

说到这里,我们再梳理一下几个关系。纣王富有四海,但他实际军事掌控的地盘大体是五关之内,也就是东西南北成圈,共五个,和北京五环一样,每环有崇山峻岭,各方向设置关口,重兵把守,内中为朝歌城。五关之外大大小小约有八百镇诸侯,这些诸侯都是臣服于商,但,纣王无法同时面对好几百路可直达天听的诸国元首,于是早有四方最强大并最效忠商的诸侯国成为了每个方向小诸侯的统帅,这就是东西南北四大伯侯。

南伯侯鄂崇禹书中表示的很少,但被纣王杀害,他的儿子已经起兵造反;东伯侯姜桓楚是姜皇后的父亲,被妲己陷害,其子姜文焕接替父亲侯位,也已经起兵反了;北伯侯崇侯虎替纣王监造鹿台,与纣王像铁哥们一样,镇守西北;而西伯侯被纣王囚禁羑里七年,儿子被害,但并无反意。

对于姬昌是否想揭竿而起、自立门户、灭纣除奸的事,许多人都会肯定的回答,但事实果真如此么?我无数次的表明商是个较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对于某一路诸侯都是有自己的征兵、赋税、外事甚至战争的权利,那么姬昌被封为文王和任命丞相都是本国或说本镇正常的人事安排,和造反独立无关。

而姬昌本人的态度更是非常明确,忠于君主而自保西岐乐业,足矣。没有什么兼济天下的雄才伟略,他的思想来源有点像后来儒家思想的一些说法,对于这个联邦的总统,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满。

举个例子,姬昌回到西岐,上大夫散宜生上奏姬昌,说纣王无道,坏事做绝,而且现在天下反了四百个诸侯国,现在文王归来,还应该报伯邑考被杀之仇,西岐有大军四十万,正可以攻进五关,围住朝歌,杀费仲、妲己,罢免纣王,另立明君,以泄民愤。

文王听了之后十分不高兴,说了这样一段话:“天子乃万国之元首,纵有过,臣且不敢言,尚敢正君之过,……为人臣子,先以忠孝为首……虽有七载之困,怎敢怨君?”对于伯邑考被杀,姬昌的观点其实就是“活该”二字,他用了一堆不字,表达对伯邑考的不满,他说伯邑考:“不遵父训,不知从权、有失打点,不顺天时,不知时务进退。”

有人会认为这些都是姬昌的表面文章,他在别人面前要装装样子,说自己忠心,其实暗地里招兵买马准备起兵也未尝可知啊。大家不要受一些影视作品甚至连环画的影响了,姬昌的忠君绝对天地可鉴,甚至在临死之前都不忘把这个观点再次明确。

为什么中间插播一段姬昌的广告呢?是因为他对纣王、对朝歌的态度决定了阐教选择人间代理人的可操作性,姬昌如果打死也不反,那么阐教就要面临如何逼反姬昌以挑起战争或者干脆拿下姬昌的问题了。

各个洞里的仙们很着急啊,他们要完成劫数,早一天是一天,完成劫数是干什么呢?就是杀人和被杀,杀人者继续安心修炼,被杀者有的转为神,有的灰飞烟灭,再加上前文所说昊天上帝开始安排天上的班子了,所以这些仙们都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一样滴。

也是神仙们创立了“巧立名目”这个成语,最喜欢在发动战争前寻找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为了让自己杀人师出有名,他们要让人间的权力更迭,只有人间变天,他们才有杀伐的机会。和老美一样,撺掇着别的国家内讧,自己去卖个武器,又在旁边装模作样的谴责一番,一个道理。再者即便灭了对方的领导,要么就任命明主、更改制度,要么干脆把人家占领,划归自己版图,否则绝对是不可能让别国百姓脱离水深火热的生活。如果西岐此举没有按这两条办,那么姜子牙的动机就绝对的画上了问号。

本来西伯侯不想战争,只想自保,但阐教老大是谁啊,元始天尊。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犯滥,给个馒头能引发一场血案的主——早看中了西岐的和谐,看中了西伯侯树立起来的仁义形象,那么赶鸭子上架也要站在“仁义”的大旗之下,因为目前只有西岐与朝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必须辅佐西岐,才能使这场人神大战师出有名。这时候所有的阐教人都发现,妲己这个内奸太管用了,四大伯侯反了俩,纣王的左膀右臂一个个被拿下,但直接进攻朝歌还是不大可能,因为闻太师在、各级忠臣良将在、各大能人都在,胜算的概率是要详加考虑的,所以姜子牙很聪明的以忠君之言诱之,先去打北伯侯这个纣王的好兄弟,以此使姬昌有罪于纣王、骑虎难下。

那么姜子牙所说的崇侯虎如何如何可恶其实都是幌子了,即便他不坏,姜老师会想办法要么把他变坏,要么想办法招降共讨朝歌。

所以,只有消灭北伯侯,人间的天平才会完全倾斜,四大诸侯,在崇侯虎人头落地的哪那一刻全部倒戈相向。全天下的格局因为崇侯虎的死亡,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而这只是姜子牙要达到的目的之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文王姬昌的表现,姜子牙发现,对他策反的难度系数太大,别看文王同意了出征,但他不但亲自来领军,还左一个不能群打,右一个不能攻城地限制姜子牙,更有甚者,他根本就不想杀崇侯虎父子,姜子牙能看不出来吗?在文王下免杀令的前一秒,姜子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让人砍下了他们的脑袋,而且办了一件很血腥的事,他让士兵把那俩人头拿给姬昌看,这一看不得了,吓得姬昌从此就一病不起,不久于人世了。

终于我们知道,姜子牙之所以讨伐崇侯虎,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一炮俩响了。

第一:剿杀了北伯侯,商纣的四大家族只有西伯侯一枝独秀,且暂时与纣王保持相安无事之关系,便于下一步计划实施;

第二:和平主义者由于“自然原因”撒手人寰,为阐教在西周另立代言人创立先决条件。

事情至此,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现在,姜子牙需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三教议会通知,只待建功立业了。

北伯侯:姬昌!竟然是你!

西伯侯:不!不是我!

北伯侯:不要再骗我了!我作鬼也不会放过你地!

西伯侯:崇哥!我来了……

二十七、假惺惺的崇黑虎

我们发现在封神这部书中有个奇怪的现象:纣王杀了自己的老婆,要杀自己的儿子,西伯侯姬昌吃了自己儿子的肉饼,崇黑虎逮了自己亲哥哥北伯候到周营送死,黄滚老爷子非要抓了黄飞虎送回朝歌……

许多故事,就发生在亲爹亲妈亲兄弟身上,里面的“假惺惺”,让我看得愕然,尤其是崇黑虎抓了他的哥哥和他的侄子送到周营这一幕实在戏剧得无以伦比的表演。我怎么会这么说呢?别着急,慢慢看。

这段故事大家可能不知道,大体接前篇。文王姬昌被姜老师忽悠的要去打北伯侯,大兵压境,但北伯侯不在崇州,在朝歌开会呢,崇州由儿子崇应彪把守,面对满口道德的仁义之师,崇应彪从容开城应战。

崇应彪问话问的很对,他说:“汝乃何等人物,敢犯我疆界?”姜子牙说,你们积恶如山,我们现在是仁义之师,要来铲除残暴,当我们耳边响起这些句话的时候,是不是会想到一克拉的国家呢?毕竟人家是主权国家,他国仁义归仁义,民主归民主,有什么权力去说我是正义的,你是邪恶的,来,你让我灭了你吧?侵略就是侵略,没那么多好听的,所以,这次挑起战事实在有喜欢戴帽子之嫌。

许多人理解姜子牙和姬昌这次的做法,觉得崇侯虎坏的一塌糊涂,大家都恨不能把他拾掇拾掇,串肉串烤了吃,这次兴师问罪没什么不妥。比如仅拿盖鹿台一件事,就看得出来他犯的全是老百姓最厌恶的错误:

一、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强征大量工人,一家三口就要被抓去两人;

二、为了敛财,利用职务便利,只要百姓交付高额担保金,可以不被征用为劳工;

三、为了保证鹿台早日完工献给纣王,日夜监工,奴役工人到体力极限,累死无数。

实在是罪该万死以谢万民,但这三条在当时别说是犯罪了,连违规都不到,而且有一个关键的地方,他在整个鹿台建造过程中,竟然没有贪污一丝一毫国库派发的工程款项,这就有意思了。北伯侯,如果没有两把刷子,不可能掌管二百诸侯,纣王也不可能把全国最大的工程承包给他,那他必定是有许多方面受到纣王的赏识,不想纣王的钱、商朝的钱也许就是其中之一。

而书中描述那时半奴隶社会的国家制度,出现徭役、赋税的问题其实都是很平常的,恰恰西岐才是例外,他们对自己的子民到是很仁义,但,姬昌归国后,一样建造了一个国家级工程——灵台,只不过他给了全部工人每天一钱银子,那就因为自己的老百姓过的还不错,我就要杀了你们国家的领导,让你们老百姓和我的老百姓过的一样?这实在就是一个很荒谬的说法了。

这就是现实。

来到崇州,双方僵持不下,西伯侯又死活不想打,姜子牙想了一个计策,什么呢?他想借刀杀人,而且借的是亲兄弟的刀。坏到什么程度啊,你要是借别人的刀也就罢了……

插播古文。后世总结前人兵法计谋经验后,编撰《三十六计》,书中这样说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年纪小的可能不知道什么意思啊,我来大概解释一下:敌人明朗了,但友军友不友好还不确定,那么我引诱这个不确定的友军杀敌,我自己不出力,损失的是友军,但却能给我带来利益。

于是,子牙老兄差人去给崇黑虎送了封信,大意就是:天下都骂你老崇家,你可不能和你哥一样,你要择出自己,他们都是坏得流油的,你们家只有你一个是清白的,赶紧把你哥抓来周营谢罪吧。

崇黑虎果把书信反反复复看了几次,寻思了一阵,面对送信的南宫适将军,不住的自言自语:我宁肯得罪祖宗,也不能得罪天下。并对南宫适表示一定会把哥哥押送到周营。

要说崇黑虎干这种事不是一天两天了,上次,崇侯虎去打冀州,就是他从中搅局,诈败被抓,想和苏护一起商量退他哥之策,没想到被西伯侯姬昌抢了先,出好了主意,要不然,崇侯虎也许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性命不保,而这一次他又用了什么方法对付他哥的呢?

喜欢《彦辰说封神之神仙道》吗?喜欢彦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