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都市真爱 > 为爱逆袭:一边奋斗一边爱 > 第27章

第27章

小说: 为爱逆袭:一边奋斗一边爱      作者:石楠

空中飞行的辛苦,加之久别的狂热,沫若一觉睡了八个小时。她醒来的时候,已是早晨九点钟了,不见了志理她一点不觉得奇怪,他理所当然是上学校去了。她起床后,发现自己已倒过了时差,头脑清醒,一点没有觉到有什么不适。她麻利地洗漱过后,从冰箱拿出一杯酸奶和一袋小包装饼干,边望着窗外边吃早点。她早在心里琢磨过了,不想耽搁志理的时间,她的英语完全能够让她在曼哈顿通行无阻,她要凭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已计划好了,今儿她就要去哥大观光,那是她儿时就向往的地方。她还要去哥大图书馆看看,那也是她倾慕已久的书城,她还想了解一下报考文学研究专业需要什么样的手续,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如果来得及的话,她还要去探访志理工作的研究室,看看他工作的地方,给他一个突然的惊喜。与他在他们的食堂里共进晚餐,然后和他一同回家。

她拿上护照、钱包和纽约市交通地图,还有矿泉水和面包,放进小背包里,背到身后,走进洗手间,对着镜子,涂了点无色唇膏,兴致勃勃地出门了。

康沫若已从地图上知道了哥大的具体方位,选取了最近的交通线路,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一个多钟点后,她就抵达了目的地。哥大是个开放的学校,她抵达时,就有几个旅游团刚刚下车,她跟在一个英国团的后面,边听导游介绍,边浏览校园景观。到哥大游览和到北大游览差不多,到北大的旅行团只到未名湖畔转一转,在几个名人故居和墓地拍拍照,听听导游的介绍。有着朝拜的味道,慕名来哥大的游客也是这样,很少是为了专门研究它的历史和建筑来的,不过可以了解一个概貌。对她这个初访者来说,一个这样的引导就像阅读一本书的序言,对于深入阅读下去很有帮助,是她来前没有想到的收获。她跟着那些英国游客,在里面转了一圈,从南大门进去北大门出来,走马观花,就到了该吃午餐的时候。待游客们走进哥大北大门外的餐馆,她又回到哥大校园,找了张休息的椅子坐下,放松下腿脚,喝水吃面包。解决了肚子问题,她去到校门口超市,买了张哥大校区地图,研究了一会,就直奔图书馆。

别具一格的建筑外观给了她好感,走进宽大的阅览厅听不到一点声音,仿佛进入了一个静默的世界,宁静像无声的泉水那般洇润着她的心田,那是种无形的美,顿觉心地清凉舒畅,脚步便自觉放轻了,谁也不敢大声说话,能听到翻书页的声音。她得到了管理员的帮助,获得了她所要了解的资料,查看了想看的东西。她不费力就找到了志理的研究室。可门锁着,问了值班的人,回说,密斯特左没来,这一周他在家里工作。她的心往下一沉,他昨晚就要回研究室,一早就出门了,怎么没上学校呢?莫非他还有另外的住处?他对她撒谎?不会的,也许为了支持他的家庭,他外出打工了,又不愿让她知道。她的心顿时有些不好受了。她没说什么,向值班人道过谢就匆忙往回赶,也许他已回了家,她要回去给他做点好吃的。来美之前,她向小姨学会炖腌笃鲜汤,又向妈妈学会做香洲的粉蒸肉,还带来了一点五香楂肉粉和一小袋萧山出产的腌笋干。做腌笃鲜需要炖锅,他不会有这种炊具的,她想先做个粉蒸肉给他尝尝。回家度蜜月那回,他就非常喜爱妈妈给他们做的这道菜。她在一家大型超市外下了车。进去买了一块五花肉、一袋净菜,还有料酒、酱油等调料,兴致勃勃地往家赶。

志理不在家,她就打他的手机。可手机关机,她想可能他打工的那家老板不准上班时接电话。她没多想,就动手洗肉切肉,用盐和料酒把肉腌制了。找出五香米粉,开始做饭的准备。她想给他一个惊喜,她想象着他推开家门,好闻的粉蒸肉香向他袭去,他会一下就扑进厨房,掀开锅,眼睛发亮,耸起鼻子,吞着口涎的样子多么可爱。

饭做好了,菜香在室内弥漫,太阳收起了它金色的羽翼,黄昏的翅膀铺天盖地伸展了开来,夜色悄无声响走进了室内,她开了灯,给他打电话。语音提示,无人接听。她守着香气慢慢消散的饭菜,等待着他。

饭菜冷了,她热了又热。他仍然没有回来,仍然拨不通他的电话。她又饥又累,还是舍不得独自享用为他做的饭菜。本来是想给他个突然的惊喜,让他感受一下有妻子家庭的温馨和幸福,不曾想到他竟一夜未归。

她坚持不住了,倒到床上,心里七上八下,左分析右琢磨,就是想不出一个让她接受的他一夜未归的理由。退一万步说吧,她昨天才到,他就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他就放心?电话总该打一个回来吧?她就是想不出他为何突然音信全无。她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夜,肚子实在饿不过,才走进厨房,从电饭锅里挖了半碗冷饭兑点温开水吞了下去。看看窗外,天已蒙蒙亮,她再也不愿回到床上去。她洗过脸刷过牙,天就大亮了,她再次打他的电话,这次开机了,可响了很久没人接,再打就关机了。

她感到非常困惑,不知这是为什么。他怎么不接她的电话?百思不得其解。她不再打了,估计不是关机就是不接,分别一年多的时间,什么事不会发生?也许他遇到了麻烦,又不想让她知道,他们毕竟家庭背景不同,他又非常自尊,谁人没有一点自己的秘密?她得宽容一点。不要让他在她面前跌面子,她就拿上证件和钱包出门了。

她今天要办的事就是去买一部手机,再到电信运营商那里开户。有了手机,就方便得多了,电话打不通的时候还可以发短信,他总会有开机的时候,她要让他知道她在为他担心,打工挣钱也不能累坏了身体,还可以告诉他她在做什么,不让他为她分心。可她不知道曼哈顿办理手机申请的程序,她想了解一下,可在曼哈顿她没有相熟的朋友,但在美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在留学潮开始时候涌来的同学。她反身回到屋里,找到了在芝加哥早她一年来的黄佳的电话号码。黄佳听到是她的声音,知道她也到了美国,非常激动,惊喜得跳了起来,连珠炮似的问了她很多事情。她开门见山,询问如何办理手机开户手续。老左呢?黄佳感觉有些奇怪,让他去给你办呀!他出差去了。啊,出差啦。黄佳说,这太简便了,先去选款自个喜欢的手机,手机店就能帮你办好一切手续。二十四小时之内开通。还告诉她一些如何省话费的办法。她的心情倏地好起来了。她们谈得很欢,说了一些旧雨新知的近况,她还说要在暑期去芝加哥看黄佳和几位学姐学妹。

她在曼哈顿中城区一家手机店选了一部她喜欢的手机,果然如黄佳所说,一条龙服务,十二小时内开通,还申办了国际长途资费优惠。她的心仍被志理的夜不归宿牵系着。想知道他回没回家,在公用电话亭挂了家里的电话。电话没人接,说明他不在家。她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再去哥大人类学研究所看看他可在研究室里。

她熟门熟路,直接去了他的研究室。站在他办公室外稍稍平静了下心绪,抬手轻轻叩门。她叩了大概有一分钟光景,没有反应,相邻房间的门这时开了,出来位中年白人男子,他微笑着问她找谁。她说找左志理。

哦!他摊开双手,对不起,左做田野调查去了,为他的研究去搜集原始资料,可能要有段时间才能回来。需要我的帮助吗?我叫莱斯,研究所的办事主任。请别客气。

谢谢莱斯先生。她摆了下头,我没事,顺路来看看他,她随意地问了下左何时走的。莱斯说,有几天了。

她道了声谢反身往外走,心里漫起了疑雾。他们昨天还在一起,怎么就出差好几天了呢?他这不是撒谎么?他上机场接她,他完全可以跟同仁们说的呀,请假去接远道而来的妻子理由光明正大,不需要任何借口的呀?为何要遮遮掩掩,还提前申报外出理由,为什么?她左思右想,认为只有一个可能,他申请了一个田野调查的项目,却没有去进行田野调查,而是利用这段时间打工挣钱去了。他一心想给弟弟以经济补偿,让父亲为他骄傲。她太了解他了,肯定是这样。可他为何不跟她说呢?只能还是自尊心作怪。

她的心空又明净起来了。她得为考哥大作准备,要尽快进入状态,她已了解了考研究生的科目,她首先要去买参考资料和书籍。她在图书馆已获得书目,从哥大出来,她就直接去了书店。她在一家为考研开设的专门书店里买齐了她需要的所有书籍和参考资料,装了一大箱,叫了辆计程车。她把书搬进室内,没有发现他回来过的迹象。她关好门,往沙发上一靠,随手拿起一本美国文学史翻起来,翻着翻着,就走进了美国文学的星空,一下就把什么都忘了。

她一气读了几个钟点,中午只在街头随便吃了个热狗,此时觉得肚子饿了,起身到冰箱找吃的。昨天做的粉蒸肉是她专为志理做的,她没舍得拿出来,因为这儿买不到五香米粉,她要留给志理,就从一包午餐面包里拿了两块出来,烧了点开水,就着吃了。她再次给志理打电话,通了可就是不接听。她再打时就关机了。真是怪事,他怎么了?她看不下书了,望着窗外发起了呆。窗下响起汽车声,以为是志理回来了,她连忙开门跑下去,她昨天没在意志理的车是什么样子,也没在意他的车牌号,可从车里下来的是个年岁与她相仿的女人。她热情地对她“嘿”了一声,沫若也对她“嘿”了下。正要转身返回楼上去时,对方说了句,从台湾来吗?

她摆了下头说,中国大陆。

啊!她盯着她的眼睛说,左的女朋友?

妻子。她校正着她。你认识左?

哦哦!我是你们的邻居,她指着另一单元门,那边二楼,与左同学,在哥大文学博士后工作站,也带学生的课。

认识你太幸运了。沫若立即对她产生了好感,热情地说,我在准备报考哥大文学专业研究生,你能给我些指引吗?

没问题。她爽朗地回答。我叫亚拉,加州人。可我的曾祖父是中国人。

她把她的名字也告诉了她,中国香洲人。我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

没问题,亚拉张开双臂向她走去,她响应着走下台阶,两人礼节性拥抱着,亚拉还在她的腮上吻了一下,说,你很美。

你更美!

左不在屋里吗?

她点了下头。

把门锁上,亚拉松开她,到我那里去认认门?

沫若约略迟疑下反身进屋,拿上钥匙,关上门,跑下楼梯,牵起她的手,像两个老朋友那样,走进了她的家。

亚拉的家给她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温馨的家,除了生活必须的电器,还有彩色电视机,台子上有电脑。茶几上有书籍杂志,品质厚重的窗帘,墙上挂有现代派绘画,布艺沙发,厨房里炊具一应俱全,还有微波炉和电烤箱。亚拉笑着说,我的丈夫是一家出版公司的编辑,我和他住在一起。把她带到书房的书架前,指着一排书介绍说,这都是他责编的书,又从另一格的书中抽出一本递给她,不无自得地说,这是我的研究成果——《论欧文·斯通传记小说的艺术性》。

我也喜欢他的作品,读了他《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传》、《渴望生活——梵高传》和《痛苦与狂喜——米开朗基罗传》。

哦,你也喜欢斯通呀!亚拉喜形于色,他是我们美国的传记小说之父呢!我看了他的全部作品,他作品中的人物感动着我,做博士论文时我就选了研究他的作品。

沫若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来美国的第三天就结识了一个可以给她作指导的同道,对她陡生敬意,她把她那本书紧紧攥在手里,眼里放射出钦佩的光芒说,我想拜读,能借我么?

送给你吧。亚拉随手拿起一支圆珠笔,签上了名。

她接过亚拉的赠书,看看窗口,天色开始暗下来,亚拉开了灯。问她想喝点什么?

她说,不啦,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她扬了下书,谢谢你!亚拉张开臂膀拥抱她,又在她脸上亲了一下说,有什么要问的要帮忙的就打个招呼,好像突然想起似的说,我把电话号码给你吧,有事就打我的电话。从她手里拿回书,翻到最后那张空页,写上了她的手机号,再次把书递到她手里。

她向她扬了下手,拜拜!亚拉把她送到门口。

喜欢《为爱逆袭:一边奋斗一边爱》吗?喜欢石楠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