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乡土文学 > 女人必读书:幸福婚姻靠修行 > 第6章 婚后,别让浪漫成为“古董”(1)

第6章 婚后,别让浪漫成为“古董”(1)

小说: 女人必读书:幸福婚姻靠修行      作者:夕颜

结婚后,原来他是这样的

经过或长或短的恋爱,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开心,幸福,甜蜜,欣喜,愉悦……这样的好心情才维持了没有多久,你就开始烦闷了。

你发现那个你精挑细选的男人,怎么突然就像换了一个人,自己都不认识了呢?不再有甜言蜜语,不再是嘘寒问暖,没有了大小礼物,甚至对你呼来喝去。你慢慢开始心寒,你觉得他结婚前对你的百般宠爱和立下的山盟海誓都是骗人的。

你觉得他根本就不是爱你,而仅仅是为了得到你,圈住你。

慢慢地,你想到了离婚……

对于漫长的婚姻,刚开始的阶段是一个大坎,心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上面的一连串想法,甚至会结束你们刚刚开始的婚姻。

那么为什么女人容易在结婚后产生上面一系列的心理动作呢?我们可以用下面一首打油诗来概括:

琴棋书画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事事都变更,

柴米油盐酱醋茶。

嘉利和张伟都是我的大学同学,轰轰烈烈地谈了五年的恋爱,终于修成正果,国庆节的时候邀我去参加他们的婚宴。

婚礼很热闹,男方女方的亲戚朋友都来了不少,嘉利和张伟忙得不可开交,寒暄,问候,敬酒,一刻不得闲。

我们那桌坐的都是大学一个班的同学,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从我坐的桌上远远看过去,新郎和新娘琴瑟在御,真是郎才女貌,可是等两人转到我们这一桌敬酒,我才隐约发现新娘嘉利的脸色不对。怎么说呢,含着隐约的愠怒,又透着零星的委屈。

张伟站在前面,一一跟大家敬酒,忽然发现身边少了一人,回过头才发现嘉利远远站在身后,于是冲她招了招手,示意她过来。嘉利往前走了几步就停下来,没有再往前走的意思,张伟的脸色不好了,借着酒劲,声音抬高了不少:“让你过来听到没有?你站在屁股后面跟个木头人似的,能不能有点眼力劲儿啊!”

嘉利愣了一下,脸立马红了,扭头跑了出去。大家劝说新郎去追,张伟却意外的没有表示。等我在洗手间碰到嘉利对着镜子补妆的时候,她脸上的泪痕还依稀可见。

两个人找了个僻静地方,她开始跟我诉苦。

嘉利坦言刚才就是故意使小性子,想让张伟哄她过去,好在同学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幸福。她说从筹备婚礼到现在,自己没少受委屈,自从领了那张结婚证,张伟就像变了个人,对自己没有从前的和声细语、笑脸相迎了,开始指使自己干这个干那个,就连结婚这么重要的场合还对自己发脾气,从婚礼开始就嫌弃她不会说话,指责她不会办事,她开始觉得自己嫁错人了。

然后嘉利就开始眼泪鼻涕的跟我回忆当初张伟对她有多好,她说没想到原来张伟的真实面目是这样的。这才刚结婚,以后的生活她更不敢想,她感觉自己就像跳入了一个火坑……

像嘉利和张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从领到结婚证的那一刻起,两个人就要开始相携几十年的婚姻之路,这也就意味着身边的这个人会是自己最亲密无间的人。在这个时候,所有的面具都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最本真的面目,最真实的性格,只有这个时候,你们才开始真正坦诚相对。

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婚前他百般谦让你,是把你看得比自己更高,多了一分距离;婚后他归于平淡,事事苛责你,是把你归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多了一分亲密。婚姻就是把爱情从天上拉回到地上的过程,因为不这样脚踏实地,又如何一起携手看细水长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一个李阿姨。

李阿姨年轻的时候和我妈在一个供销社上班,人长得漂亮,追求者也多。

在众多的追求者里,有一个木匠追李阿姨最殷勤,他人长得壮实,在家排行老三,人们都称他“胖三”。他对李阿姨可谓是用心良苦,每天准时接送她上下班,经常裁花布给她做新衣服,休息了带李阿姨逛公园,更是时不时的给李阿姨塞零花钱。

李阿姨被感动了,其他的追求者不管是帅气也好,家庭背景好也罢,从此统统都入不了李阿姨的眼了。后来经媒人提亲,李阿姨嫁入了木匠家。

但是慢慢地,她发现木匠并不像原来那样温柔体贴,他还有酒瘾,下班了就想喝点,两天不喝酒就要发脾气,后来有了孩子,他酒瘾越来越大,经常喝醉后将李阿姨打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替李阿姨惋惜,认为好好一朵花就这么凋谢了。

一个风雪夜,在小酒馆喝醉了的木匠在回家的路上摔下了山坡,右腿骨折,不但不能做木工活,性格也变得更加暴虐,对李阿姨非打即骂。包括她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劝李阿姨离婚,但是李阿姨却从不言弃,任劳任怨地操持着整个家庭,依靠微薄的工资将两个孩子拉扯大。

三十多年转瞬即逝,李阿姨的大儿子事业有成,接父母来北京享清福,妈妈再次见到李阿姨和木匠,惊讶得嘴都合不上。

“胖三,你的腿好了啊?天哪,你瘦了啊,我都认不出你来了,都该叫你‘瘦三’了!”

“还有你,李姐,你胖了啊,这么富态了?”

李阿姨只是笑,她老公开始絮叨起来。

原来两个孩子都出去上学后,李阿姨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给木匠治病上,从镇里辗转到县里,又从县里到市里。后来木匠的腿慢慢有了起色,李阿姨每天都坚持扶着他围着镇子走一圈,镇子里的每家每户看到李阿姨都会热情地和她打招呼。

木匠幡然醒悟,在任何情况下都对自己不离不弃的那个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阳光,而自己却没有带给她任何幸福。

打那天起,木匠又恢复了婚前的那个木匠,戒了酒,腿也看好了,他又开起了自己的家具店,生活逐渐好转起来。每天早晨,镇子里的人还是会看到李阿姨和木匠沿着街遛达,只是李阿姨不再是扶着木匠,而是幸福地挽着他的胳膊。

慢慢地,生意红火的木匠体重减了下来,专心持家的李阿姨逐渐胖了上去。

结婚后你熟悉的那个人多少都会表现出你所不知的一面。面对变化巨大的木匠,李阿姨选择了自己去适应,去改变,生活最终步入了美好。

纵观身边众多的情侣,结婚前越是对你百依百顺的,婚后越容易带给你被冷落的不适应。每天送你玫瑰巧克力是演话剧,无休止的锅碗瓢盆才是生活。

婚姻是最真实的舞台,褪去热恋期彼此的伪装,本真的面目或许没那么理想,却极自然。就像女人的妆容,浓妆淡抹固然美丽,却也无法日日敷着厚厚的脂粉过活,那样的日子即便再美丽,也终究透不过气。

都说婚前婚后两重天,婚前是宝,婚后是草。落差固然存在,却也要看你拿什么态度去面对。是拿婚前的浪漫作为衡量婚后生活的硬性指标,还是在婚后平淡的生活中积极营造浪漫?

幸福,其实一直都由你掌控。

面对落差,愚者怨,智者变

既然婚前婚后的落差这么大,很多人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如何在巨大的落差中寻求平衡?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请您耐住性子,我们有必要先来一起探讨一下另一个问题:产生深厚感情的基础是什么?

有人说是血缘,不对,有太多孤儿对把自己遗弃的父母恨之入骨,即使相见,也冷若冰霜、形同陌路;有人说是性格相合,也不对,两个性格再相投的人,这辈子不相见,就永远不会产生深情厚谊;还有人说是利益关系,那就更不对,有利益关系的两个人虽然可以经常接触,却很容易局限在算计和精打细算的冷漠里。

其实,真正能产生深厚感情的基础是相处。

相处之道,时间越长感情越深。将两个人丢在一起,哪怕起初他们的性格相冲,观点相左,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契合。没有人是完全封闭的,长时间的接触会逐渐打破心理防备的坚实壁垒,慢慢从一个细小的裂缝到完全攻破戒备。你会慢慢地发现那个不爱说话的人原来是热心肠,那个刀子嘴原来是豆腐心……

相处的过程也就是了解和改变的过程。

再回到开篇提出的那个问题,如何在婚前婚后的巨大落差中寻求平衡?我给出的答案便是学着相处。

简单来说,不要在婚后稍不满意就想着离开,而是要站住脚,给彼此时间相处。

这里对“离开”的界定不单是指你的双脚迈出家里那道门,任何划清你我界限,打压对方,将其孤立的言语和行动也是离开。

譬如,“我当初怎么就没发现你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你真是太差劲了,我当初怎么会嫁给你的?”

“这样的日子,我真是和你过不下去了!”

……

这些言语本身就具备冷暴力,你在极力打压一个人的同时,背后隐藏的是你随时可能抽身而去的意愿,含有“要离开”的暗示。

所以女人不要总是抱怨,你不注意说出来的话很有可能就伤了夫妻间的感情,一条波纹的出现就坏了一池碧水的平静,要再恢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有一个嫂子,和堂哥结婚了六年,前两年几乎没有一天不是在吵闹中度过的,家里的锅碗瓢盆不知道换了几遍。

我们两家离得近,每次和堂哥吵完架,嫂子都要哭着跑来我家,跟我们诉苦。问起吵架的原因,有时候都让我和妈妈哭笑不得。

嫂子是家里的独生女,堂哥和她谈恋爱那会儿,也是把她宠得含在嘴里怕化了。结婚后,堂哥天天忙工作,下班了也经常和朋友出去喝酒打牌,嫂子不上班窝在家里,也没有人陪她,所以觉得堂哥对她没有结婚前那么好了,她就闹情绪。

情绪是女人向男人抱怨的根本导火索,凡是情绪问题,都要找到发泄口。但是向一个人发泄情绪需要理由,人们常常做的,便是把不相干的小事说成大事,引起对方的高度重视,然后再迂回到自己的情绪上。

嫂子也不例外。

她经常在堂哥前脚刚进家门的时候就抛过去一个问题,问题的种类五花八门,如“亲爱的,你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公,你知道邻居小张的媳妇儿今天挎的那个包包多少钱吗”、“宝儿,你猜猜你有多久没带我出去旅游了”。

刚开始的和声细语没多久就会发展成狂风骤雨:

“你心里是一点儿都没有我了,竟然连我们第一次拉手的日子都给忘了!”

“我告诉你吧,你就是不爱我了,结婚前给我买一千块的包包眼都不眨一下,现在买个两百块的你都嫌我败家!”

“这日子你是不是不打算过下去了?天天和朋友出去玩都不回家,更不要提带我去三亚旅游了!”

再过一会儿,俩人就根本不用动用语言了,直接就是身边有什么就扔什么。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年,直到有一天嫂子失魂落魄地来我家,让我妈去劝劝堂哥。

嫂子哭哭啼啼了好久,好不容易才劝住,跟我们讲起来事情的原委。

本来这次他俩还是像平常一样,为了嫂子的一点小情绪吵架。嫂子想买一件真丝的连衣裙,价格比较贵,堂哥就说她裙子挺多的,劝她别买了。嫂子觉得堂哥不在乎她了,回想结婚前,她想买什么,堂哥就痛痛快快的付钱,再看看现在……

于是嫂子爆发了。

“你是不是喜欢我了?我想要一件裙子你都不买给我。”“你结婚后怎么就变得这么小气了呢。”“你是不是在外面有女人了?好东西是不是都买给别人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我怎么就摊上了你这样的男人。”

嫂子正抱怨得起劲,忽然耳边响起一句不愠不火的话:“既然你这么不幸,摊上我这样的男人,那就别过了,你去找好男人去吧。”说罢堂哥就走了,留下嫂子都傻眼了。

说抱怨是愚者的专利,是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发泄情绪,给对方带去你要“脱离苦海”的错误信息。女人的每一次抱怨都是将老公放在被批斗的位置,将对方孤立的结果就是感情的隔阂和分裂。

嫂子大大小小闹了无数次,却从来没有一次想过离婚,堂哥的一句话让她彻底懵了。

在我家住了几天后,嫂子自己又回了家。回去后的嫂子没有再将堂哥放在被批斗的位置上,而是真正开始学着和堂哥相处。

嫂子开始留意堂哥为什么选择下班后不回家,而是和朋友出去喝酒打牌;为什么他的假期都选择加班,而不是带自己去旅游;为什么他一回到家就躲在书房,很少和自己说话……

慢慢地,嫂子发现堂哥在家的时候喜欢泡在网上玩大话西游,她就跟着悄悄注册了一个账号,找到老公所在的区,加了他为好友,在网上玩得不亦乐乎。直到有一天,堂哥发现在网上跟自己聊得火热的玩伴竟然就是自己的老婆!

大惊之下的他反而非常高兴,让嫂子把她的电脑也抱到书房,俩人在一起打怪、升级,感情逐渐升温。

两个人相处需要彼此适应和改变,带着索取的要求和得不到的抱怨,婚后的生活不会有任何甜蜜。浪漫不是要来的,是相处之中的甘心付出化来的,只有停住脚,心平气和,才会发现平淡里开出的浪漫之花格外鲜艳动人。

那些抱怨婚后生活不浪漫的人,你们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究竟是自己站在了索取的位置上,还是婚后老公没有做到婚前的给予让你恼羞成怒。

停止犯傻的举动,不要再向相爱的人无休止地抱怨,如果他正因如此而远离,请你先把双脚站牢,于不变中适应,于改变中调和,将心爱的他一点点地拉回。

别人的作秀不是你浪漫婚姻的标尺

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上面提到我嫂子对堂哥抱怨时说的一句话:“老公,你知道邻居小张的媳妇儿今天挎的那个包包多少钱吗?”

这句话其实蕴含着浓郁的攀比心理。

攀比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攀比并不一定全是贬义,它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均消费,加速了家庭经济增长,甚至拉动了国家内需,似乎还有点功不可没的味道。

纵观人的一生,打孩提时代起,就开始比玩具、比衣服、比零食,上学了比成绩,毕业了比工作,结婚了比老公,有娃了比孩子……累吗?累!不比不行吗?不行!时代是前进的,观念是发展的,你不往前走大家是会推你的,所以即便你不想和别人攀比,别人也会找上你。

既然攀比之风大肆盛行,有点避无可避的感觉,我们是不是就顺水推舟、半推半就?

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你十分享受超过别人带来的满足和愉悦,那么可以在自己能够承担的条件和能力里“人道”地去比较,犯不上别人不如你,你就可劲儿地挖苦;也犯不上拿得起放不下,产生“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的心理;最重要的是,不要不顾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地与高标准相比。

但是人们最欣赏的还是超然物外的女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种境界并非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一个懂得微笑、懂得谦让的女子,赢得的将会是别人的尊重和赞赏。

回到婚姻中来,婚姻中的攀比很容易衍生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容易增强家庭的团结协作,而人民内部矛盾就容易酿就家庭悲剧。

所谓敌我矛盾是指你在和别人攀比的过程中,矛头始终对外,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往往会得到家人的无条件支持。

而偏偏有很多人喜欢把和别人的攀比演化为人民内部矛盾,即把满腔愤慨抛向家人,将落败的情绪发泄给身边亲人,进而导致家庭失和,甚至走向破裂。

在我的好朋友中,有个女孩叫梦洁,心思比较细腻,我俩有个共同的哥们儿——磊子。

喜欢《女人必读书:幸福婚姻靠修行》吗?喜欢夕颜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