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你可以做得更好 > 第34章 每天都要超越自己(1)

第34章 每天都要超越自己(1)

小说: 你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李克石

我曾经与一位舞蹈演员交流,我问她舞蹈表演中用足尖走路是怎样练就的?她说每天让足跟翅起一点点,这样坚持着一年,几年,甚至十几年,就能够完成这样的动作了。

我大有所悟,人生要想达到一种更好的境界,就必须坚持着每天都要超越自己,正如李开复先生所说:“如果说每一天都要比昨天更好,那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对于一个欲求成功的人,就应该矢志于这样的追求。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还可以更好,必然伴随着对自我的超越。

一、“仕”字的启示与关于超越的话题

“仕”字的本意就是指做官,因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把人的成功、成才,只狭隘地理解为在官场上的发迹;尤其是对于行商为贾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者,更是视之为难以进入主流社会的“下品”。

当然这些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为成功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径。

那么这个“仕”字,便可让我们得到很多启示。

你看,“仕”字是由一个人与“十”与“一”字构成,按照老祖宗的造字哲学,这属于会意造字法,也就是说以字示意,因意解字,其意思就是,十人中只有一人可以做官。刚才我说了,古人对成功的理解就是做官,所以这个“做官”在今天完全可以理解为成功、成才,在事业上取得显赫的成绩。

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一人当属于谁?

老祖宗说了:学而优则仕。勤奋学习并非常优秀的那个人才配得上为“仕”。

这首先意味着,“仕”(这里我们把“仕”理解为在诸多领域取得显赫成就的人)就是对“群”的超越;其次才意味着对自身的超越,因为你本身也是这“群”中的一个,你与“群”之间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具体说来,你们或是同学,或是战友,或是一天被招聘到某一公司,“同是天涯沦落人”嘛。但是终有一天,你或是在事业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或被老板委以大任,成了这个群体、这个团队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了,实现了命运层面的人生超越。第三,你超越了,你还要在对团队成员负责素质提升层面的引领,你看,这个“仕”字的“一”是垫底儿的,垫底儿意味着基础,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实现整个团队的超越。

这就是今天我们对“仕”字的解读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如何做到每天都要超越自己?

你很好,但还可以更好

还是先看一个案例吧——

这是当下一位著名的企业家的故事:那一年,他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工作。

跟他一同分配来的还有四五个大学生。几乎没经过什么技术培训,他们就被充实到各个部门,担任基层管理人员。

因为他不懂生产,不熟悉工艺流程,所学的专业与实际操作又衔接不上,在管理上明显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工人也看他是外行,工作上偷工减料,消极怠工,令他感到非常头疼。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一个会管理、能操作、懂技术的行家里手,他一边向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师傅学习请教,一边买来一本本相关的书籍,下班以后,别人去喝酒打牌、跳舞,他一个人躲在员工宿舍,聚精会神地读啊,记啊,一年以后,他被提升为技术员,而同来的几个人有的跳槽了,有的还依然“原地踏步”。

就在身边的同事都羡慕他晋升迅速之际,他却向领导提出了反向的要求:让他下车间,当三班倒的普通员工。厂领导感到非常吃惊,转而对他的选择表示赞赏,“年轻人吃点苦总没错,好,小伙子有志气!”

就这样,他又扎扎实实到了二车间安心地做了一名工人。他一心扑到了工作上,努力钻研各项技术,认真熟悉每个工种,由于他勤学好问,那些生产能手都爱教他,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很快他就全面掌握了生产工艺。工人们遇到难题,都来请教他,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两年后,他升任车间主任。

几年后,企业经营不景气,公司决定实行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将一些业务流程相对独立的车间升格为二级独立法人单位。这时公司决策者一下就想到了他。让他担起由原来二车间改制而成的总装分公司的法人代表职责,他欣然受命,担起重担。大家也都愿意跟他干。这时,他又拿出钻研业务的劲头投入到营销中去,成立了一支精干的销售队伍。因为产品质量过硬,营销自然得力,很快就打开了市场销路,在全行业中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到了年底,他这总装分公司挣得了巨额利润,工人更加干劲十足。总公司又把其他几个不景气的分公司“打包”整合给他,更有意思的是在公司总部对科室人员实行精简时,当年和他一起进厂的两个大学生因为技能不足,一人下了岗,一人当了食堂管理员。

后来,他通过融资,买下了这家企业。现在他已是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市而且业绩非常可观。在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他说:海纳百川,才成汪洋之势。年轻人要学会好上加好,充分积累经验,将来才能有成功更雄厚的本钱。

其实,人生有时就是大海中的奔浪,为了在潮起潮落的追赶中不被后来者追上,我们必须永远处于一种行进的状态,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只能是继续前进的积淀,带着“还可以更好”的不懈的努力与期待,永远行走在奔向下一站的路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努力比拥有更重要

超越自我,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不能有了一点进步就觉得了不起;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了一点提升就浅尝辄止;有了一点积累就忘乎所以。要总处于一种坚持的努力状态,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成长,努力永远比拥有更重要。

有一次,在我参加的一个晚会上,主持人问一个男孩: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看了身边的企业家们,然后说:做企业家。在场的人都笑着鼓起了掌。不过在鼓掌之余我却想,这孩子对于企业究竟知多少呢?他是不是因为当着这些企业家的面才说要当企业家的呢?他是不是受了大人的影响,以为企业家风光,都是有钱的人,才要当企业家的呢?

这一切当然都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人的人生志向,我以为当什么并不重要;不管是谁,最重要的是从小要立志做一个努力的人。

我小时候也曾有人问过同样的问题,那时我们的回答不外乎当市长、将军或科学家什么的。时光一晃流去了很多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四、五十岁的“老男人”。但仔细想一想,当年我们在大人们跟前表白过的志向,实际实现的真的很少。我身边的其他人差不多也是如此。有的想当教师,后来却成了个体户;有的想当军人的,后来竟做了囚犯(当年,刘英俊烈士在佳木斯市舍身拦惊马,得救的几个少年儿童,大都表示长大了也要向刘英俊叔叔那样,做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可是后来我记得至少有两名昔日的儿童曾有过服刑的经历)。这样说来,决不是否定那个小孩子的理想,而且强调我们树雄心壮志容易,为理想努力则困难重重,人生自古就是如此。有人说,“努力”与“拥有”是人生一左一右的两道风景。但我们以为,人生最美最不能忽略的风景应该是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赤子之情;努力是拥有之母,拥有是努力之子。一心努力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想拥有可谓道路逼仄,天地窄小。所以,与其规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东西,不如磨练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志向再高,没有努力,志向终难坚守。做一个不懈努力的人,可以说是人生最切实际的目标,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对于今天企业中的年轻人,如果只关注自己会拥有什么样的回报,获得什么样的晋升机会,这当然不是不提倡的,但如果你不把意志品质作为一个做人的目标提出来,最终只能把自己培养成狭隘、自私、脆弱和境界不高的人。所以说,要超越自己,就要坚持地努力地追求着,任何时候,都不要懈怠努力的劲头,所谓功成名就,也只是人生努力的一个驿站。

不是“要”,而是“一定要”

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决心和意志,一个青年员工,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没有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对自身的超越,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青岛港务局,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老劳模许振超到青年员工的宿舍去,突然他将目光停留在一位员工制作精美的“月学习计划表”上。上面更多的是“我要达到什么什么目标”之类的句子,看着看着,老劳模微笑地问那名青年员工:“你的学习计划制作得确实精美,但是上面的目标你实现多少?”那位青年员工不好意思地说“60%吧!”这时许振超告诉他:“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如果你将计划中的‘要’全部改为‘一定要’,对自己构成一种逼迫,就会100%地完成了。”又过了两个月,这位平易近人的老劳模遇见了这名青年员工,就微笑着问道:“怎么样,小伙子,这回你的学习目标都实现了吧?”青年员工满脸激动,告诉他:连续两个月已超额完成全部学习计划。谢谢指点,实在受益匪浅!

这是这位青年员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

“要”与“一定要”的根本区别在于意志力的强弱,同时更体现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努力程度。这决不是仅仅多了两个字的问题,这里的差别大着哩。“要”是随意的、想当然的、盲目的和非现实的,它仅仅是一种向往甚至是一种侥幸心理。“要”这么样,其目标在要么好高骛远,要么不着边际,因而很难整合现有资源,很难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科学正确的方法,更很难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念,常常是:行动不坚决、不彻底、不持久,一遇挫折,立即为自己找个“本来就是想想而已”的借口便下台阶。“一定要”则完全不同,它是明确的、有目的和“必须”的。“一定要”才会检讨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创新自己。“一定要”会产生一种深刻的驱动力,会不顾任何艰难险阻,义无反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这世界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地就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来不得半点的矫揉造作、投机取巧。一支火柴的火焰会被轻易地吹灭,如果你是火把,就难以吹灭,但它仍然经不起狂风的洗劫。而火山爆发的岩浆呢?它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一切。所以你要不断地聚积能力,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新突破。可以想见,一个人不是“一定要”的时候,连小石头都可挡住他行走的脚步;但是“一定要”的人,再大的障碍都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

你是“要”,还是“一定要”?自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向“如果”说Goodbye

我曾在阿根廷《生活》月刊上读过一篇叫《如果……》(作者L·奥梅罗)的短文:

如果你不喜欢工作,那么就努力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

如果你无力再攀高,那就尽量别往下滑。

如果你没有条件建造宫殿,那就不要毁坏别人的茅舍。

如果你没有舒服的床垫,那就不要往别人床上扔钉子。

如果你没有天籁般的声音,那就尽量不要让世界充满你的噪音。

如果你没有心思欢笑,那就尽量不要让周围的人哭泣。

如果你没有治愈伤口的良药,那就别往他人的伤口上撒盐。

如果你不想成为给疲倦的路人带来芬芳的玫瑰,那就尽量别成为路边扎脚的荆棘。

总之,如果你没有圣人般的善良和美德,至少你要学会保持普通人的谨慎。

这篇行文是八个“如果”的排比,是喻示世人应秉持一种“好自为之”的人生哲学,很耐人寻味。而我们这里的“如果”是指一个青年员工在工作上,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要为自己寻找客观的理由,要知道,任何理由都是对自己失败的原谅。

英国一位执业多年的心理医生,拥有非凡的成就。在他即将退休的时候,为了对自己一生的成绩作出一个总结,给后人以借鉴,他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在书中他描述了多种心理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真称得上是一本医治心理疾病的百科全书,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更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退休后的心理医生成为心理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常常被邀请到大学里去讲学,他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再加上自己多年临床积累的实际病例,很受学生欢迎。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去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自己的这本著作,对台下的学生们说:“我的这本书共有一千多页,讲了不下三千种治疗方法以及几万类药物。但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总结为几个字。”

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屏息注视着这位心理医生,期待着他揭晓谜底。只见心理医生转身在黑板上写下:

如果,下一次!

医生看到学生们不解的目光,解释说:“我在多年从事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造成人们精神困扰的几乎都是‘如果’这两个字,人们被这两个字折磨得好痛苦呵,‘如果我当初努力学习’,‘如果我没有辜负她’,‘如果我及时赶回来’,‘如果我换了工作’,‘如果我是富翁的儿子’……”

这是什么?是遗憾,是后悔,是无奈,是亡羊补牢?因此,为了我们的生命能够像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应该更早地向“如果”说一声Goodbye!

你知道现任英国首相布朗先生是残疾人吗?原来在他上高中的时候,因在一场橄榄球赛中被意外踢中头部,导致左眼视网膜脱落,经过三次眼部手术失败后,最终不得不接受左眼失明的事实。

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有志少年,突然间失去了一只眼睛,这是何等的残忍?有一段时间,他也曾经苦闷,甚至也曾心灰意冷。有一次,哥哥约翰大学放假,他提出要和弟弟布郎去山上搞实弹射击。

布郎同意了,就随哥哥来到屋后的小山岗,他们将目标定于20米以外的一棵橄榄树。哥哥率先举枪,眯起左眼瞄准,不过哥哥连开三枪都没有命中目标,只好把枪交给布朗。而布朗的前两发子弹也都跑偏了,他便有些沮丧。这时哥哥在一旁鼓励说:“别放弃,你还有一次机会!”这次,布朗凝神静气,果然击中了树干。

哥哥欢呼着抱住了布朗,兴奋地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有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这之前,布朗甚至暗自决定,暑假后就不想去学校读书了,现在他听哥哥这么一说,感觉浑身重新充满了力量,于是便暗下决心,继续读书。16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爱丁堡大学,成为该校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并获得了当年的奖学金。……46岁时,他当上了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财政大臣,如今做为英国政府的掌舵人,他以其沉稳、扎实、周到的主政风格,深得英国民众的喜爱。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布朗当初陷入在不幸带来的心灵的苦痛中而不能自拔,他可以在悔憾中幻想很多“如果”:如果那场橄榄球我不参加,如果那场比赛不发生这种意外,如果当初的手术成功,……甚至是像海伦女士那样虔诚地祈求上帝“如果给我三天光阴”,其实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喜欢《你可以做得更好》吗?喜欢李克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