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你可以做得更好 > 第5章 为什么还可以更好(4)

第5章 为什么还可以更好(4)

小说: 你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李克石

我曾经注意过一幅表现青藏铁路筑路工人的油画,油画表现的是万山丛中一条铁路修成后的通车典礼。画家把热闹的欢庆场面推成远景。而近景,则是一座大山背后,一队筑路工人正脱下帽子在给一排坟墓告别。场面肃穆,色彩灰暗。因为他们把战友留在这里,立即要启程走向新的高原。这油画的标题叫《远山在呼唤》,“呼唤”什么?呼唤这些依然还活着的人继续坚持着奔向下一个目标,他们一次次地把战友和铁路一起留下,又一次次地上路,向远山挺进。我们不妨把筑路工人的这种悲壮路程,看作是人类整体的历程。我们总是在“筑路”,筑一条无始无终的路,而生命就会在某一段路上停止,我们的同行者将我们掩埋在路边,然后又去上路。生命也许就这样悲怆。但生命自身又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着将人生的路筑好,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面对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人生最大的壮美也在于面对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与社会历史的必然性相接通,于是呈现出恢宏的气度,迸发着皇皇音响。生命就在这皇皇的音响中强化了它的质地。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用鞋磨出的那个凹处;邓小平在江西新建县走出的那条“小道”;佛祖释迦牟尼在苦行林中坚持六年的静思默想;还有大商人王永庆创业之初坚持着为买米者送货上门的身影;…… 一切一切,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生构架,但因坚持对自身的修炼,将他们的伟大身影置于一个直觉性很强的动态造型场面。幽深的意味,不屈的追求让人们从这一个个伟大的身影中去体会生命的质量,而这样的坚持既是人生的一种样态,也可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形式;是不停地修炼将生命溶解在一个个求索的过程里,于是意志因此也变得无比坚强。

真正对生命负责的人不仅懂得创造,更要脚踏荆棘地去坚守。“我不入地狱谁来入”,一个人倘若没有这种不惜被抛入地狱的刚强性格,就只能去做一些迎合世俗判断和趣味的庸人。我经常想起爱默生的一句话,他说:“一个伟大的灵魂要坚强地生活,也要坚强地思想”。我常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因为它会警示我远离脆弱,多一些挺进的勇气和思想的韧性。爱默生的思想环境其实比我们好得多,但他还是感到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难以坚持下去。他认为,一个人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要情愿忍受苦难地走自己的路,这样才不会在世俗面前庸俗堕落下去。何况,人在思想旅途中又常常会“气馁、彷徨”。面对身外身内的敌人,如果缺少思想韧性,缺少对自身的修持,就会从挑战、质疑、叩问中变成迎合、俯就、媚俗,完全失去创造者高贵的特征,生命也就不再具有质量的话题。

因此,能够持之以恒的修炼自身,是最重要的生命品质。

五、做人的深度:品位提升

我常常喜欢去逛外文书店,无论我来到哪个城市,只要我有时间,我一定会到当地的外文书店去逛一逛。但你要知道,有些语种,比如德文、法文,我是一窍不通的。一窍不通的结果,就是在同时面对两本书时候,比如一本是一位大哲学家的哲学巨著,而另一本是非常通俗的读物,从思想深度来讲,这两本书是大相径庭的。但对于我这个不懂这种语言的人,我会认为这两本书没有什么内容上的不同,原因是我不懂。由此我想到,一本书,你要想知道它的深浅、好坏,首先你必须懂它;那么一个人、一种工作,同样是这个道理,你要想知道一个人的深浅,你必须懂他;不懂他怎么能在本质上把握他?一项工作也是如此,你要想完全彻底把握一项工作的本质,你就必须深深地懂它。

这就有一个做人的深度问题。

品位的提升是做人深度的重要参数。一个有品位的人,才能谈做人的深度问题。有品位的人就像一杯浓浓的上等名茶,越品越有滋味;缺乏品味的人,就像淡而无味的白开水,激发不起人们品嚼的情趣。

一个企业中人,你也许己经很优秀,你有干劲,有信心,有敬业精神,有责任意识,当然这一切都非常重要,是精品员工必不可少的品行与素养。但是,要想做得更好,还必须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品位。

一个追求企业长期成长的企业,一定是希望它的员工,都是有品位的人,品位是企业的稀缺资源。

有人说,穷人和富人之间相比,缺的只是野心;那么平庸和卓越之间,差的就是品位。

品位包括什么?

气质是品位的核心

我觉得一个人的气质是其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特质稳定后的外在显现,是人的风格和气度。中国先秦文献里没有气质这个词,现代意义的“气质”,是从英文(tem.pera.ment)引借过来的;而中国古代的“气性”、“气韵”等都有气质的含意,都是指那种稳定的内在质地在外形及行为上的表现。汉代大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就指出:“内以为性,外以为体”、“类同气钧,性体法相固自相似”,都是说内在的气性表现为外在的体征,所谓“才秉于气”、“义理之性”为气质本性”,这就是古人关于气质的最形象的描述,其关键词是“内”与“外”,通俗地说,气质就是内会于中,外形于色。

气质首先体现为一种自信和风度。

当年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在郑国都城新郑因故走散,孔子只好一个人站在城门下等着,气性轩昂的孔子当然会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就在其弟子子贡来找老师的路上,有人就告诉子贡:“东城门那里,有一个人,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非常像子产,但腰部以下可没有大禹帅气,神色慌张就像走失的狗”。子贡一听,那一定是自己的老师,因为兵荒马乱,老师己终日不见饮食;加之世事苍茫,弘道不效,老师郁郁不得其志,形象苍郁。师生见面后,子贡把郑人对老师的形容说与孔子。孔子则大笑道:“说我的相貌像那些伟人实在不敢当;说我像丧家之狗,很像很像!”

这里,我们除了佩服孔子的幽默而外,更见得出这位绝世伟人对自己气质的自信。有人说“美丽的女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说自己丑陋”。其实,一个有底气的男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拿自己“开涮”,这体现着一种风度和自信,同时以一种大智若愚的形式,也表现出彻头彻尾的 达观与智慧。

气质就是这样一种“底色”,有了它,你才能有自信,有风度,有神韵;职场中人,要做得更好,不能不修练自己的气质。

学养是品位的坚强保证

我这里用学养,指的是个通过自身努力而达到的一种文化养成,包括习惯,悟性等。

先说习惯,简言之,习惯分为积极习惯和消极习惯。一个优秀的员工,消极习惯不会表现得很多。但要做得更好,我们要强调的是,能否把积极习惯,规律化,甚至制度化;也就是说,要做习惯的主人。

积极的习惯就是那“一整套有助于我们成功的日常行为规律”,比如:永远信守承诺;开会和约会不迟到;从来不忘记回复电话;善于与同事、客户充分沟通;总是明确告知他人、自己将做什么以及日期安排;快速处理各种琐碎的办公事务;认真倾听;对任何一项工作都充分准备;牢记对方的名字;定期给要好的朋友或长期合作的客户打电话或发短信;空闲时间读书;立即行动;衣服、鞋帽穿戴得井井有条;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等等……好习惯就是一位好老师,他会把你领向人生更美的境界。

把好的习惯变成日常规律,需要自律,需要一种坚持的力量。

很多管理学教科书都把美国西点军校作为严格管理、绝对服从的案例。如果我们仔细盘点一下西点军校的“教学特点”,不难发现,这里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对学员的要求习惯化,然后再把习惯规律化,制度化。

西点的教学要求可以把概括为知、行、成三个字。其教育原则是规则、组织、严厉、服从。

什么叫知?就是对西点的行为规则必须融汇于心。比如每天两次的集合操练,常年如此,一声令下,那些遍布在训练场上的人群立即变得井然有序:每个方阵为一排,四排为一连,四个连为一营,四个营为一团。列队也是西点军校的必修课,在西点,队形训练是一项光荣的传统,如今已积淀为所有学员的行为习惯,近二百年来,军校的学生们每天都在这里按部就班地集合、训练、解散。就是解散的过程也日日重复成规律性的过程,几分钟之内,几千名学生便撤离了训练场,大大的庭院迅速归于宁静。

再看行,一年级生永远处于最底层,因此他们必须学会服从,要按学长的命令行事;二年级生,即“入校一年的学生”,都要负责带领1-2个一年级生,在这种作为军事领导者的初次、谨慎的实践中,二年级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们的下属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亲密的关系,他们要直接对他们所带领的一年级生的表现负责;按照这样的顺序;二年级生要向三年级生汇报,每个三年级生都要负责管理由两到三名二年级生组成的班,以及他们下属的6-7名一年级生,这样,三年级生必须间接地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他们必须学会以身作责。四年级生则负责全局,开学后的前八周,他们负责对一年级生和二年级生的严格的军事训练。在这里,每个人都是领袖,同时又都必须服从命令;每个人都是规范,同时也要对别人进行训练。

再说成,西点军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18岁的时候来到这里,经过四年的军训生活,使他们每个人都变得成熟,让你知道,自己也会像乔治.华盛顿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麦克阿瑟将军等一样,将从这里出发,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栋梁之材。这就是如何获得“成”的过程。

在“商业己成为新的国防”的今天,我们研究西点军校的成长史,从中发现一些于我们追求“更好”更多的有益的东西,这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叫悟性?悟性是指感受问题、工作及生活的自觉性。佛家讲顿悟和渐悟,这也是悟性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顿悟就是那种“一下子就明白”的豁然开朗的情绪状态;渐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在本质上,顿悟和渐悟是没有区别的,顿悟只是一种表象而已。

佛家有一则著名的“公案”,叫“拈花微笑”,说的是佛主释迦牟尼,有一天上课,他站在那儿半天不说话,只在面前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对着大家转一圈,好像暗示大家看一看这朵花的样子。下面的学生,谁也不懂老师这一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就在大家都鸦雀无声、神态非常严肃的情况下,有个叫迦叶(尊者:即岁数大的人)的老者噗嗤地笑了,但他,没有大笑,只是微笑。那么两人的动作联合起来就叫做“拈花微笑”。此时释迦牟尼讲话了,这几句话是禅学上的一段最著名的精典,译成中文是:“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传,付嘱摩诃迦叶。”就是说我有很好的方法,直接可以悟道的,现在己交给了这位大弟子迦叶。

这就是禅宗的开始,所以又称禅宗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法门,这则“公案”中迦叶的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顿悟”,是悟性中非常敏感的一种表现。

我们讲员工素质的再提升,“悟性”不能被忽略,悟性是人的品位的直观表现。有时我们评价一个青年员工,说“这个人悟性好”或“那个人悟性差”,这种鉴定往往比说你工作用心或不用心还具有本质意义。

悟性是品位的一个综合参数,有时表现为敏感度,有时表现为接受强度,有时表现为反应速度,有时表现为举一反三的判断与分析问题的水平,有时还表现为由表及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等等。就是古人所说的“物动而知其化,事兴而知其归,见其始而知其终”,或是那种“春江春暖鸭先知”的境界。

悟性有时甚至可以直找创造财富。

熟悉网易总裁丁磊的人,都说他的商业感觉好,说大家还在做门户网站的时候,丁磊能够一转身就去做短信,市场的判断力非常高超;如今大家都拥挤在IT行业,他有惊世骇俗地做出一个决定:去养猪。

这个“商业感觉好”,就是悟性好,这个东西在书本上往往是学不来的,尤其那些所谓的经管劢志方面的图书,是无法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的;有时悟性就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新疆广汇集团董事局主席孙广信,当年只是靠在乌鲁木齐开一家小饭店维持生计。有一次,有人到他的饭店花5000元请一桌。吃者无心,观者有意。孙广信暗想,花这么多钱请客,起码要赚5万元。请客吃饭的到底是些什么人?从此他便用下心来。他发现这些被请的主宾多是石油系统的人员。又经过一番调查,他方才知晓,当时处于大开发中的新疆石油行业,每年都要经营几十亿的内外贸易,因此引来大量海内外客商。孙广信由此悟道:这些中外客商离新疆如此遥远,还要不辞辛苦前来淘金,而自己就守在家门口,为什么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呢?他利用自己开饭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始与当地石油系统的营销人员“套近乎”,一来二去便成了可以做生意的好朋友。于是他们就主动建议孙广信也来做石油生意,还为他梳通路子,找代理商。他的第一笔生意是进口一批石油钻井的零配件,仅用三个月,90万元的买卖就做成了,获纯利润23万元。就这样,在他30岁那年,他组织了一个十几人的业务团队,当年进口成交达8700万美元,占当年新疆进出口贸易的1/6。

看看,这种成功靠的就是一种敏锐的商业嗅觉;这种嗅觉,其内在的气质就是悟性。一个人要在优秀的基础上,要追求更好,你就应该强化关于悟性的学习与具有。

品德是品位的内在支撑

“还可以更好”,其基础是我们己经很好,那么己经很好,还存在品德与人格修养问题吗?存在,而且还是大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有关讲义中还要重点诠释,这里只强调:我们的人格修养是否己经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还是为了职业,为了生存,为了在职场能求得老板和同事的认同,而刻意表出的一种在本质上属于假的精神状态?这是很可怕的,与其说是对事业,对他人,对公司可怕,还不如说对自己更可怕。

前不久,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一篇主题演讲中说:“人格的确立比专业更重要,求学阶段要完成的最大使命是让心灵更强大,让人格坐标更宽广。”演讲中,于丹强调了“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的道理,希望青年人能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用仁、智、勇克忧、惑、惧,进而提升“大人格,大坐标”。

这个问题我们暂时先谈这么多。

喜欢《你可以做得更好》吗?喜欢李克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