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 第30章 “不可思议的果报”的思想(1)

第30章 “不可思议的果报”的思想(1)

小说: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作者:华业

1.最庄严美丽的是佛

最庄严美丽的是佛,佛的相好庄严无等伦。其他凡夫众生能得相好庄严的是偶然,均有其果报。譬如以香花供养佛的人,他生来世会得相好庄严的果报。此外,能把一个环境弄得干净清爽给别人使用,也等于是供养佛的香花,他生来世不会变丑陋之身。所以,能得“相好庄严”那是积功德修一切善法的结果。

佛是庄严美丽的,人也是一样。只不过大多数人注重的是美丑的臭皮囊,而不是心灵的美丑。南怀瑾先生提倡“相好庄严”之说。下面说的这个和尚就是这样。

有一个和尚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

一天,他和师父同游郊外的林园。青年和尚顺手摘一朵鲜花,说道:“师父,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

师父听罢,沉思了一会儿,在经过果树林旁的时候,顺便摘下一棵核桃,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

年轻和尚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师父哈哈大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不是每一个和尚都能成佛,譬如这个年轻的和尚。

在日本的禅宗公案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说的就是丑老久取了美高尾,这不是偶然,而是老久美好的心灵铸就的因果。

日本的江户时代,社会上盛行艺妓。这种艺妓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聪明美丽的女子,从小经过严格的训练。她们精通琴棋书画,知情识趣,专门从事与达官贵族的上层交际活动,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地位。她们中最优秀的被称为“大夫”,只有王侯将相才能与之交往。

当时江户最有名的是一位高尾大夫。她具有极大的权威,平时只接待那些诸侯或者富商,每次接待都要价十五两黄金。

有个名叫老久的染坊工匠,他很仰慕高尾大夫。但是以他的身份地位,根本不可能与她交往,怎么办呢?

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花了3年时间省吃俭用,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赚了十五两黄金,然后就谎称自己是从大阪来的一个富商,要求与高尾大夫交往。

结果他的目的真的达到了。老久终于跟他朝思暮想的高尾大夫相会了。

临别的时候,高尾大夫对他说:“请再光临。”

一般人都会说“我会再来”之类的话,但老久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得等3年之后才能再来一次……”

高尾大夫大吃一惊,再三追问之下,才得知这个小伙子为了见她一面,竟然埋头苦干了3年,不由得非常感动。

“等我满了期限恢复自由的时候,我就嫁给你。为了表示守信,我把积攒的三百两黄金交给你代为保管。”高尾对老久说。

后来高尾大夫顺利满工,就嫁给了老久。夫妻两人同心协力,创立了全江户第一的染坊。

所以,南怀瑾先生认同“人不是因为美丽而不爱,而不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这个道理。美丑天注定,人品是自求,要不世代坚贤都十分注重修养自己的内涵!

2.天道好还的果报

什么是果报?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讲的四个字:“天道好还。”“还也就是回转来,你怎么样付出就怎么样收回来,不但回来,连本钱利息一起回来。

中国人最讲究因果报应,这正好印证了佛家的观点,看来佛法真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南怀瑾先生在给学生们上课时,突出讲了这个问题。而佛经中这样的故事也很多:

有一只神龟被一个打鱼人捉住了,于是神龟托梦给宋国国王宋元君。

这天夜间,宋元君睡梦中只见一个人披头散发、探头探脑地在侧门窥视,说:“我住在一个名叫宰路的深潭里。我替清江水神出使到河伯那里去,路上,被一名叫余且的渔人捉住了。”

宋元君早上醒来,想起夜间的梦,觉得奇怪,于是叫人占卜这个梦。占卜的人说:“这是一只神龟给大王托的梦。”宋元君问左右的人说:“有没有一个叫余且的渔人?”左右回答说:“有一个渔人就叫余且。”于是,宋元君命令手下人传余且来朝见。

第二天,余且来见宋元君。宋元君问他说:“你打鱼捉到了什么东西?”

余且回答说:“我用鱼网捕到了一只大白龟,龟的背围足有五尺长。”

宋元君命令余且将白龟献上。余且赶忙回家将捉到的白龟献给了宋元君。

宋元君得到这只神龟后,几次想杀掉它,又几次想把它养起来,心中总是犹豫不决,最后只好请占卜的人来做决断。占卜的结果是:“杀掉这只龟,拿它做占卜用,这是吉利的。”于是,宋元君命人将白龟杀死,剖空它的肠肚,用龟壳进行占卜,总共卜了72次,竟然次次都灵验。

一位老禅师听说了这件事,深有感慨地说:“这只神龟有本事托梦给宋元君,却没有本事逃脱余且的网;它的智慧能达到72次占卜没有一次不灵验的境地,却不能避免自己被开肠剖肚的灾祸。这样看来,聪明也有受局限的地方,智慧也有照应不到的事情。这都是果报啊!”

为了进一步印证果报之说,并开化弟子,老禅师又讲了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大财,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僧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僧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

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接着,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怅。

有付出才有回报,有因才有报。愁眉苦脸只会更愁,越穷越愁,越愁越穷。即使有千般梦想,如果不付之行动,到头来,都只能是黄粱一梦。而那些只愿抓大,不屑于小之人,跟做白日梦之人的结局注定一样。

有一对以拾破烂为生的兄弟,天天都盼着能够发大财。最终,菩萨竟因为他俩每一个梦都与发财有关而大受感动。

菩萨决定给他们一次发财的机会。

一天,兄弟俩照旧从家里出发,沿着街道一起向前走去。这条偌大的街道仿佛被人来了一次大扫除,连平日里最微小的破破烂烂都不见了踪影,仅剩的就是东一个西一个躺在地上的一寸长的小铁钉。

老大看到路上的铁钉,便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捡了起来。

老二却对老大的行为不屑一顾,并且说:“三两个小铁钉能值几个钱?”

走到了街尾,老大差不多捡到了满满一袋子的铁钉。

看到老大的成绩,老二好像若有所悟,也打算学老大那样捡一些铁钉,不管多少,最起码也能卖点钱。于是便回头再去找,可等他回头看的时候,来时路上的小铁钉,却一个都没有了,全被老大捡光了。

老二心想:没关系,反正几个铁钉也卖不了多少钱,老大的邵一袋,可能连两块钱都卖不到,所以也就不觉得可惜。于是,兄弟两个继续再向?前走,没多久,兄弟俩几乎同时发现街尾新开了一家收购店,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道:“本店急收一寸长的旧铁钉;,一元一枚。”

老二后悔得捶胸顿足。老大则将小铁钉换回了一大笔钱。

店主走近呆在街上发愣的老二,问道:“孩子,同一条路上,难道你就一个铁钉也没看到?”

老二很沮丧:“我看到了啊。可那小铁钉并不起眼,我更没想到它竟然这么值钱;等我知道它很有用时,却连一根也找不到了。”

果报就是这样附合实际和不可思议,不惜小福之人,自然不会得到大福,世人应警惕啊!

3.恶报先还

有人问过佛说,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人做好事结果却那么惨呢?佛说因为他过去的恶业还没有报完,所以先还这个恶报的债。他现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将来或他来生也要去收帐的。

出家人相信因果报应,讲究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恶报在先,善报在后。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一次孟尝君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

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大家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啧啧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盂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盂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盂尝君便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孟尝君尝了放高利贷的恶报,但最终却得到了爱民的善报。

下面的这个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一次,鲁国国君盂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这里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盂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

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大概因为前世果报,所以被驱逐宫门,但仁慈之心,终为他换成至上的好果报。

而世上的人人也都是这样,恶报太大,损失惨重,却并未就不会再有好果报。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擅长柔道的和尚做了师父,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父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他终于忍不住问老师:“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

师父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父,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父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微有点艰难,但是对手还是很快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稀里糊涂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父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警惕,小男孩开始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得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父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他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父,我怎么凭着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父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因为老天有眼,一切都会有果报的。南怀瑾先生年轻时不也是历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才得到满腹经论的吗?

4.三世因果

我们中年所遭遇的环境,是年轻时候已经埋伏下的因;晚年所得的果,也就是年轻及中年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二十岁前当前生,二十岁到四十岁当这一生,四十到六十岁当后生。这个三世因果也差不多了。或者看近一点,昨天就是前生,今天就是现在生,明天就是来生。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幸运的遇到贵人相助。——南怀瑾先生就曾经得到过袁焕仙大居士的帮助。这时,千万不要得意妄行,因为贵人看重的肯定是你的潜质。你一定要付出行动,才能获得成功,天上的馅饼不是那么好掉的。

有一个人一天晚上碰到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告诉他说:“有大事就要发生在你身上了,你会有机会得到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很高兴,他终其余生都在等待这个奇异的承诺,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这个人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地老死了。当他临死时,又看见了观音菩萨,他对菩萨说:“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喜欢《南怀瑾的济世佛道》吗?喜欢华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