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老子 > 第20章

第20章

小说: 老子      作者:老聃

【原文】

绝圣弃智[1 ],民利百倍[2 ];绝仁弃义[3 ],民复孝慈[4 ];绝巧弃利[5 ],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6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7 ]。绝学无忧。

【注释】

[1]绝圣弃智:摈弃圣贤智者的虚名。绝、弃同义,断绝抛弃的意思。第三章中提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设置这些虚名,人们就不会用智巧去追名逐利。

[2]民利百倍:老百姓就会得到百倍的好处。利,好处。

[3]绝仁弃义:抛弃假仁假义的幌子。老子批评的是那些沽名钓誉的假仁假义的行为。

[4]孝慈:晚辈孝,长辈慈。

[5]绝巧弃利:抛弃投机取巧。巧、利,智巧、伪诈。

[6]以为文不足:写到书面上,制定制度不能全面概括。

[7]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欲望。

【译文】

摒弃圣贤、智者的虚名,百姓就会获得百倍的好处;抛弃假仁假义的噱头,才能使人们重拾孝慈;禁止投机取巧,就不会有盗贼产生。仅有这三个方面,管理社会,制定制度是不全面的。所以,总的来说,要让人们的思想意识依从一定的规则:保持纯洁质朴的本性,不被私念、欲望左右自己的心智。没有让人变得智巧的所谓知识和学问,就不会有烦恼。

【阐述】

一个社会,一种政治像人一样,有时会生病,病得还不轻时,就需要药方医治才能恢复健康的肌体。老子曾直言不讳地诉说社会的病象,这一章开出药方,希望能对病症有所裨益。

绝圣弃智,是老子的第一大口号,是分量最重的一剂药。先来说一下“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有一个“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的这个封号是争取过来的,打拼出来的,最开始玉皇大帝那边并不同意,不认可。我们还知道很多圣人,文圣人是孔子,武圣人是关羽。社会上还流传什么情圣、赌圣等,不一而足。那么,到底什么是“圣”呢?

首先,圣指称的是于事无不通,光大而化,超越凡人者。例如《书·洪范》篇中就有:“聪作谋,睿作圣。”《孟子·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所谓的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其次,圣指人的聪明睿智。

“圣”字在《老子》一书中,根据陈鼓应先生的总结主要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圣人的“圣”,指最高的修养境界;一是自作聪明、智巧之意。绝圣弃智的“圣”的意涵,是自作聪明。

圣人为人世创制立法,理应得到歌颂赞扬老子为何如此咄咄逼人,对此加以摒弃呢?聪明智慧有何不好?在老子看来,聪明智慧之人最爱鼓捣的就是让人生厌的舞巧弄诈。即便你是创制立法宪章文武的圣人,所制造出来的文化体制也都是奴役百姓的精神枷锁,种种虚伪不实的道德概念充斥在人的思想世界中,必欲除之而后快。否则,人的天性受到遮蔽残损,本心受到抑制迫害。老子对人世间的政治文化是极为警惕的,他排斥拒绝这一文化文明。

由所谓的“圣”、“智”、“仁”、“义”、“巧”、“利”搭建起来的政治文明,在老子的思想世界没有其位置,都应得到清理,回收和删除。“智慧出,有大伪”,抛弃聪明智巧,放弃敲诈治国的方略,不再有种种扰民的政举,百姓可以从中得到种种好处。

正是因为有四处滋生的时弊,有令人痛心的病象,才有了老子的另一个应对策略——“绝学无忧”。这一应对策略是收敛的,回归的,精神的。严复曾经这样批评老子的“绝学无忧”:“绝学固无忧,顾其忧非真无也。处忧不知,则其心等于无耳。非洲鸵鸟之被逐而无复之也,则埋其头目于沙沙,以不见害己者为害。老氏绝学之道,岂异此乎?”严复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其实,老子的思想是反向切入社会的问题病症,并非教人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他只是在思想的层面提醒我们关注到这些隐匿在深处的痼疾。

所以,“绝学”之“绝”并非就是绝断之绝,而是绝河之绝,即横度、越过之意;“绝学”之“学”,可以做觉悟之觉字来理解。“学如江河,绝而过之,不忱没于学也,觉也”,这是明末清初的傅山的解读,颇有新意,像是在给老子打圆场。

喜欢《老子》吗?喜欢老聃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