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老子 > 第53章

第53章

小说: 老子      作者:老聃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1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2 ],闭其门[3 ],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4 ],终身不救。

见其小曰明[5 ],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6 ]。是为袭[7 ]常。

【注释】

[1]母:根本,指道。老子认为道是产生世间万物的根源。

[2]塞其兑:塞,堵住。兑,《周易》说卦解释为口舌,这里引申为入口。

[3]闭其门:门,门径,途径。

[4]济其事:完成那些事情。指为满足欲望而做的事情。

[5]见其小曰明:小,细微、不易被察觉的。明,内心清澈、明净。

[6]无遗身殃:遗,留下,留给。秧,灾难、祸事。

[7]袭,沿袭、遵循。

【译文】

万事万物最原始的起点,是天下的根本。既然知道了它的根本,就可以推知它产生的结果;既然知道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就可以根据结果的好坏守护它的根本,这样终生都不会有危险。

堵住使自己接受欲望的入口,关闭使欲望进入的门径,那终身都不用因追名逐利使身体劳累。打开接受欲望的入口,为了实现欲望不辞劳苦,那就会终身被欲望左右,不可救药了。

能够见微知著说明内心清净澄明,固守柔弱是强大。用它的光芒照亮内心的清澈、明净,不会给自己招致灾祸和麻烦。这就是遵循了道的自然规律。

【阐述】

私欲重,必定会使精神执著于对外物的追求。执著于外物就一定会永远没有满足,于是五颜六色让你眼花缭乱,耳悦声哗让人分辨不清声音,荣华富贵让人精神迷乱,纵情声色使身心疲惫。想要的太多,放不下的太多,就会和世间纷扰纠缠不清,终身得不到解脱。魏源《老子本义》引焦竑曰:“人之有口,家之有门,皆喻物之所从出。”吕惠卿也说:“心动于内而吾纵焉,是谓之兑,有兑则心出而交物,塞之则心不出矣。”这样是无法领悟“道”的。

武则天堂姐的儿子宗楚客,聪明有才华,曾官至宰相,对巩固国防有一定的贡献。武则天去世后,韦氏专权,宗楚客与韦后等勾结,企图谋逆。

他生活奢侈,又非常贪婪。他的宅院奢华至极,梁木用的都是贵重的文柏,墙壁都是昂贵的沉香和红粉,楼梯都是玛瑙做的。太平公主曾感叹:“宗楚客的住所,极尽奢华,我虽贵为公主,却比不上他,真是虚度此生了。”宗楚客在韦后手下任宰相时,曾私下对亲信们说:“当初我职位卑微,日夜想着担任宰相的职位;现在我已经官至宰相了,却并不感到满足,希望能面南而坐,接受万民朝拜,哪怕这样的日子只有一天,我也满足了。”财富和权利的欲望已经使他丧失理智了。不久,李隆基讨伐韦后,韦氏集团被除,宗楚客依附韦氏,也被诛杀。

宗楚客放纵自己的欲望,贪得无厌。他身居相位却想着更高的权利、地位,深陷对欲望的追求不能自拔。人心不足蛇吞相,他有这样的结局是意料之中的。

要领悟“道”的内涵,就得虚化耳、目、口、鼻、心思感知外物的作用,不去听、不去想、不去看、不去感觉,让心像幽潭之水那样清澈、宁静,抛弃所有成见,忘掉一切外物,因为“道”遁于无形,超乎逻辑之外,用知识是把握不了的。

庄子在《人间世》中,说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放弃感官的感受而用心去体会,放弃心里的体会而用气去感应。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主观的情绪又容易被现象误导,而气虚静空明,包容万物,能达到内心澄澈,便与“道”同体了。这种心境就是庄子所说的“心斋”,也就是达到内心平静。

内心平静了看待事物就能明白透彻,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质,发现被人看不到的细微之处,做到这样就是明白通达了。

从养生角度来讲,用入静的方法健身是非常有益的。在室内端坐,两眼轻合,耳不听,口不讲,手足不动,鼻不闻,脑不想,排除一切念想,连自己也忘掉。这样可以使全身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有利于消除疲劳,蓄养精气神,增强体质。国学大师钱穆就有一个“息念”的功夫,每天回家一进门会静卧十几分钟先求自静,之后再伏案工作。这一功夫让钱穆直至晚年都保有一个充沛的精力,进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喜欢《老子》吗?喜欢老聃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