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 第54章 福智无比分

第54章 福智无比分

小说: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作者:董子竹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 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好难破的“人”“我”相

昭明为《金刚经》分了品又安了小标题,这样作有利有弊。利,是为一般人解经文分好了段,断好了句,这在古人那里是有一定意义的。中国的古文不分段不断句,一般文化水平的人,断句子作句读就是一个大问题。昭明像一位塾师,先把这个工作做了,对一般读者无论如何是有作用的。弊,则是前文反复提到的,割裂了经文,很容易造成误读。以他拟的小标题看,很难说他对《金刚经》明白了,像现在这一品的标题便有似是而非的毛病。

“福” 本身就是“智”,“智”在古文中也通“知”,“智”说到底是一种“知”。只有知行分离主义者才会认为在“知”之外还有一个智,至于用智去指挥行动,行动对了,有效果便是福,行动错了就是无福……这是世间人思维上的一个错觉。不多讲了,这个问题说起来又是一篇大文章。一个真正读懂了《金刚经》的人,是不会出现福智分家、知行分家的错误的。

概括南怀瑾先生对这一品的解释,有如下的意思:

第一,修行的要点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积德的事情做多了,自会“证得大彻大悟”的境界。

第二,积了德,行了善,还要不执着。积德行善是本分的事。也就是说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功德。

第三,要成佛先要修“资粮道”,“资粮道”的积累分两种,一种是财布施,一种是法布施,像须弥山王那么多的七宝,用于布施,行善积德,也不如法布施。这法布施就是“文化、教育”力量的重要。南老接着说:“佛法教育的力量和它所培养的功德,远超过物质布施的功德;因为那是帮助一切人生的精神生命,所以简称慧命。慧命就是智慧寿命的观念,属于慧命教育,所以它的功德特别大。”

这一段话,如果是一般人说的,而且又不是说的佛学、佛法,我们不会与之理论。但是,这段话是一位佛学家讲解《金刚经》的第二十四品,问题就太大了,糊涂观念太多了。

正如前文我们一再提到的,《金刚经》讲的是实相,不能随意用世间人的文化观念加以比附。南老在这里完全把《金刚经》解成了世间的教育学了,很类似国内的政治思想教育。我不是说世间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好,一个真正的学佛人,决不轻易否定任何世间法,因为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但是,把世间的理论完全套用到佛学上,我们就无法接受了。

首先,世间的文化、教育能不能等同于“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

经文这段话的真实含义,前文我们已反复说过,这是“如来本愿”的一部分,这是如来在布缘,凡是能把《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说的人和闻的人,其成佛的因缘就成熟了。“如来”灭度一切众生的本愿就入了你的阿赖耶识,是你阿赖耶识中的金刚种子,无漏种子,永远不改变性质,非令你成佛不可,世间的教育、文化,能和这相比吗?

我们不反对也不否定世间的教育、文化等等的力量,这一切都是“明德”“明明德”的扩展,但这些世间智慧的作用极其有限,远不可能使“宇宙—生命”系统的明德不被污染而进入“明明德”。

第二十四品经文的本意,就是强调“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的重要意义。

正因为这是为如来大愿布缘,结上缘的便是佛,所以释迦特别强调说,“于前福德(和用须弥山似的七宝布施的功德相比)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请问世间的什么教育,什么文化,什么智慧,与用须弥山似的七宝布施的功德相比能大这么多。除了成就“明明德”之外,任何功德也比不了“所有诸须弥王。如是等七玉聚。有人持用布施。”的功德。

我们现在的庙里常见一些出家人对信徒们劝善,讲一些佛教的粗浅知识,劝人吃素,劝人不要犯戒……都可以说是教育、文化,能与“七宝布施”的功德相比吗?二者之间的关系能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吗?

精神生命是“慧命”吗?如果精神生命就是慧命,人类史上那些有着极为高尚品质高明智慧的人,如诸葛亮、关云长……都可称“慧命”。

如来的慧命,就是如来的本愿,一切与本愿结了缘的人,都是续佛慧命的菩萨,因为他们已经入了“无余涅”,否则,哪怕是世间智慧再高明的人,品格再伟大的人,也不能称之为“慧命”。

“慧命”这个称号只能用在那些可以使“宇宙—生命”系统的“明德”不受污染的人身上,如须菩提。当然,到了今天,一切众生都可以说是在续佛慧命,这是有了本愿的缘故。

《金刚经》说,“若人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为他人说。”便是真正的荷担如来,续佛慧命。

南老最后也为这一品写了四句偈。

我们很奇怪的是,南老的偈子大半都无大错,但是只要一解释就错了。这大概和中国古文字的简洁多义有关吧。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欣赏南老的偈子。

喜欢《《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吗?喜欢董子竹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