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28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9)

第28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9)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太平天国军械所旧址】在马大箓巷12号。原为邱氏第宅“慎修堂”,建于明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人苏州前,宅主携眷离城避乱。战后返回,见厅堂庭院中都是煤、铁、炮、炮弹之类,显然做过军械修造工场,民间亦相传为太平天国军械所。同治年间,邱氏曾重修住宅。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从庭院地下发现并出土石炮弹、圆形铁地雷、锯断的铁炮、太平军军刀之类兵器,估计为当时重修第宅时就地掩埋的。全宅占地近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3路进。中路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大厅面阔3间17.5米,进深13.7米,东、西、北三面围以宽阔的隔堂木屏。扁作梁架,有外檐桁间牌科,山雾云等雕饰简洁圆润,脊檩等处依稀有龙纹彩绘,柱础用合盆式木口和弦纹扁圆青石鼓形口,后檐留存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龙凤滴水瓦当。大厅前砖刻门楼有清同治年间题额“安静致远”。除尚具明代建筑风格的轿厅和大厅外,宅内其他建筑多为清代重建。西路书房前白皮松一株,大可合抱,高约二丈,亦明时物。199年文物管理部门对大厅进行全面整修,1999年用作和平里书场。其余建筑仍散为民居。

【铁铃关】位于枫桥。又称枫桥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557),巡按御史尚维持为抗御倭寇窜扰苏州城,创建敌楼3处:一在木渎镇,一在葑门外,一在枫桥即铁铃关。现仅存铁铃关一处。铁铃关当初“下垒石为基,四面瓷砖,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置多孔发矢石铳炮”,与关前的古运河、枫桥组成一处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成为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关隘。清道光九年(1829)重修,次年江苏巡抚陶澍改建上层为文星阁。其后,阁楼颓毁,下部关台拱门也年久失修,雉堞、女墙、射孔等都已倾圮无存。1963年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曾几次维修加固。1982年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至1987年大修,加固关台拱门,重砌雉堞,并建单檐歇山顶单层楼阁3间于关台上,大体恢复到清代的规模。关台以条石为基,城砖砌墙,底平面作长方形,面阔15米,纵深10.2米,高7米。正中辟拱门,西跨枫桥东堍,东接枫桥大街。关门内南北壁面均辟大小拱门各一,内砌登关砖级,并有藏兵和存储武器的空间。

【永丰仓船埠】在阊门内下塘街。永丰仓一名老军仓,明天顺八年(1464)知府邢宥就宋元古仓旧址重建,四面环河。崇祯末废。清代先后为钱厂、火药局、宝苏局、总捕同知署,辛亥革命后废为民居。其船埠南向,位于城内第一横河北侧,东西长约80米,垂直驳岸、水平泊岸和正中踏步均以条石砌筑。泊岸宽1米,低于街面2米。正中踏步已被砌没,现由东端石级上下。该段河面亦由6米余展宽至30余米,以便泊船。

【督粮道衙门】在宋仙洲巷20号。掌管督运全省漕粮。清末裁撤,改为税务公所。民国初年,由同治时江苏巡抚徐有壬的孙子购下,改为住宅。内有庭院,有假山、池塘、九曲桥、古树。两只大厅建筑宽敞,1968年被塑料九厂拆除建厂房。剩余部分房屋仍由徐氏后裔居住。

【种善局】在桂和坊10号。清同治时建。为福利性机构,办理施发棺材、代葬、惜字、施粥等,并设义学。1949年,靠吴殿直巷部分改为仓库,靠桂和坊的建筑保存尚好,大门两侧的“种善局界”石碑至今还在。

【毓元局】在长春巷11号。清同治时建,作为护婴楼,因此也称育婴堂。1949年后,该局停止活动。现为民居,房屋大体保存。

【劝业道衙门】在桂和坊16号。清末设立的新政机构,掌管全省农工商业及交通事务。道台王某,四川人,来苏就任,以60两银子一月租赁通和坊邹宅为官署,辛亥革命后退还。

【皇华亭】在上塘街197号。一名接官厅,元代创立,明代重建。年久倾废,清康熙时重建。民国时设救火会于此。解放后改为民居,原结构已全部改拆,碑刻十多块仍留原址,但字迹已模糊不清,有的已砌在墙内。

【吴县署】在古吴路(旧名吴县前、吴县横街)。清代苏州府城及四郊乡镇分属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吴县署在东、西吏厍之间现市十六中学操场,正对吴县直街。民国时期为江苏高等法院监狱。如有犯人病死狱中,就从西吏厍的一扇小门拖出,叫做“拖牢洞”,当地人称为“拖老虫”(吴语老虫即老鼠)。民国二十四年935),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救国会“七君子”事件,七人被押解到苏州受审,除史良关在司前街女监外,沈钧儒、沙千里、邹韬奋等6人就关在这里。邹韬奋在自传《经历》中提到“监狱窗外是一只学校,女学生们正在出操”。这所学校当时叫英华女子中学,0年代改为市二初中,即今十六中学前身。

抗战爆发,国民政府撤离后,该监狱被百姓一哄而上拆光,时称“拆衙门”事件,一说被日机炸毁。50年代二初中在废墟上建成操场,门口有对石狮被埋人地下。现除东西吏厍两口古井外,原县衙已荡然无存。古吴路29号门口有一块断碑,被居民用作洗衣板,碑文已模糊不清,但碑尾“康熙甲戌年刻”尚依稀可辨。

(第二节)会馆公所

明清时期,阊门一带商市繁华,各地各行业客商为睦乡谊、举公益、立条规、议行事,纷纷集资择地建造会馆、公所,作为落脚贮货集议活动场所。据史料记载,在今金阊区辖境内曾先后建有会馆、公所120余处,约占苏州城区的四分之三。

一、会馆

【宝安会馆】在山塘街108号。清康熙十六年(1677)广东东莞商人建。已于1963年拆除。仅存“宝安会馆水码头”界石。

【东官会馆】在山塘街656号处,明天启五年(1625)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新建宝安会馆,拟将此会馆迁并,因所供武帝像不可移动,仍存之。俗称老会馆。后改为义厅茶室。

【东齐会馆】在山塘街552号。又名山东会馆、齐东会馆。清顺治间胶州、青州、登州、潍县、诸城客商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修。关帝殿宏伟。后园有假山、花木、溪流。庭院宽敞,有楠木厅。咸丰十年(1860)兵燹后未能复原。仅存高大精致的会馆门墙及残厅5间、碑刻两方。曾为台板厂厂址。

【岭南会馆】在山塘街136号。明万历时广州商人购地创建。清康熙五年众商聚数千金重建天后殿、关帝殿等。咸丰十年(1860)被毁。民国三年(1914)重修。仅存宏伟的头门三间,现为山塘中心小学校址。

【冈州会馆】在山塘街102号会馆弄。俗名扇子会馆。清康熙十七年(1678)义宁(今桂林)商人建,嘉庆重修。原建筑现大致完好,已散为民居,门楼也有所改建。尚有青石狮盘绣球抱鼓石及“居仁”、“圣母殿”、“攸叙居”等砖刻门额。

【江西会馆】在留园路101号。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1964年拆除,原址现为工商银行留园办事处。

【潮州会馆】位于上塘街279—1号。又称潮州天后行宫,清初广东潮州旅苏商人集资创建,初在北濠弄,康熙四十九年(1710)迁至现址。雍正四年(1726)增建楼阁,十一年增建关帝殿,后经多次重修。会馆头门北向,外墙高约10米,面阔15米,两侧呈八字形,通体以磨细方砖斜角贴面,给人以秀雅与豪放兼具之感。墙辟石库门三,一大二小,中额“潮州会馆”,左额“河清”,右额“海晏”。人门为过道,上层即朝南戏台。戏台向前突出,约6米见方,歇山顶,内部八角形藻井、垂莲柱、额枋镂雕精致。北侧后台三间,面阔15米,进深4米。整座戏台与头门合为一体,平面呈凸字形。惜会馆正殿、戏台左右厢楼及其他建筑已不存。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汀州会馆】在上塘街285号。据《吴县志》记载,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福建上杭纸业旅苏客商创建,咸丰时毁,光绪时重建。占地面积约十余亩。门外有铁栏杆、一对大石狮和旗杆石。门墙大方砖贴面。内有三进殿宇及戏台,还有许多石碑。头门、戏台已毁,现存两进三开间殿宇,被用作物资局仓库。

【雍凉公墅】在山塘街508号金家弄口。又名全秦会馆、陕西会馆、陕甘会馆、陕秦会馆。清乾隆六年(1741)西安商人邓廷试、刘辉扬倡众购地十亩多,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建。原有殿宇戏台、亭台楼阁、荷花池、九曲桥、假山、花木,规模宏大。现为苏州第二橡胶厂。仅存偏殿三间、石碑多方及大殿青石柱础多个。

【宣州会馆】在吴殿直巷8号。据清同治四年(1865)碑记,宣州会馆系清乾隆初年安徽宁国府(宣州)黄烟商人建造,清末重建。门楼已拆,尚存正殿等2落5进建筑,现为民居。

【人参会馆】在南濠街。清道光年间建。

【覃怀会馆】在山塘街。清光绪年间建。

【毗陵会馆】在莲花斗18号。俗称猪行会馆。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常州府属猪行客商捐建。195年设公益小学在内。现存原第2进3楼3底。

【全晋会馆】在山塘街半塘桥东会馆场4号。又名山西会馆。清乾隆三十年(1765)山西众商集资万金兴建。外有隔河照墙、小桥一座、汉白玉旗杆石一对、红漆木栅栏。内有雕刻精细的关帝殿,殿前有白石牌坊(故俗呼“白石会馆”),殿侧有戏台。殿后有园,亭台楼阁,假山荷池,绿树成荫。毁于咸丰十年(1860)。遗址曾建淀粉厂。清末民初山西丝茶商人集资在平江路中张家巷另建全晋会馆。

【徽郡会馆】在镇抚司前16号。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徽州商人建。已废。遗址今为湖笔厂。

【宁吴会馆】在尚义桥街。又称铜锡公所。清同治元年(1862)宁、吴两地铜、铁、锡业共建。

【仙翁会馆】在河沿街长弄5号。又称纸坊公所。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福建染纸商建。

【泉州会馆】在阊门外张家花园南。又称温陵会馆。清康熙四十六年(1781)建。

【吴兴会馆】在曹家巷16号。习称湖州会馆,又名湖绉公所。清乾隆五十四年(1858)湖商人建。咸丰年间扩建后规模较大,有议事厅、花厅、戏台、客厅、书房等。前门在曹家巷,后门近东中市。馆内雇有账房等工作人员。商人们逢朔望、吉日、关帝生日和逢年过节,便在此聚会、交易和打牌、茶叙等。还设有航运办事处,以便商品运输。平时办理同乡来苏食宿、寄柩。同治六年(1867)重建。轮船出现后,航运办事处撤销。朔望集会至抗战时结朿,会馆只作湖州同乡茶叙处。1949年后,由人民解放军接管为营房。现为军分区宿舍,会馆建筑只剩牌楼的一根石柱和大门对面的照墙。

【东越会馆】在三乐湾2号武陵公所旧址。又名蜡烛公所。清道光年间烛铺业集资公建。苏州烛铺早期皆徽商经营,清嘉庆后浙绍帮兴起,苏州烛商均隶绍兴。道光六年(1826)城乡共有100余家,乃建东越会馆,供奉关圣帝君。民国后,改为烛商同业公会。现为第四光学仪器厂厂房。1985年1月苏州市日用杂品公司为修志需要,曾在该处发现碑刻5块,3块记载清道光、同治年间苏州烛业工人的罢工斗争(碑文详见“杂记”),余2块记载烛业牌号及修建会馆始末。现均由苏州碑刻博物馆收藏。

【宁波会馆】在南濠街147号。又称浙宁会馆。清雍正年间宁波商人建,毁于咸丰战火。后众商集资,刘正康等人出面重建。占地约1.5亩,砖木结构。广场上有黄铜平台,上有宁波会馆再建人刘正康石雕像。该馆设有“四明公所”,是安放同乡灵柩之处。还有一家“几道医院”。还办过“浙东游艺场”,亦名“神仙世界”,演过沪、锡、京剧等,还放过电影。据说最后一部电影放的是无声片《荒江女侠每逢关公生日,馆内还要聚餐,同祝生意兴隆。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不慎失火。沦陷时做过汽车站。以后开过肥皂厂、印刷厂、草包厂。后为苏福长途汽车公司、第二轻工机械厂,现在是粉末冶金厂。

【兴安会馆】在佑圣观弄。俗称福建会馆。清康熙年间福建莆田、仙游商人建。

【武林会馆】在上塘街。又称武陵会馆。清康熙年间浙江绍兴箔商建。

【洞庭会馆】在枫桥。清乾隆六年(1741)吴县洞庭东山商人建。

【延宁会馆】在曹家巷。又称延建会馆。清乾隆九年(17)福建延平、建宁商人建。

【金华会馆】在南濠街。清乾隆十七年(1752)金华客商建,道光十六年(1836)重建。占地约1500平方米,有关帝殿、财神殿等三进大殿,大小房屋百余间,后有大园。建馆所需木材特从浙江运来。现为化轻公司仓库。

【湖南会馆】在通和坊20号。清同治九年(1870)建造。范围在通和坊与梁抚司前之间,建筑宏伟。原有牌楼,上书“湘水长流”四字。门前有木栅栏、廊屋和抱鼓石。第一进为大厅,大三开间,约200平方米。第二进为禹王宫。三、四进为住宅。东西备弄通两侧住宅及办事房。后面为园,有假山、水池、亭台。1958年“大跃进”时在此办起中南轧铁厂,原有建筑全部拆除翻建。1972年中南轧铁厂迁出,由塑料三厂接收为厂房。199年干将路拓建时改为轻工贸易中心。

【江宁会馆】在中街路9号。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江宁(今南京)商人共建,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民国六年(1917)改江宁会馆。195年用作居委会。1958年被苏州绣品厂用作厂房,旧建筑全废。

【武安会馆】在天库前10号。清光绪十二年(1886)河南武安县(今属河北省)旅苏绸缎业商人集资创建。又称河南会馆。会馆坐北朝南,占地仅106.33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壁、头门、戏台、正殿。此外因地制宜,头门东连一厅,正殿西接一楼。头门与照壁之间有东西高墙相连,自成庭院。头门南向,前设石狮一对。壁间嵌有碑刻5方,记述会馆建造经过、捐助名单等。戏台与头门相连,歇山顶,高.8米,面阔2.73米,进深.9米,北向与正殿相对。殿为硬山造筒瓦顶,梁架扁作,雕花贴金,面阔三间8.85米,进深8.6米,前有轩廊,并以两廊与戏台、头门相连,殿柱承以雕花石鼓墩。整体布局仍属完整,且其布局、形制在苏州古建筑中并不多见。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浙会馆】在长春巷6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馆内有亭台楼阁水石花木之胜,还有戏台。民国初至抗战前,昆曲一年一度在此会演。1949年后,曾为市公安局、中区人民政府驻地。1953年后,成为苏州印刷厂厂房。会馆原建筑已全部翻建。

【杭线会馆】在宝林寺前20号。又名武林会馆、线商会馆。清乾隆二年(1737)杭州线、绸、箔商共建,同治九年(1870)、光绪二十三年(1897)、民国二年(1913)重建。1962年尚有神像,1969年曾挖得汉墓,1976年毁于火。后改建为民宅。

【钱江会馆】在桃花坞大街98号。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至三十年杭州绸缎商人建。1990年主厅移建至双塔。

【湖北会馆】在北码头72号。清光绪十年(188)湖北瓷器商人建。已改民居。

【铜器会馆】在尚义桥。已改民居。

【皮坊会馆】在龙兴桥33号。硝皮业建。现大门仍维持原状。

【湖南会馆】在上津桥下塘6号。大门已改建,内有2开间2进。西为边门。东面进原为停柩之用。

【安徽会馆】在阊门外辛庄。又称东廓堂。2路3进!开间大门、仪门、大殿均完好。有罗汉松一棵,银杏二棵,碑一方。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