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18章 教育科技(11)

第118章 教育科技(11)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目前,全校(含6所县级电大分校)占地共计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1亿元,共有教职工538人,其中专职教师300人;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校本部占地3万余平方米(约45亩),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教职工210人,其中专职教师130人,有高级职称者27人(正教授2人)、中级职称者58人。在校生3434人。

学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确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点:教学技术手段现代化、教学信息管理现代化、学生支持服务现代化。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学校相继投人1000多万元,先后完成校园计算机局域网、苏州市网上大学、多媒体计算机阅览室和视听阅览室、多媒体电化教室、视频会议系统、英语调频电台、清华大学远程教育苏州站、控制技术实验室、数控机床实验室等14个教育现代化项目建设工程。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直属于省教育厅,是以工艺美术设计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为主体的高等艺术学府,兼设工程管理及各类成人教育。学院在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苏州轻工职业大学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颜文梁创办的苏州美术学校(1922年)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学院由院本部、南校区和生活区3部分组成,共占地93338平方米(14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院本部位于苏州市金阊区虎丘路30号。目前有教职工220人,在校生2000余人。拥有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综合楼、实训工作室、学生公寓等建筑群体,别具艺术风格,并设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训中心和网管中心。

学院设6系2部:环境艺术系、工业设计系、装饰艺术系、视觉传达系、服装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公共基础部、成人教育部。学院还设有由江苏省教育厅与法国巴黎教育局联合创办,以法国巴黎时装学院、法国力克系统公司为后援的江苏中法时装培训中心。学院还与法国巴黎杜贝利实用艺术设计高级学院联合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以中法双语教学,学生在学院修习专业课程3年,学业优秀者可选送法国深造。

(第七章)成人教育

解放前的成人教育,以提高文化和职业指导为主要内容。解放后的成人教育内涵日益丰富,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等多方面,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职工教育

一、发展概况

民国十七年至十九年间,吴县即苏州市开办以提高文化和职业指导为宗旨的补习学校18所,其中农业补习学校8所,商业补习学校7所,妇女补习学校3所,共21学级、学生659人。

解放后,为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在50年代初期,就办起职工业余学校和夜校。1952年全区有职校9所,设73个班级,学员2401人,教员130人。1953年上半年,调整为7所,学员2437人,后中途退学357人,流生数316人,学员巩固率73,。学员学习成绩情况,据食品第二职校典型调查,期中考试参加文化考试422人,平均成绩72.07分;参加算术考试的473人,平均成绩67.4分。翌年,继续调整职校,依照行业相同,地段相近的原则合并为6所,并改变原校名为第一、第二,……顺序而名。年底,搬运一校、搬运二校合并,全区职校减至5所。同时贯彻“以群教群,以工教工”的方针,培养群众教师,专职教师调整为14人。是年下半年,共有学员1623人(含扫盲班992人)。

1962年,贯彻“八字”方针和加强农业战线,金阊手工系统职校将分散的小单位合并起来,按本区联社办学。有竹筷社职工学校、留园玻璃仪器社职工学校、姑苏陶器社职工学校;有些地区性的羽绒、制绳、竹器,则联合办职工学校。学习时间亦作调整,在既不妨碍生产,又不影响职工休息、方便职工学习的前提下,有上班先学文化、下班前学文化以及业余时间学习多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职工教育停顿,到1969年学校全部停办,职工教师另行安排工作。

1979年3月,创办于1956年的金阊区职工业余学校复校,复校后招生对象主要是区属单位职工,兼收其他系统及外区职工。学习内容除文科外,增加理科课程和外语。根据社会需要,还为有关单位、农村代训青工和办高考复习班,开设课目每学期也有所调整。1982年学校被评为市职工教育先进单位。1987年11月,苏州市金阊、平江、沧浪3个职校内部合并,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招生,对内称苏州市职工业余大学附中,对外仍挂3校牌子。至1991年8月,金阊职校与其他两区职校分开。1995年区职校被江苏省总工会评为“职工教育先进集体”。

1981—1985年,对区属单位职工中1968—1980年初中毕业生(他们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有文凭,但实际水平不符)进行初中文化补课和技术上“应知应会”补课。至1985年止,全区文化补课合格人数1011人,占补课对象总数的76.48,,全区技术补课合格人数117人,占补课对象总数的56.27,。

1984年至1986年,对全区区属单位青年职工进行政治轮训,分别采取区集中培训和基层自办的办法,全区共1558人参加轮训,经考试,及格率达95,左右。

1986年后,各区属企业单位围绕技术进步,进行职工技术培训,采用送出去、请过来、自办等各种形式,1986年举办培训班42期,共有3181人次参加。年内,对全区的班组长素质进行调查摸底,并结合实际开展初步培训,选用全国总工会生产保护部编印的《班组工作讲话》和省总工会、企管协会等单位联合主编的《班组管理》作为教材。全区有6个企业的163名班组长参加培训。是年,全区职工总数4772人中有1571人参加各类文化、业务技术培训。

1987年,贯彻国务院批转的成人教育改革决定,坚持岗位培训和提高文化技术并重,职工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年内,全区区属单位职工参加各类培训的有962人。翌年,全区职工参加各类培训的共884人。1989年继续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实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加强对局和基层单位职工教育指导和服务。全年实行三级办学,共办129期21种类型的岗位培训班,共有4454人次参加培训。区职教办与职校联合举办关于档案、统计、初中文化、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现代化管理18法、企业升级基础知识和劳动争议等11期9种岗位培训班,82人次参加。全区有3个局相继建立局培训中心,举办物价、计量、信访、食品卫生、文秘、微机操作和施工员等9种岗位培训,320人次参加。有19个企事业单位围绕企业升级、领生产许可证,产品开发、双增双节、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组织职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共办108期培训班,3852人次参加。

1992年7月21日,经区编委批准,建立“金阊成人教育中心”;9月30日,建立“金阊成人教育中心技能培训部”,全区职工教育机构初具网络。翌年9月,又建立3所职校、1所成人教育中心。

1994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市实行市民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制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制(简称“双考”),凡苏州市民不分城乡均可参加,经考试、考核及格,发给市教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刷的合格证书,可作为从事相关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资格证书。11月9日召开动员大会后,立即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双考”热潮。区职教办每年都要组织有关部门及职工学校举办初、中级计算机培训班和初、中级英语培训班。1996—1997年的两年间,共举办初级计算机培训班75个,1800人次参训;中级计算机班2个,137人参训;初级英语班16个,600人参训;中级英语班2个,66人参训。1998年还举办办公自动化和大学英语四级的两个高层次培训班,分别有490人和30人参加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约有一半左右参加统考,初级班的及格率在68,·80,,中级班的及格率约为40,。

1995年,区职教办所属东方成人教育中心与日本金泽市日本语学院签订“姊妹学校”协议,我方为日方学院在中国境内招生,东方成人教育中心与重庆市教育广播电台、连云港广播电台联合签订举办《日本语》广播讲座的协议,重庆台于1995年10月开播,连云港台于1996年3月开播。

1997年开始,金阊区职工教育在做好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同时,陆续为下岗职工举办再就业的转业培训,并实行收费优惠办法,始为七折收费,继而免费培训。

二、学校简介

【苏州市桃花坞外语学校】原为桃坞职工业余学校,创办于1979年3月,1984年9月经苏州市教育局批准立案。1999年1月,经市教委批准改用现名。隶属桃坞街道办事处,与苏州市同文外语职业高级中学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学校开办20年间,以拾遗补缺为办学思路,以多种办学、教学形式适应于、服务于社会,不花国家一分钱,面向社会教书育人,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先后开设英、日语等大专外语课程,工业会计、机械制图、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等技能进修课程,语文、数学等高中文化课程及文学、美术、乐理等文化艺术课程。学校曾与苏州大学、湖南大学和全国十余家电台联合举办实用英语、日语广播函授教学;为省农林厅赴日考察人员培训日语口语;与江苏教育出版社联办中学生作文和文学讲习所;为驻苏部队先后开办电工、电子、裁剪、钟表、摄影等教学班。1999年与苏州大学联合开办大专专业证书班、研究生班;是年与上海教卫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联合办学,开设英语TOEFL强化班、普通班、英语剑桥一证、二证教学辅导班、日语能力等级考试辅导班等培训项目,适应苏州“东园西区”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学校文化课中突出英语教学特长,强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习辅导,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在严格的规范中,训练培养科学、求实、严谨的作风。通过建立基本理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三位一体的格局,把基本理论和思想品质两课贯串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学校管理、投人美化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增长知识,实现德育工作群众化,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建校20年间,学校培养翻译、导游、医师、财会、文秘、书画、技工等各类人才30余万人次,一批英语、日语人才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学校历年来被评为省、市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和市、区文明单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分别作专题报道,《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还专门发表社论,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赞扬。

(第二节))干部教育

一、文化补习型学习

解放初期,苏州市的干部教育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脱产文化学习,即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吸收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部参加。1950年6月,苏州工农速成中学开办,选调一批工农干部和复员军人人学。至1958年停办。另一种是干部业余文化学习。1950年4月,苏州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开学,程度由小学到中学,至1966年停办。还有一种是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的干部学校,如华东革命大学苏州分校,江苏省苏州干部政治学校等。

1950年西区人民政府建立后,为使工农兵机关干部适应形势需要,创办机关干部学校,干部人学以业余为主,分早、晚七课,以减少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至1953年时统计,西区机关干部学校有学生147人。

1954年,西区机关干校在吸收人学对象上注意吸收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文化学习,使领导干部的人学人数从1953年的几名增加到24人,在下半年新吸收的89名学员中,科长级以上的干部就占16.5,。

1956年西区机关干校发展到17班,学员800人左右。学校有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1人,临时代课教师2人。到1958年增至24个班,学员1240人,专职教师12人,兼职教师6人,职员及工友各1人。

区自办机关干部学校外,还选派干部参加市举办的工农速成中学和军办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进人工农速成中学的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去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参加华东军政大学第二纵队、华东革命大学苏州分校学习的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参军。

“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教育全部停顿,期间有过政治轮训,但形式、内容完全不同,如举办“五七干校”,实质是下农村监督劳动。直至70年代后期,才逐一纠正。

二、专业提高型学习

80年代初期,为适应干部“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和大批老干部离退休的实际情况,苏州市相继办起干部高等教育学院、干部中等专业教育学校以及老年大学,

组织干部参加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2年起,市还组织一批青年干部非学历教育,经过统一考试,进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苏州师范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等6所普通高校附设的干部专修科学习,学制二年。金阊区职工业余学校复校后,也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

80年代中期,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规定,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机关干部必须进修到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区各级机关干部参加文化补课学习或报名参加市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区委、区政府还分批选派干部到市委党校、市行政管理学院进修。

1987年举办有240名区属企业干部参加的中层以上干部企业管理知识培训班。区工业局还举办全面质量管理电视讲座,据统计,1987年末有各类干部1344人,其中,领导干部7人,科技干部289人,专业干部69人,其他干部979人。年内参加过各类培训的干部239人,已毕(结)业的91人,其中岗位培训51人,业务技术培训108人,高等教育50人,中专教育25人,高中学习5人。

1988年,参加各类培训的干部有239人,其中科技干部34人,专业干部42人,其他干部163人。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