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58章 商贸饮服旅游(3)

第58章 商贸饮服旅游(3)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山塘画舫与龙舟水上游】明清之际,山塘河中画舫、戏船云集,蔚为一时之盛。据清顾禄《桐桥倚棹录》卷七载:七里山塘“自半塘至山麓,红栏碧树,与绿波画舫相映发,为游赏最胜处”。“画舫”,乃明清间装饰华丽之游船通称,有多种类型,详见《桐桥倚棹录》卷十二:“郡城灯船,日新月异。……灯以明角朱须为贵,一船连缀百余,上覆布幔,下舒锦帐,舱中绮幕绣帘,以鲜艳夺目较胜。近时船身之宽而长几倍于昔。有以中排门扃锢,别开两窦于旁,如戏场门然。中舱卧炕之旁,又有小弄可达于尾。舱顶间有启一穴作洋台式者,穹以蠡窗,日色照临,纤细可烛。炕侧必安置一小榻,与栏楹桌椅,竞尚大理石,以紫檀红木镶嵌。门窗又多雕刻黑漆粉地书画。陈设则有自鸣钟、镜屏、瓶花。茗碗、吐壶以及杯箸肴馔,靡不精洁。”“虎丘游船,有市有会。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为三节会,春为牡丹市,秋为木樨市,夏为乘凉市。一岁之中,惟龙船市妇女出游为最盛,船价亦增数倍。小户妇女,多雇小快船,自备肴馔,载以俱往。豪民富室率赁灯船,罗袂藻水,脂香涨川,女从如云,语音嘈杂。”至民国年间,画舫才逐渐消失。

1986年11月10日,两条装饰华丽的龙舟载着游人,在寒山寺古镇枫桥至名刹西园之间500米长的古运河上航行,这是苏州市轮船公司开辟的市内第一条水上旅游航线。1988年开辟西园至虎丘的龙舟水上游。1991年又开辟平门(火车站)至虎丘山塘河游览新线。总长6公里水路,约40分钟,先经过大运河宽阔的水面,观赏船队浩荡的繁华景象,再穿行于城区水巷,一路粉墙错落、驳岸蜿蜒,目睹枕河人家的民风。沿白居易当年所筑白堤驶人野芳浜,回思当年酒肆、旅馆、灯船盛极一时的七里山塘,依古人传统游览路线抵苏州胜迹虎丘。1991年9月20日举行开航仪式。

【金秋虎丘庙会】明清时期,虎丘庙会极盛。以清明节为主,还有阴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都有出会活动,目的地就在虎丘出发二山门郡厉坛。由苏州府台率众出动,摆仪仗,抬城隍,从城中城隍庙出发,出阊门,经七里山塘达虎丘,与各路城隍、土地会合。一路上观者如堵,万人空巷。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分为三段:开头一段是代表官方的仪仗·,从鸣锣开道始,内外执事、三班衙役举着肃静回避牌、令旗和万民伞。后面跟着红衣班(即刽子手),常由肉店和水果店的大肚皮老板扮演,俗称“荤肚皮”、“素肚皮”,着红衣,敞胸,身背大刀,招摇过市。再后面的排场是“角端”(吉祥兽)、聚宝盆、神马、暖桥,最后是八抬轩轿,抬着城隍老爷。真是威风凛凛!中间一段,是众多的还愿者和善男信女,有的身穿大红罪衣罪裙,一步一拜,有的五体投地,称“小拜香”、“大拜香”。更有甚者,手臂穿钩吊铜锣、香炉,伸直行走,叫“臂锣”、“臂香”,以示虔诚。第三段是最吸引人的民间艺术表演,踩高跷,舞龙灯,扛台阁,所扮戏文均是民间故事,一路表演,好不热闹。

1994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金秋虎丘庙会以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再现中断数十年的庙会传统习俗。别具风韵的苏州民间迎宾锣鼓、坐花轿、乘马车、荡湖船、龙灯、狮舞、走高跷等20多个娱乐文化活动,在42天中吸引32万余中外游客。自此以后,每年9至10月都要举办虎丘金秋庙会。

1999年的虎丘金秋庙会于9月15日至11月15日举行。庙会的主题是“喜庆、团圆,迎接新世纪”“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再现传统庙会盛况”。本届庙会从外地引进吴桥杂技表演的大武术、桥顶飞砖、飞叉、空中彩条;粗狂活泼、技艺精湛的海城高跷·可南周口地区的肘歌;山西吕梁地区广场艺术团的“金钹银舞”“黄河鼓魂”。苏州本地表演的节目有:跳加官、龙灯、评弹、古筝、群众文艺等。在五十三参大殿内还安排草编、稻草人、檀香扇拉花、姑苏皮老虎、捏面人等民间工艺绝活表演,供应各种风味小吃。庙会的高潮是每天上午10时、下午2时的“出会”,及其在千人石上的表演,声势浩大,异彩纷呈。

【虎丘艺术花会】自1995年起,每年3至5月,都要举办虎丘艺术花会。1999年虎丘艺术花会于3月12日至6月5日举行。主题是体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在布展表现手法上,用交响乐分乐章的形式,花会整体布局划分为“明媚春光”、“浪漫春曲”、“世纪春潮”、“童稚春趣”、“回旋春情”5大乐章。在第二乐章的上山道旁,用数以万计的康乃馨插出阮咸、琵琶、二胡、竽、箜篌、笙等6种民族乐器的图案,还有演员在真娘墓前演奏古筝。第三乐章是花会高潮,有“千年情结”、“芙蕖(荷花别称、澳门特区区花)盼归”,表现澳门特区将于年内回归祖国的喜事·卸碑亭前用数千朵鲜花插制有澳门区徽图案的时钟,时钟指向12时20分,意喻澳门回归时间为12月20日。整个花会共用郁金香、洋水仙、牡丹、芍药、杜鹃、百合等花卉20万盆,康乃馨30万支、蕾丝花6万支,谱写成一曲虎丘山“世纪末的交响曲”。花会期间,还举办根雕书画展、世界名花展、云贵奇山展、热带鱼展、仙人掌、艺术插花等展览。

【参观开放单位】为使海外旅游者既游览苏州风光名胜,又了解苏州社会情况,0年代,市中医院等单位即对海外旅游者开放。70年代增加刺绣研究所等单位为开放单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放单位逐渐增多,有工厂、学校、医院、幼儿园、科研、文化等单位。在金阊区辖范围内最负盛名的便是位于景德路262号的刺绣研究所、位于中街路的工艺美术研究所、位于廖家巷的红木雕刻厂、漆器雕刻厂等单位。其他如苏州湖笔厂、苏州茶厂、中医院、曹家巷幼儿园、彩香新村、彩香幼儿园、三元新村、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苏州净化设备厂、美术地毯厂、第四中学、第五中学、十六中学、旅游职业中学、苏州高级工业学校等单位,也经常有境外旅游者前来参观。

旅游景点详见第三卷。

(第八章)商店选介

商业发达,市场繁荣,是金阊区的一大特点。区内诸多商店中,有雷允上、义昌福等百年老店;有亚细亚商厦、石路国际商城等大型综合商场;有苏州文化用品大厦、苏州市自行车专业市场等专业商店;有雅都大酒店、阊门饭店等宾馆饭店。

(第一节)百年老店

一、概况

金阊区各业中的首创老店、名店颇多,但在明清时期少有记载。据考证,除宁远堂国药店、孙春阳南货店、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店创建于明代或清初外,其余大都创设于清代中叶。据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苏州商务总会有关资料,清末民初时期仍继续营业的首创行业老店列表于下:

二、百年老店选介

【义昌福菜馆】创于清光绪九年(1883)。创始人张金生,祖籍武进县!4岁在虎丘斟酌桥畔著名酒楼三山馆当学徒,满师后即在宫巷内开设义昌福菜馆。张氏依靠在苏州府衙当官的姐夫,经常接待衙门当差的到义昌福就餐,因而生意兴隆,积资渐丰。清末,在石路择址重金另建义昌福菜馆,称西号,宫巷义昌福称东号。石路义昌福有五开间门面,四间进深,800多UV米。门悬“京苏大菜”、“承办筵席”、“随意小酌”、“应时名菜”招牌,设单独餐室30余间,楼上楼下散台60多只,有伙计50余人。

义昌福专营苏帮菜肴,烹调以炖、焖、爆、焐、炒为主。家禽活杀,原汁原汤,酥烂脱骨,人口而化,汤浓而不腻,并创出许多名菜,如生焙母油整鸭、神仙童子鸡、鲜荷叶米粉蒸肉、白汤鲜鱼、鸡屑豆腐、鸡油菜心、松花菌油、乳腐呛虾、蛤蜊氽鲫鱼等。除供应堂吃外,还上门送菜、烧菜,有时还去灯船上烧卖,并供应船点,吸引游客,因经营有方,独占鳌头。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路一带遭日机轰炸,义昌福被炸毁,民国二十七年,由吴永发在原址重建平房30余间,复开义昌福。

解放后,宫巷义昌福在公私合营后撤并,石路义昌福菜馆不断扩大,传统特色得到全面继承和发扬,名厨辈出,红、白案名师在苏帮菜馆中久负盛名。

改革开放后,在今址石路1号翻建义昌福。苏帮特色,传统名菜不断推陈出新。新增蟹粉鱼翅、贵妃鸡等数十种名菜,顾客称赞。至1999年,义昌福菜馆层大楼,一楼为快餐,二楼餐厅有西欧式厅堂,异国情调,风格各异;三楼为宴会大厅;四楼设休闲包厢,有人座、6人座、人座,适于朋友小聚,亲友共餐等多种需求。

【六宜楼菜馆】位于西中市皋桥西堍,创设于清光绪九年,为徽帮菜馆。清代,徽籍绅商在苏有相当地位,故徽菜在苏州居外帮菜之首。清末,苏州著名的徽菜馆有多家,而今独存六宜楼。百余年来,其店面虽多次修整,但依然保持典型传统江南商肆特色。

苏州解放后,六宜楼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其隶属关系多次变更,直至1988年划归金阊区商业局。1997年转制为公有民营,翌年即转为民有民营。转制后,菜馆对老店菜肴进行整理,秉承传统,保留徽菜特色,还兼卖面点。

【近水台面馆】始创于清光绪十年。原址在胥门大街盛家弄口,专营面类点心。因面馆面临胥江,又有百花洲水陆码头,以宋代诗人苏麟名句“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取名“近水台”。民国初期,有陈根熙盘下“近水台”这块招牌,在阊门外吊桥堍鲇鱼墩开业,专营苏帮正宗面点。

近水台的鱼肉大面、鲜肉汤包、油氽紧酵等苏帮名点,由于选料严格,操作精细,在沪宁线上享有声誉。其焖肉,酥烂人味,上风吃,下风香;爆鱼,外黄里嫩,香甜嫩鲜;苏式汤包、小巧玲珑,果大馅重,肉嫩味鲜;油氽紧酵,珠泡金黄,外脆里嫩,卤多味鲜。

1967年8月,近水台面馆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斗”,1981年,将跃进面馆改建,恢复近水台面馆。重建后,面馆保持传统特色,讲究质量,面条细糯爽清,面交可口味美,老中青咸宜,因而博得各界赞誉,外地客慕名而至。1983年,《新民晚报、《苏州日报》都有报道。90年代后,近水台面馆再经装修,百年老店焕发青春。苏式早茶,普适大众,各式点心,色香味全,深受消费者欢迎。1999年下半年,因上塘街改造工程被拆除,暂迁南浩街北口营业。

【恒泰兴酱园】创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由徽州人潘氏(名不详)所创,设在阊门外山塘街小邾弄口,二开间坐东朝西石库门面,店堂是前后二进的楼房,中间上方架设一方天幔相连接,堂内设有湿帐柜(酱菜、乳腐、酱油等),干帐柜(粮食),在二进堂层的显著地方竖立和横悬着“进京乳腐”、“官酱园”、“本桟粮食”三块耀眼夺目的金字牌匾,转弯横卧着一条约四丈开外的长柜台,这是行业中素负盛名的二条半长柜台之一。庚申之战,恒泰兴也毁于战火。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占苏州后,便发放大量资本给各业商人开设店铺,恒泰兴重新复业。民国元年(1912)3月27日,阊门外突然发生兵变,挨次洗劫商户,恒泰兴亦遭劫难。嗣后,只得吸收外姓股东,店名亦相应改为恒泰兴昌记。敌伪时期,商店易主,改名为恒泰兴丰记。

恒泰兴主要经营酱作和乳腐作,同时兼营粮食、食油、食盐及各种酒类等商品。其酱作产品有双缸酱、甜面酱、豆瓣酱、辣火酱和各色酱菜、各类酱油,制作时选料讲究,精细操作,不断改进工艺,以质量取胜,并注重薄利多销,因此有“买酱制品,到恒泰兴”的口头禅。

苏州解放后,酱园业务有所发展。195年下半年,政府对全市工商业进行工商划分,更名为“恒泰兴酿造工场”,专营酱油和酱制品的生产和批发业务。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陆续并进了一些小型酱园,成立“金阊酱品酿造厂”。1958年又并进大成坊的新泰洽酱园和一批酱油合作小组,改名为“苏州酱油厂”。商店迁至斜对面的房屋内继续经营零售业务。

【赵天禄食品商店】创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苏州有“先有阊门赵天禄,后有城内稻香村”之说。赵天禄设在阊门城外吊桥堍,铺面在上塘街65号,仓库在阊门下塘36号,作坊的生产规模仅“三台一炒”(糕点、水油锅、野味3张台板,炒货),其产品手工工艺流程甚为严格,质量在同行中屈指可数。主要产品有雪片糕、京果、玫瑰猪油年糕、酥糖以及各式“干点心”,经营特色是面向农村,专靠乡帮,在枫桥、西津桥、白马涧、光福、东渚等乡影响较大。

1956年,赵天禄实行公私合营,作坊取消,店面仍设在鲇鱼墩。1967年8月23日,“文化大革命”中发生“武斗”,一把大火将历时200余年的传统名店毁成一片废墟。1968年底,商店并人大马路元大昌酒店,改名为添乐糖果烟酒商店。以后,添乐店撤销,并人苏州食品总汇。

【杜三珍肉店】杜三珍原名老三珍,创于清光绪十二年,系合伙经营,业主倪松坡原是肉店伙计,因善于经营,业务不断发展,陆续开设皋桥陆稿荐、醋坊桥大房陆稿荐、阊门老三珍、临顿路老协兴等家肉店。

杜三珍专营酱肉、酱鸡,并随着季节变化供应酱汁肉、砂仁腿胴。其制作的酱肉,采用常州猪为原料,且每头猪控制其净肉在35·40公斤。常州猪猪种好,饲料精、肉嫩;以栗树柴为燃料,栗树板火性长,可把烧熟的肉焖透;以冰糖屑、陈黄酒为辅料,因而酱肉汁厚味醇,享誉苏城。

1920年,肉店由倪松坡之子倪慎安经营,但慎安本人行医,不熟悉业务,乃由其子倪兆洪及职员共同主持店务,并将老三珍改名为杜三珍。前苏州美专校长、著名画家颜文梁的写生画“杜三珍肉店”,曾在法国巴黎展出,使“杜三珍”誉满中外,江浙沪一带更负盛名。品种除酱猪肉、酱腿胴、酱肉等20余种传统苏式熟肉卤菜外,还陆续推出酱鸭、油鸡、熏鱼、熏虾、蛋松、糟鹅、叉烧、牛肉等几十种别具风味的苏式卤菜,产品质量在同行中名列前茅。近又易名为“杜三珍食府”,增加具有苏帮特色的名点小吃,分早、中、晚三市供应,为更多食客服务。

【雷允上诵芬堂药铺】详见第十四卷(第一章)(第二节)“雷允上诵芬堂药铺”。

【沐泰山堂药店】详见第十四卷(第一章)(第二节)“沐泰山堂药店”。

【宁远堂药铺】详见第十四卷(第一章)(第二节)“宁远堂药铺”。

(第二节)大型商场

【亚细亚商厦】位于石路商业区中心的“金三角”地段(石路与阊胥路口),1994年12月20日开业,为江苏亚细亚集团核心层企业。商厦共7层,总面积2.3万平方米,均为营业用房,门前设有30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有300平方米的绿地花坛和雄鹰展翅喷水池。大厦内部设有自动扶梯6台,观光电梯和货运梯各1台,以及电脑系统、电子监控、声光报警、自动喷淋、闭路电视、内部通讯程控广播、中央空调、财会电算化等设施。各楼面均有绿化、鲜花点缀,并设有顾客休息椅。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