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 第33章 但遭君王弃叶落难归根——被贬死的名臣(4)

第33章 但遭君王弃叶落难归根——被贬死的名臣(4)

小说: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作者:史荣昕,蒋焱兰

真宗赶紧撤了寇准的宰相职务,让他到陕州去当了知州。这年寇准45岁。13年后,58岁的寇准再次被真宗诏回朝廷任宰相。这个时候的北宋王朝已经千疮百孔,真宗皇帝脑血栓后,刘皇后把持了朝政,他的兄弟狐假虎威,鱼肉百姓,干了很多坏事。控诉皇后兄弟的案卷在寇准的桌子上越堆越高。寇准不畏强权,把刘皇后兄弟处死,为老百姓除了个大害。

刘皇后知道消息后对寇准恨之入骨,她和身边的近臣丁谓串通一气,内外勾结,极尽诬陷之能事,真宗又一次免了寇准的宰相。让寇准到相州去当刺史。相州离京城很近,刺史的官儿也不小。刘皇后心里还是很不踏实。等到真宗去世之后后,刘皇后便将寇准一贬再贬,从河南相州的刺史贬为湖南道州的司马,再贬到广东雷州的司户参军,流放到远离朝廷的荒野之地。

63岁时,寇准病死在雷州司户参军的岗位上。临死的时候他还往窗外看呢,他儿子说:“老爸,您就别看了,朝廷早就把您忘了!”

寇准说:“我是看天晴了没有,雨都下了好几天了,老百姓的庄稼别淹了!”

40多年的宦海生涯,寇准从“寇巴东”到枢密院直学士,到堂堂的宰相。这一生历尽坎坷,最后从高处不胜寒的相位一直跌落到小小的司户参军。但他刚直的性格,为民请命的精神,却流芳千古。

褚遂良:权力斗争的殉道者

褚遂良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博学多才,直言敢谏,非常受到朝廷的器重。太宗临死时,他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这位一代忠良名臣,同时也是一位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大书法家,他的隶书和楷书,1300多年来享誉不衰。由于曾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掌权后,他被贬他乡而死。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籍贯浙江钱塘。他的老爸褚亮在当时很有名望,当时正任散骑常侍一职。

隋朝末年战乱四起,唐王李渊的军队打进了长安,在618年建立了唐王朝。这一年,褚遂良还在甘肃。他的老爸褚亮因为和杨玄感是朋友,总在一起喝点小酒什么的,杨玄感造反后,褚亮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薛举在兰州称帝,褚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则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和呈奏案章什么的。

在唐朝建立之后,薛举是第一个敢于太岁头上动土的人。他占据了甘肃的大部分地区,还想夺取京城长安当天下的老大。但他从西北向长安推进时,却突然病死,他的儿子薛仁杲继承了他的事业,但这个薛仁杲和李世民比可就差得太远了。因此,618年阴历十一月,李世民包围了薛仁杲驻扎在泾州的营寨。薛仁杲的部下一看肯定要失败了,就哥哥喊着弟弟,弟弟喊着老爸纷纷跑到唐军这边,薛仁杲也不得不投降。随后,他被押往长安处决,而他手下的人都被收服在李世民的麾下,成为唐王朝的臣民。褚遂良就这样进入了李家王朝,开始了他作为政治家的生涯。

最初,他是在秦王李世民那里做铠曹参军——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掌管军务的位置。从这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褚遂良是重用的,而能得到李世民的重用,也说明了褚遂良一定是个很有才干的人。

公元621年,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建立了天策府。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也就在这一年,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他们受到了前所没有的礼遇,以至于人们把能够进入文学馆,称为“登瀛洲”。褚遂良的老爸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员,主管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是书法,在欧阳询与虞世南两位大师的指导下,他的书法更是出类拔萃,尽管他的年龄比他们要小一辈。他在初唐的名气不仅不比他们差,而且具备了欧、虞二人所不具备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名望。

另外据《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的记载,弘文馆的日常事务,就是由褚遂良来管理的,当时人们把他称作“馆主”。像这种尊称,在以前是没有的;在他死后,为数也极少。

高祖武德九年(626)阴历六月,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随后被立为太子。阴历八月,李世民登上了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从此以后,“贞观之治”驰名于世。

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在门下省设立起居郎二人。贞观十年(636),曾为秘书郎的褚遂良在这时又出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剑桥中国隋唐史》在提到唐太宗时,曾这样写道:“太宗的许多公开的举止,与其说是似是出自本心,倒不如说是想得到朝官——尤其是起居注官——赞许的愿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褚遂良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至少,他在某种意义上督促了皇帝在有所做为时,应该考虑到会留给人们一个什么印象。

《唐书》记载说,有一次李世民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东西,皇帝本人可以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不行不行,我干这活就是这样,不可以让皇上检查工作的。这是规矩。”

李世民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

褚遂良回答说:“当然了,您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写下来的。打个比方说,如果您打老婆什么的,我都会记下来的!”

李世民点头:“我明白了,大唐朝我最怕的人就是你老褚了!”

褚遂良:“你管我叫老褚,这事一会儿我就记上。”

贞观三年(629)末,唐太宗下诏书,想把隋未战乱时期的战场改修为庙宇,一是超度在战争中的亡灵,二则是纪念战役的胜利,刻石立碑以铭记功业,并颁布了负责这件事的人的名单。名单中,除了虞世南、李百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以外,还有年仅33岁的褚遂良。在唐太宗大败宋金刚的晋州立慈云寺,寺碑就是由起居郎褚遂良写的,可惜这块碑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也不知道让谁偷去砌院墙了。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曾广泛收集王羲之的法帖,天下人争着献上领赏。可是如何鉴别真伪呢?褚遂良对王羲之的书法是最为熟悉的,他可以丝毫不爽地鉴别出王羲之书法的真伪,使得没有人再敢将赝品送来邀功。褚遂良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李世民的极大欢心与信任,于是便将他提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李世民每有大事,几乎都要问问褚遂良。褚遂良也确实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贞观十八年(644),作为黄门侍郎的褚遂良开始参予朝政。随后,他被皇帝派往全国各地,巡察四方,直接可以罢免官吏。正在此时,他老爸褚亮死了,他不得不暂时辞去黄门侍郎之职。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的得力助手马周死了,褚遂良才又被起用为黄门侍郎。这一年的阴历九月,他就被提升为中书令,接替了马周的位置,成为继魏征之后,与刘洎、岑文本、马周、长孙无忌一样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臣。

贞观二十三年(649),病重的太宗在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二人说:“你们二人的忠心我最知道了,我的身后之事,就托付你们二位了。好好辅佐我的儿子吧。”

贞观二十三年阴历六月,20岁的李治当了天下老大,他就是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就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第二年,又升为河南郡公。但是在实际上,李治可能并不喜欢褚遂良这位托孤大臣,所以后来找了个理由把他贬为同州刺史,由柳奭取代了他的中书令的位置。三年后,高宗又把他召回身边,征拜为吏部尚书,同时监修国史,加光禄大夫,又兼为太子宾客。653年,又升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

公元640年前后,只有十几岁的武兆进入后宫,成为太宗的“才人”(第五等妃嫔)。她的美貌与才情不仅得到了年老的太宗的喜爱,也得到了年轻的太子的爱情。太宗死后,公元654年左右,曾经一度削发为尼的武兆成为李治的妃嫔,并被封为“昭仪”,得到高宗的宠信,也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

655年,在是否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斗争中,褚遂良与另一位元老重臣长孙无忌强烈反对废黜王皇后。根据新、旧《唐书·褚遂良传》的记载,高宗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以及褚遂良进官商议废后和立后的事情。

褚遂良当时的态度很坚决,他将官笏放在台阶上,同时也把官帽摘下,叩头以至于流血。坚决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他的行为使皇帝很恼火:“这个老褚真是的,我们家的事情你操那么多心干吗呀!来人!把他拉出去!”

而老滑头李勣则说:“是呀,这是陛下的家事,还是陛下说了算。”

这场斗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对立的两派,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区的贵族利益集团。李唐家族从六世纪初期兴起之时、就与集中于中国西北地区(陕西和甘肃)的许多大家族建立婚姻纽带,形成所谓“关陇集团”,而他们自西魏以来,就已在北方形成统治阶级的核心。

像反对废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人,便是关陇集团中的成员。而支持武则天的那一帮人,却出身于其他地区,或是商人,或通过科举制度而进入官场,他们是“山东集团”的成员。这样,武则天与王皇后之间的争斗,就不仅仅是宫廷内部的简单争斗,而是反映了两个政治集团之间争夺最高政治权力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以山东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武则天终于在655年的阴历十月被册封为皇后,褚遂良也被新皇后赶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第二年元旦,武后的儿子李弘(652—675)被立为太子。新册封的皇后,不失时机地向反对她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王皇后与萧淑妃被残忍地害死了。657年春天,她将褚遂良调到离京师极远的今广西的一个州去任都督。而同年晚些时候,武则天则与许敬宗、李义府一起,诬告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缓与在广西的褚遂良共谋反叛。

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贬。这一次是被贬到中国本土以外的河内西南一带。褚遂良在绝望之中,写了一封信给高宗,向他求情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与太宗效劳,最坚决地支持高宗继位等等,结果仍是无济于事。

659年,禇遂良在流放之中死去,时年63岁。在他死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武则天等人还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直到神龙元年(705),也就是褚遂良死后46年,他得到了平反。天宝六载(747),他作为功臣,得以配祀于高宗庙中。德宗贞元五年(789),皇帝下诏,将褚遂良等人画于凌烟阁之上,以示他与唐初的开国英雄们有同样的功劳。

喜欢《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吗?喜欢史荣昕,蒋焱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