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 > 第15章 让下属甘心为你服务——韩非子的领导术(1)

第15章 让下属甘心为你服务——韩非子的领导术(1)

小说: 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      作者:秦榆

如何更好地驾驭下属,是古今中外每个领导者面临的问题,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其论著中有多处精彩的描述,韩非子强调领导下属要从情、义、利等方面去着手,另外还应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使之更好发挥下属的才能。

1.收买下属的心要用不同的方法

[原文]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大意]利益在什么地方,民众就归向什么地方;宣扬什么好名声,士人就拼命为之奋斗。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爱财,有的人爱美色,而有的人只在乎好的名声,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来说,摸清下属的喜好,用利益来拉拢下属,便是每个成大事者必备的手段。

张作霖在1917年进驻奉天以前,谈不上用人之道,统治土匪出身的狐朋狗友,靠的是所谓“江湖”义气。众人与他臭味相投,患难相交,又都是“绿林兄弟”,其中较有名的有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等。这些人出生人死,为张作霖卖命,立下汗马功劳。

进入奉天后,张作霖大肆网罗人才,他深知以前的帮兄帮弟,打家劫舍、冲锋陷阵没说的,但匪性难改,办大事不行。于是,张作霖极力寻求文武人才。其后有一批曾受过洋学堂军事教育的文武人才投到他的门下,如袁金铠、王树翰、王永江、刘尚清等,这些人为张作霖出谋划策,起到了智囊团的作用。杨宇霆、姜登达、韩春麟、常荫槐等受到洋学堂军事训练的人后来成为张作霖手下的得力武将。

原来为张出生人死的哥儿们对张作霖任用的新人颇不服气。一次,王永江逮捕了一名无赖军人宋某,为此,汤玉麟纠集了一伙人找到张作霖。汤玉麟说:“天下是军人用枪杆子换来的,王永江凭什么功劳高高在上,来管军人。”张作霖大怒,骂道:“枪杆子能打天下,不会治天下,你们懂得什么?给王永江牵马扶镫都不配。”

张作霖统治众人的手段主要靠权术,靠江湖“义气”,靠这种权术使部下服服帖帖,甘愿为他卖命,成为他坚实而牢靠的靠山。由于他善于玩弄权术,使他在土匪中有极高的威望,使他成为这帮人的当然的领袖。

在笼络下属的本事上,蒋介石比张作霖做得更绝。他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许多人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凡是少将以上的长官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四菜一汤,简朴之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采用这种陪客的家宴方式显得更加亲热。

蒋介石请部属吃饭后,总要合一张影。他与孙中山有一张合影,孙中山先生坐着,他站在孙先生背后,他与部属合影也摆这个模式。他常对众人说:“叫我校长吧!你们都是我的学生。”如果不是黄埔学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七期登记吧!”这样就提高了部属的身价。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他很懂得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连其父母的生日也记得很准,往往在他提起某将父母的生日时,使该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出来了,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

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就成了蒋的“依靠”。

蒋介石的得力干将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了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送去了10万金圆券的寿礼,并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仪式。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因为陈诚因病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视其为战争取胜的依靠,让杜为他拼命死战而已。

蒋介石对部属很能具体对待,爱官的给官,爱钱的给钱,爱地盘的给地盘。像陈布雷这样不爱官、不爱钱的旧知识分子,他又区别对待,在陈布雷50岁生日时,为陈书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大字,并附书:“战时无以祝寿,特书联语以赠,略表向慕之意也。”

蒋介石这一招起到很好的效果。“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字出自诸葛孔明的名言,陈布雷接到蒋介石亲书的这八个字,感慨万千。他常说:“蒋先生给我这八个字,使我特别感奋!淡泊为立身之本,宁静为处世之要,淡泊则与世无争,宁静则坚忍不拔,和我平日自勉正直平凡相表里。能守正,则不致为环境所左右,他物所引诱,自然宁静;甘平凡,则透彻了解本身之能力志趣以谋对国家社会作适当的贡献。”

平平淡淡的八个字,使陈布雷认为蒋介石对他“知其最深”。

陈布雷兢兢业业为蒋效力,在蒋家王朝日落西山时,陈布雷以自杀表示了他对蒋的忠诚。

即使在遗书中陈布雷还说:“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任何痛苦均应承担,以期无负教诲。我心纯洁质直,除忠于我公之外,毫无其他私心。”

蒋介石十分重视网罗社会名流,他赞成刘备三顾茅庐得到孔明。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亲信黄郛向蒋推荐了杨永泰,黄对蒋介石说:“海内有奇才杨畅卿先生,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我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

蒋介石立即约见杨永泰,二人纵谈国内外形势,分析统一的谋略,杨洋洋万言,深得蒋的赞许;蒋则以为遇到了天下奇才,心中暗喜。

蒋请杨作为自己的智囊,杨再三推辞,蒋效法刘玄德三顾茅庐,才请出杨永泰。

杨永泰出任蒋幕僚长,蒋以宾师之礼待之,事无巨细,都与杨相商,言听计从,二人常常彻夜长谈,如晋桓公遇管仲一样,如鱼得水。杨永泰得蒋知遇,十分感激,死心塌地为蒋出谋划策。

杨永泰的大红大紫,引起陈立夫系的强烈不满,陈立夫的“中统”勾结“军统”将杨枪杀于武汉。

杨永泰临死之时,左右问其遗嘱,杨永泰说:“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去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遂。国祸方长耳。”

就这样,蒋介石笼络了众多的下属作为他的依靠,也成为他发家的重要原因。

2.用好下属的长处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原文]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

[大意]天下有三项必然的道理:一是智慧总有办不成的事,二是力气总有举不动的物体,三是强壮总有胜不了的对手。

韩非子以上的三句话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其精髓,那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其所长,有其所短,如能发掘人之长处,则能发现更多的人才;如不见人之所长,只寻人之所短,将认为人才缺少甚至无才。因此只视人之所短,则不知才;能发现人之所长,则人才来源不断。

“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事实上,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

世上不会有全才,也没必要有全才,用人者只要做到用人之长,避其之短,才能真正地统领下属,让下属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夫人之材,各有所宜,虽周孔之材不能偏为人之所为,况其下乎?固当就其所长而用之。”这话说得好,说得妙!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作为领导不能只把眼光都盯在人家的短处上,“当就其所长而用之”。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历史上、现实中这样的教训不知有多少。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雄才大略的曹操曾下了一道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在国外,与曹操之宏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高山之下必有低谷”之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名叫格兰特的将军,此人军事才能杰出,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好酒贪杯。当时的情况是,林肯看到只有他是一位帅才,虽有缺点,且很明显,但他人的才能无法与之相比,于是便力排众议坚决任用格兰特。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呢!”格兰特的上任,决定了战局的胜利。在他的统帅下,美国南北战争出现了转折,北军很快平定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

有短之存,必有用短之术,关键是将短用到正需要短的地方,此即所谓“短中见长之术”。《贞观政要》记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短中见长之术。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

有位厂长既善于用人之长,又善于用人之短。比如: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安排他去当质量检查员;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安排他去考勤;脾气太犟、争胜好强者——安排他去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婆婆妈妈爱注重细节者——安排他去抓劳保;能言善辩喜聊天者——安排他去搞公关接待。

一般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有长。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

清代思想家魏源讲过一段这样的话:“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中国智慧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不才”都被我们用这样的“见长之术”研究一番,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起来?会有多少百里马变成千里马?观念与眼光一变,到处都会充满生机。

要谨防“以短掩长”。有的人之所以被人视为“无长”、“无用”,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没有看到人才的真正本事,因此,使用人才,还有个“发掘”的任务。要知道,晶光闪闪的水晶石刚从土里刨出来的时候,是一块黑乎乎的东西,只看表面,准会把它当废物扔掉。

唐代文学大家柳宗元写过一篇文章叫《梓人传》,说是有个木匠,家里什么工具也没有。去看他的床吧,床腿坏了,也没有去修理。这么一来,邻人四舍都说他是一个无才之人,徒有一个木匠的虚名。后来,这位木匠去负责营造一座大型建筑。只见所有的木匠都听他指挥,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效率高,质量好。待到一座巍峨的宫殿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人们才面对平日看不上眼的木匠,个个目瞪口呆:他就是那位连自家床脚也不修一修的穷木匠吗?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有的人真是藏龙卧虎,不显山不露水,最易被人视为无用的人、少才的人、不才的人。

作为用人者,切勿轻易得出结论,说某某无用,某某废物。“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以短掩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短掩长是只见泡沫,不见江流。以短掩长是用人的大忌。

卡尔森出身于公务员家庭,1968年从斯德哥尔摩经济学校毕业后,进入温雷索尔旅游公司从事市场调研工作。三年后,北欧航联买下了这家公司。卡尔森在旅游公司先后担任了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司总经理。由于他经营有方,这家公司到1978年已发展成瑞典第一流的旅游公司。

1978年瑞典航空公司出现危机,无力偿还债务,北欧航联即任用卡尔森为该公司的总经理,他调任总经理不久,即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订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

卡尔森将中午班机的票价减了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这样一来,顾客们在机场外面扎起帐篷,等候空座。卡尔森主管下的第一年,瑞典航空公司即扭亏为盈,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

1980年整个北欧航联都出现了危机,此时董事会就想到了卡尔森。当年北欧航联起用卡尔森在总公司主管民航事务,1981年起用卡尔森任总经理。

卡尔森上任后,大胆改革,除下放权力外他还翻新飞机,把飞机的走道加宽,给订飞机票(价格较高)的商业旅客安排较好的舒服的座位。并把企业分成规模不等的利润包干中心。短短二年时间北欧航联在大多数航运公司亏损的情况下扭亏为盈,获得生机。

然而卡尔森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董事会有些董事十分不喜欢他。就个人作风而言,卡尔森自称是个“有表现癖”的好出风头者。声称“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在表演亮相”。一些同事对他动辄对报界发表谈话的夸夸其谈的作风大为不满。他曾要求将公司改名为“斯堪的纳维亚皇家航空公司”,觉得这更符合这几个君主国的国情,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董事会的第一副董事长反唇相讥:“你自己是不是也想改名换姓?”尽管这些人不喜欢卡尔森,但只要卡尔森能为他们赚钱,他们还是愿意让卡尔森当总经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没有十全十美的。但短处运用得当会成为长处,而长处用错地方会成为短处。关键是扬长避短,另外只要短处无碍大局,就不必计较。

3.上司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不以貌取人

[原文]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以愚其君,必也。

[大意]只根据看到的来判定好坏,属下会掩饰自己不良的行为来欺瞒领导者,这是必然的。

作上司无疑是要有一定的“城府”,绝不能让下属把你的喜怒哀乐看的太通透,否则就很可能为颇有心机的下属所算,上司喜怒不形于色,不是故作神秘,不是假装深沉,而是一种领导成熟的表现,一种优秀的领导魅力。

事实上,上司的喜怒不形于色一定要是基于工作上的原因。

假如你是公司的一位中层领导,在公司里,当你压力不大、下属积极努力工作、你平时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可做时,不要以为这是种“福气”,就此享受清闲,要多利用空闲的时间翻看以往的记录,找出纰漏,进行改善。

要时刻留意其他部门的动态,凡遇到与你有关的部门请你帮助时,应毫不犹豫地立即答应,千万不要推诿。

要多关心下属,尽量抽出时间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难,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对你心怀感激之情。

假如你所做的一项计划书得到更高一级的上司的欣赏,并在董事会上得到董事的一致赞许,认为这是一项有远见、有创新的设想。这时你不要春风得意,喜形于色,要表现出谦虚的态度,防止惹来众人的妒忌。

有些人包括你的下属,同事甚至上司表面上会阿谀奉承你,甚至扮作你的知己和倾慕者。更有人会锦上添花地对你说:“你现在是公司的大红人了,在你飞黄腾达之日可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啊!”“凭你的聪明才智,总经理这个位置非你莫属了。”聪明的人这时会很理智,不会被美丽的谎言冲昏头脑。告诉他们:“不要夸大其词,公司里的人才多着呢,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许多东西需要学。”

喜欢《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吗?喜欢秦榆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