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广告狂人江南春 > 第12章 “阳光的一代”新富人:从“神话”到“帝国”(1)

第12章 “阳光的一代”新富人:从“神话”到“帝国”(1)

小说: 广告狂人江南春      作者:刘洪飞

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股票市场获得了成功,包括江南春所佩服的陈天桥。为了把公司做得更大,江南春想到了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

很快,江南春精心编织的分众传媒上市故事正式拉开了序幕,纳斯达克也见证了这个“变态”的中国人的辉煌。

2005年7月13日,江南春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敲响了开市之钟,分众传媒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显而易见,这不仅仅是分众传媒的上市之钟,更是给聚众传煤敲响的“警钟”。

一、海外融资创造财富神话

2005年7月13日,是江南春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分众传媒”以每股17美元的发行价在美国成功上市,他多年的梦想就是亲手敲响纳斯达克开市的钟声。有趣的是,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并没有国内股市的那种大铜钟,只是一个小按钮。

江南春轻轻一按,开盘价就出来了,到收盘时这支股票的总市值已达八亿美元!

江南春创造了广告人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他拥有“分众传媒”39%的股份,身价3.12亿美元,远远超过数字英雄张朝阳!

1.大洋彼岸“爽”一把,破了纳市多项纪录

轰动一时的几只中国概念股,如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网和亚信等上市急先锋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获得了成功,刺激了江南春。为了把公司做得更大,江南春想到了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为分众融资。

2005年8月19日下午7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江南春和公司CFO两人悄悄地南下香港,分众的上市之旅在香港启程,因为分众的大股东、上市主承销商、账簿管理人高盛亚太总部在那里,江南春将在香港接受上市前最后的“辅导”。

前些年,丁磊、张朝阳、王志东、王雷雷等仰慕纳市的老总,都走过这条辛苦路。

“14天,见了300多个投资者,其中70多场是一对一的,身体受得了,喉咙还受不了呢!”江南春一路演讲,一路含“金嗓子”,“还是陈天桥聪明,让唐骏去干这个活。”盛大上市前几个月,董事长陈天桥从微软挖来了唐骏,上市的时候唐骏带队路演,陈天桥坐镇上海遥控。

辛苦是一样的,但江南春的收获比前辈们都要大。

由于认购活跃,上市前一晚,分众将首次配股价格从原定的14美元至16美元提高到了每股17美元,发行1010万股,融得1.72亿美元,这也是中国概念股在纳市首轮融资额最高的一笔,之前的纪录是盛大之前一年5月圈到的1.52亿美元。7月22日,分众收盘价涨至18.5美元,总市值约7.4亿美元,相当于60亿元人民币。

江南春的另一个意外收获是,受邀成为第一个按晌纳市开市电铃的中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老总,7月14日9点半,江南春在大洋彼岸“爽”了一把。

本次分众传媒的融资总金额达到历年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股票之最,共发行1010万股,创造融资1.72亿美元的纪录,之前的纪录是盛大2004年5月圈到的1.52亿美元。

当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分众在招股说明书当中每股14~16美元的定价最终被每股17美元的发行价超过,证明了投资者对分众公司的看好。按此价格计算,分众初次融资的总金额已经刷新了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圈钱纪录。”高盛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充分表明国外投资者渴望介入高速增长的中国广告市场。

?当时,纳斯达克将分众描述为“中国户外视频广告市场的领导者”,有人甚至这样预言:“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志着中国广告行业进入分众时代,广告主的媒介投资更趋向专业化和理性化。”

由于认购活跃,发行当日分众股票跳高2美元,以19美元开盘,收市于20.20美元,首日上涨18.8%。按照当日收盘价计算,其市值已逾8亿美元,超过了3家在香港上市的户外媒体股票—白马、媒体伯乐和通成的市值总和。

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是许多企业家梦寐以求的,江南春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做到了。因为一颗年轻的“虚荣心”而走上文学青年道路的江南春,在用并不流利的英语“例行”着上市前的发言时,内心是多么的自豪和激动。

“我觉得那一刻代表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了国际舞台。”江南春说。

2.轻轻一按:打开一个新的广告媒介时代

是什么使分众能够打动美国资本市场呢?

运筹帷幄的江南春很清楚分众传媒区别于别人并且很有说服力的四大特点:第一,高技术的表现能力,和电视广告差不多;第二,受众“分众化”而不是“大众化”,针对不同的楼宇和不同的人群;第三,在特定的时间内播放相对应的广告;第四,强制性接受,在等电梯特定的空间内只能看液晶广告。楼宇液晶广告的这些特点是企业客户感兴趣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产品广告能够准确地到达目标受众。

江南春精心准备的这四个理由,加上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已经带给分众的滚滚利润,江南春相信他的这种商业模式一定会打动美国资本。

而最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自言英语不过关的江南春,这一次终于在华尔街投资者的面前顺利通过了。

上市准备看似一切顺风顺水,其实事后江南春还是对笔者说:“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非常担心,毕竟分众模式当时在美国是没有的。”

“虽然美国方面也承认了这个模式非常好,我也解释了这个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和成功,可他们仍然疑惑为什么这样好的模式在美国却没有成功,在他们的思维里,他们认为这个模式应该先由美国创造出来然后成功了再拷贝到中国,这是常规的思路吧,因为的确互联网这个行业在美国发展得比较快。”

对此,江南春的答案是:“我想这个和中国本身的特点有关。这个业务在美国没有用,因为没有人等电梯,美国是人少电梯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在中国才能发展起来,统计数字表明每人每天等电梯时间是10分钟,而在美国是不存在的,这个差异就表明了这个市场在中国更加有利,和美国合作的过程中让他们理解了在中国的这些情况,我们准备了非常多的数据,要说服他们也是非常充分的,所以路演的整个过程还是非常顺利的。”

纳市上那轻轻的一按,江南春实现了其打造“中国广告传媒第一股”的目标。这也是中国纯广告传媒企业第一次走向海外证券市场——一个新的广告媒介时代也就此诞生了!

“又兴奋,又紧张!自己事先写好而且反复背诵了英文演讲,结果还是忘记了一句。”7月22日,已经回到上海的江南春告诉了世人这个小秘密。

原来,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国际投资者,江南春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意外却发生了。

江南春说:“天天去练,就像电视剧一样。我准备了大概20遍,最终站在这个舞台上还是漏了一段,一段讲完之后,突然有一句想不起来的时候,我就主动跳过去,现场是没人听出来的,但是我自己知道漏了一段。”

虽然在演讲时忘了词多少有些可惜,但江南春很明白,纳斯达克的投资者们看重的绝不是你的英语好不好,而是你的企业能不能带来高回报。

面对挑剔的美国人,江南春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

江南春为了上市特地准备了一个短片,不断播放着广告的液晶显示屏主要针对的是写字楼里的企业主和白领。用生动的视频广告代替呆板的平面广告,江南春采取了这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然后以一句“我创造了一个白天除家庭以外的全新的电视市场”结束了分众上市前的最后一次登台“表演”。

一个人只要有追求荣誉的欲望,就不可能没有虚荣心。力争完美的江南春对自己在上市过程中面对投资人的“表演”不甚满意。

但势不由人、瑕不掩瑜,分众传媒上市后的股票涨势让众多分众投资者完全无视于江南春的“遗憾”,而大呼“过瘾”。

3.32岁的亿万富豪

分众上市过后,带着“遗憾”的江南春从美国飞回了上海,疲惫不堪的他江南春此时身价已达1.92亿美元,在2004年胡润百富榜上可排39位。

此时,已是亿万富豪的他却年仅32岁!

然而,上市不是终点,野心也在继续,江南春的梦想依然向着远方灿烂的光明未来而呼唤。

他清楚地知道,高峰不是顶峰。新进入者的不断涌现,各种资源消耗持续增加且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分众新模式也必然逐步走向一个微利时代。竞争优势不仅仅是企业自己创造与标榜的所谓“核心竞争力”,而更要求投资者认可、接受并且为此付出“真金白银”。分众如何才能保持住优势,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光临”?下一步他与分众又将怎样继续修炼“御敌内功”?

上市不是终点,江南春知道,等待自己的还有很多。

2005年7月22日一早,在上海兆丰贸易大厦见到江南春的时候,包括前台小姐的许多分众员工都还没有上班,而就在前一天深夜,江南春刚刚从广州赶回上海。

其实,这对江南春来说,实在是属于非常正常的作息时间。

上市的辉煌历历在目,但成功和财富并没有使江南春的生活有太大的变化。

车是2000年买的,房子是2002年买的。分众把江南春锻造成为亿万富翁,但他的工作仍旧是一如既往的辛苦和忙碌。

江南春对笔者说:“所谓变化只是原来是早上9点工作,晚上1点多休息,现在是早上8点工作,晚上2点多休息。”

美国上市归来后,江南春发现自己当月的手机费支出竟然达到创纪录的15000多元,这不得不归功于虞锋聚众传媒的“贡献”。

趁江南春在美国为上市冲刺而分身乏术时,虞锋率领聚众展开了一轮接一轮的猛烈攻势。聚众与分众的竞争已经从圈地上升到互挖墙角,同时还在媒体上展开口舌之争。所以,一从美国上市归来,江南春根本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便投入到指挥“战友们”迎接与聚众的战斗中。

上市归来,没有变化的是忙碌。

二、“跑马圈地”做大分众:视频媒体的双寡头之战

资本的不断进入,使得企业在进行“跑马圈地”时,能量变得非常强大。2006年的江南春,最得意的事情便是并购老对手聚众传媒,至此,中国楼宇视频广告市场的老大和老二,出人意料地宣布结成一家。

至此,江南春完成了一个行业整合与版图布局——分众传媒这一“眼球经济”帝国雏形立现!

1.关于并购:“第一次见虞锋就很愉快”

2005年底,分众传媒的市场份额达到75%,另25%则由后进者聚众传媒分食。尽管如此,面对同质化竟争,江南春看到“非理性成本的上升,在客户方面有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出现,损害了双方的利益”。

其实,分众与聚众自他们成立之日起,就是一对天生的对手。无论是江南春,还是聚众传媒的创始人、CEO虞锋对此都心知肚明。当一个商业话题把分众与聚众放在一起时,竞争是话题的主旋律,并充满了火药味。

2005年9月,在投资方的极力撮合下,江南春与虞锋第一次见面,但在双方合并的价格上出现了很大的出入,分众传媒最初对聚众的评估报价为2亿美元,而聚众则认为3亿美元是可以接受的价格,第一次谈判结果是大家不欢而散。

江南春告诉我们,虽然外界早已把分众与聚众说成是一对剑拔弩张的敌人,但他本人与虞锋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05年10月,一次很偶然的活动上。也就是在市场份额名分之争与行业标准之争之后,分众收购框架媒介的关口。

江南春把这次非正式的见面描述为“很愉快,没有外界所说得那样狭路相逢”。

“我们俩都是上海人,有着很多共通的话题,对产业我们也有一些一致的看法,都认为合作要好于竞争”。

此次见面之后,在一些朋友的撮下,江南春与虞锋在11月底进行了第二次见面,“对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了讨论”。江南春回忆道,他与虞锋大概用了三次见面就基本达成了“一些框架上的认识”,而对于一些法律上的细节问题则主要交由双方的律师进行具体磋商。

“我们两个都是文科生,谈判很大方向化,宏观化,基本上没有过多地谈论具体的数字问题。”

2006年1月8日,分众传媒宣布以9400万美元现金、2.31亿美元股票共3.25亿美元的代价取得聚众传媒100%的股权。聚众传媒CEO虞锋以持有分众传媒20%的股份加人分众传媒董事会,并与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共同担任联席萤事会主席。

而就在分众收购聚众的消息发布前的几天里,坊间就开始流传着此次收购的传言。但对于这一传闻,很多人都持“不可能”的态度,认为这是2006年的第一个虚假流言。

但有着诗人之称的江南春显然比常人更具有想象力,“我们彼此之间充满了对竞争对手的敬重,分众与聚众的整合对股东价值有利,对行业的发展有利。”

此后,江南春总是在语言表达中有意无意地将此次100%的“收购”说成“合并”,对此,江南春认为,分众与聚众都是有能力,有竞争力的公司,只是很理性地“走到了一起”。

但无论如何,双方的合并也预示着江南春已经将中国的户外液晶媒体市场,全部揽入自己的怀中。

业内人士认为,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的整体崛起态势,不仅显示出一系列新的媒体产业的成熟,更重要意味着媒体与资本结合的全新角度的认知与诠释。

据分析,此次与聚众的“合并”将会给分众带来几大好处,第一,竞争所增加的非理性成本将得到压缩;第二,双方价格战所造成的损失也会得到遏制;第三,今后分众的精力将集中在投资者的回报率上。

随后,意气风发的江南春开始构建自己曾经所设想的商业模式,诗人出身的江南春得意的说,“我们所倡导的分众型生活圈媒体群正在从畅想变为现实。”

这位年轻总裁的商业梦想,是否还能一如他的资本之旅那般幸运,让人拭目以待。

2.刷新国内媒体业并购纪录

相对于分众传媒,并购聚众是对竞争对手最好的消灭。因此,可以说?交易完成后,国内媒体并购规模纪录再一次被分众董事长江南春刷新。

曾经打了两年嘴仗,本是针尖对麦芒,甚至在几个月前也还是誓不两立的分众与聚众,转眼间成了“亲戚”的突然并购,让业界一片哗然。

分众的商业模式在海外市场早有先例,对分众来说,与其把自己包装得独树一帜,不如强调在中国的“鳌头”地位。收购框架媒介,奠定了分众在楼宇电视广告领域不可撼动的“龙头老大”地位。

整合聚众,分众楼宇市场占有率达到98%,结束了“圈楼运动”,使分众在不可避免的市场份额竞争中占有巨大优势,也有利于楼宇广告合理价格的形成。

而且仅2005年一年分众的营业收入就达到6亿元人民币(合并聚众前),相当于国内最大的省级卫视——湖南卫视的营业规模。

喜欢《广告狂人江南春》吗?喜欢刘洪飞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