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风起云涌太平洋 > 第4章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美博弈(2)

第4章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美博弈(2)

小说: 风起云涌太平洋      作者:伟达

当时的美国,适逢中期大选,反对派在中国问题上大做文章,用两个问题攻击奥巴马总统,一是认为奥巴马政府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太宽容,二是政府在中国企业蚕食美国国内工作机会问题上太软弱,因为这两个问题使得美国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低迷。反对派还举例说,美国国内最走俏的电子产品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是在中国大规模生产制造再返销美国的,这样导致国内损失工作岗位。

美国那边提起事端,但是国内还不时叫屈,当然这与其国内的“选举文化”有关。而中国这边,则可以观察到社会近年来逐渐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即,一方面,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都反感、抵触来自美国和西方的指手画脚,所谓“中国不高兴”,因为没人喜欢被颐指气使;另一方面,国内又有许多人希望中国能成为美国一样的国家——对内民主法制普及,鼓励自主创新;对外则“风风火火走全球,该出手时就出手”。单从国家地位和利益的角度来讲,美国的对内对外的模式确实更加接近理想和尊严。如果中国真的成为美国这样的国家,这也带来了更高层面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世界会怎么样?资深的世界政治家和观察家如基辛格、李光耀等都不无忧虑地提出过类似的问题。

西方的不少执政者对中国的态度,也经常是两个阶段的不同态度。第一阶段的态度,是为中国与西方“不一样”感到忧患甚至恼怒,于是乎要搞摩擦,遏制甚至对抗,美国总统奥巴马无疑还处在这样的水平。他到了中国一趟,发现媒体及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度都与美国大不一样,回来就赶紧怂恿“谷歌”向中国政府发难。

第二阶段的态度,是经过仔细审视中国的情况,开始认识到其实中国按目前既有的不同于西方的路径和体制发展,在国际社会的表现中庸平实一些,是符合自身的实际利益,虽然在一些事情上也存在小问题,但是总体是以加强合作为主。例如,德国就是如此。

其实,对中国来说,发扬自己的传统睿智,结合美国与西方的现代实践,开拓出一种更有理、有力、有节的创新境界,才应该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方向。无疑,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不断发生的变化以及产生的两个节点,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以“阿拉伯之春”为代表的专制统治危机以及以西方经济衰退为代表的民主社会危机,就是人类文明在发展道路上正同时面临的两场危机“节点”。而这些给中国的启示就是,必须对发展中的“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提升。

发达国家方面,目前欧元区陷入债务违约和经济衰退的连锁恐慌之中,高福利的模式遭遇重大质疑和挑战。美国自己也面临衰退的危机,巨额国债缠身,金融经济的贪婪与武力的四面出击耗费天量财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不来,无法有效解决就业难题。

发展中国家方面,发展体制与综合平衡的难题依旧突出,许多是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影响、束缚以及身处统治地位的既得利益集团目光短浅,对现代化发展的初级成果沾沾自喜,不思更大的突破进取,忽视人民意愿,导致贫富悬殊、腐败肆虐、民怨沸腾。

实践告诫我们发展不能止步,人类迄今为止所采纳过的各种社会形态,都还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危机,除非是在乌托邦的幻想之中。换一个思路,如果我们把各种危机看作是发展的必然组成部分,就可以不断开拓出如何处理应对危机的最佳机制与选择。这样的发展思路与态度才更加科学、务实。

从2011年初开始的阿拉伯国家人民争取民主自由浪潮,已荡涤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目前正在叙利亚国内发展,所到之处,专制强人灰飞烟灭。尽管有不同舆论或立场,试图把阿拉伯人民对新型国家治理方式的追求,描述成石油资源之争,西方国家煽动颠覆,抑或穆斯林内部宗教矛盾纷争等导致的后果,但是却不能不注意这些国家国内存在的问题。

西方国家开始对“阿拉伯之春”的态度是犹豫、暧昧,后来转而成为明确支持与介入。但西方仍然只是外因,最后从地面攻入利比亚首都,让强人卡扎菲政权土崩瓦解的,是组织松散但顽强作战的利比亚人,是鼎力支持他们的利比亚百姓,他们才是历史杠杆的真正撬动者。

如果说政治上的民主与专制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矛盾,那另一大矛盾就是经济平等还是贫富差距悬殊。西方国家在普遍较好地确立了本国内部的民主权利之后,在解决经济平等问题上,借鉴社会主义的某些思路,如推行社会福利和全民保险等举措。但是,福利社会是个双刃剑,缺乏基本的福利保障,会损害社会平等与社会稳定;全面的高福利又会大幅增加政府补贴及债务,并催生懒人和高消费社会,削弱整个社会的经济竞争力,最后可能导致政府入不敷出,从而出现金融泡沫、深刻的经济衰退或滞涨。

所以,最佳的方式就是在提供基本福利保障的同时,必须时刻不忘鼓励竞争和创造,因为竞争和创造是社会良性运作的最根本前提与保障。尽量维护公平竞争,推动教育普及,并有意识地认可和维护社会上存在着一个合理的竞争距离。盲目追求经济平等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荒谬危险的。所以,目前深陷危机的欧洲各国,都正在试图缩减政府开支与赤字,走出过度福利社会的阴影,同时增加对超级富裕阶层的税收,以抵制贫富悬殊倾向以及中产阶层的萎缩。

然而同样是面临危机,我们不难发现解决的路径可以是多样的。专制体制出现危机,往往会导致全民抗议及流血冲突,有时会导致民众揭竿而起,墙倒众人推;而民主体制出现危机,则可以沿循各种渠道加以化解,即使没有现成渠道,也可以通过和平机制加以探讨和确立。

专制体制往往会出现“治乱循环”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专制社会难有真正“治”的状态,即便是出现的“治”大多都是昙花一现,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简单的维稳,甚至是以粗暴的压制而获取稳定,因为统治者总是担心认真追究最后会引火烧身。长此以往,治标不治本,各种矛盾会被掩盖,而最终没有获得解决。时机一到,总体爆发,于是成为“乱”。埃及的穆巴拉克及利比亚的卡扎菲,最终就吞食了自己在过去几十年里一手制造的“乱果”。

在当下的情势下,谁能长久地获得“治”,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那么,到底如何走出国家治理方式的治乱循环?历史的洪流势不可挡,必将不断追寻更加合理的选择和答案。

而相比于争取民主的浪潮,民主本身的问题更富于挑战。2008年世界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其严重后遗症持续发酵蔓延,也为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发展前景蒙上了深深的阴影。现实的问题,不是到底谁能崛起,而是谁能有效避免崩溃。

于是目前在美国内部,关于文明走向有两大观点:一种是认为美国及西方文明本身问题严重,当各种隐患发育到临界程度时,不排除发生轰然倒塌式大崩溃的可能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西方的问题只是暂时的困难,可以调整克服。而不少非西方国家的问题却是致命的,真正会导致崩溃式危机。

前一种观点目前在知识界比较有市场,典型代表如哈佛大学历史学者兼教授福格森,他在即将面世的新著《文明:西方与其他》中高调警告,美国若不从现在开始就发展战略、价值观和习性结构等做出重大调整革新,则西方文明前途堪危。

后一种观点则在政界中依旧有代表性,比如在最近的美国共和党2012年总统大选候选人公开辩论中,有几个问题涉及中国。其中一位候选人认为除非中国进行重大改变,否则21世纪也不可能成为中国世纪。

福格森认为西方文明自1500年以来一直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其独具六大“法宝”竞争精神、科学革命、民主法治、现代医疗、消费社会和劳动道德。在其他文明还没掌握这六大秘密武器之前,西方的发展优势无以复加。比如在16世纪之前,中国人的平均富裕程度甚至超过美国人。但西方掌握六大法宝后就开始突飞猛进,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均富裕程度已高于中国人的20倍。

不过当其他文明开始学习引进西方这六大法宝之后,世界与文明态势随之也发生重大改变。比如在19世纪后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率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倍增,效果显著。约一个世纪后的1978年,中国也开始改革,开始向着现代化的目标大步前进,中国巨龙再次腾飞。

福格森表示,他的忧患并非其他文明发展的追赶,而更多是关于西方文明的自废武功,后继无力,原本自己的法宝现在却成了别人的法宝。比如,韩国学校的学年有效期长达220天,而美国只有180天。上海和香港学生的数学成绩远超同龄美国学生的水平,等等。

福格森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因为如果不是比创新,而是比持久,不是谁先出头得胜,而是谁更小心谨慎,那么东亚文明确实是在此方面独具哲学和文化优势。美国如果大幅衰败退却,其他文明则可能不战而胜。

另一方面,美国政界的乐观自信也非全无道理,因为福格森所列的六大法宝并非都易学模仿。如果民主法制也像发展经济那样容易复制,穆巴拉克的埃及与卡达菲的利比亚也不至于忽然就土崩瓦解了。民主法治不易复制有两个层面的意涵:首先是接受民主法治的观念体制已经不易;再者就是即使试图施行民主法制,结果也可能变异走味。

当然,不易复制不是不能复制。勇气、决心、远见和智慧等因素加在一起,才可以全面消化外来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把自身及文明进程更多地推向前进,这样就能使自身的发展更加持久。

喜欢《风起云涌太平洋》吗?喜欢伟达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