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84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10)

第84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10)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关于东北今后的形势,报告作了如下估计:从东北的情况看来,敌人是否还可能有新的部队来增援呢?大致上可以说:如果3月份还看不到蒋介石抽调大部队来的话,以后再抽调就迟了,也不可能了。敌人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后备力量。如果3月份还拿不出来,那就是说美国帮助他们组织训练的后备力量还没有成熟。4月份以后,东北我军要继续作战,华北、华中各个战场我军都行动起来,那时敌人在台湾训练的20个师,这一点点力量就不知道该投到哪个战场上好了。去年夏季作战以后,敌人调来东北增援的兵力并不是从他的后备力量中调来的,而是从华北、华中各战场上抽出来的,或者就是些未经训练装备的新兵,这也说明敌人的后备枯竭。报告号召东北我军一定要谦虚谨慎,向关内各兄弟部队学习。报告强调:“最近华北、华中我军都要行动起来了。陕北最近打了个大胜仗,打得很漂亮。我们东北虽然也打了不少胜仗,但和他们比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有火车,他们是靠毛驴子;我们自己可以造炮弹,他们只有向敌人缴;我们的兵员有几十个团往上补充。陕甘宁一共才一百几十万人口,在他们那样的条件下能打这样大的胜仗,是大大值得我们敬仰并努力向他们学习的。当然他们的胜利与毛主席的直接领导有关,我们东北虽然一般地执行了毛主席的方针,但还需要努力学习。”冬季攻势以后,东北我军展开了以普遍提高部队政治觉悟为目的的政治整训和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谭政率领政治部在罗荣桓政委的直接指挥下,向大决战政治工作的纵深开拓着、前进着、建树着。

萧劲光力扫南满

陈赓在山西战场取得胜仗,谭政在东总抓政治工作时,萧劲光则思考四保临江胜利之后怎么对敌。四保临江胜利之后,国民党军被迫退守到吉奉线、安奉线一带的城镇中。新二十一师守英额门;一八四师守梅河口;一九五师守通化;二○七师守平顶山清河城一带;新二十二师守新宾、永陵;二师守安奉线。另外,有两个营守北山城子,1个工兵团守草市。针对这种情况,萧劲光采纳了程子才的建议,先打掉北山城子两个营和草市工兵团。结果,一个晚上就把这两处守敌打掉了。

根据敌我形势上发生的根本转变,萧劲光开始思考更大的动作了,他和萧华商议之后,把目光放在了梅口河、东丰、海龙这一地区。随后两人开始部署:十师和两个炮团攻打梅河口;七师全部和1个炮团攻打东丰;九师控制海龙之敌,待梅河口和东丰两敌解决之后,三处兵力围攻海龙;八师为总预备队。1947年5月24日。我十师包围梅河口,用炮火轰击敌人的郊外工事,攻城部队向前推进。东、北两个方向的部队进入郊区,就遇到敌人的强大火力阻击。梅河口的工事虽然被我军炮火摧毁了一些,但是城郊到城区的许多道防线却依然存在。

萧劲光得知这个情况后,命令部队暂时停止强攻,炮火继续打击。经过一天的炮击,部队采取小分队摸索穿插的办法,一步步向城区靠近,而敌人自恃有坚强的工事,拼命顽抗。萧劲光亲到前线指挥所,观察地形,指挥炮火伸延和部队冲锋。经过四天五夜的战斗,5月28日,终于全歼守敌第一八四师,攻下了梅河口。东丰很快被攻克。很快,萧劲光将三路人马合为一处,会战海龙,大获全胜。我军攻克梅口河、东丰、海龙这一地区,捣毁了敌人在南满的防御体系。蒋介石乘飞机到沈阳后,脸色阴沉,熊式辉、杜聿明等人大气都不敢出。蒋介石痛呼:“东北战事,出我意料。”然后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陈诚,对他说:“你这次到东北来,要准备打虎。熊式辉不打虎,就叫他下台。”蒋介石派陈诚接替熊式辉兼任东北行辕主任,并拟从关内抽调5个整编师(军)增援东北。陈诚到任后,立即对部队进行改编,组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兵团,包括新调至东北的第四十九军,总兵力为45个师(旅)共50万余人,部署在以锦州、沈阳、四平、长春为重点的铁路沿线。敌军企图确保北宁铁路、维护中长铁路、保护海口,待关内更多的援军进入东北后,依托重点向外扩张进攻。

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副政治我军炮兵炮击敌人的防御体系。

我军摧毁敌军防御工事。委员罗荣桓为配合全国的战略进攻,决心在9月下旬发动秋季攻势。采取大兵团作战,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南线发动进攻,调动其北线兵力南援,然后乘机向北线出击,南北交替进攻,歼灭国民党军。当时,民主联军兵力为27个师、10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共计51万余人,集结在长春至大石桥、沈阳至吉林铁路两侧和辽西地区。具体部署是:第一前线指挥所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指挥第三、第四纵队和辽东军区的3个独立师,进攻昌图、铁岭间和辽阳、大石桥间的国民党军;第二前线指挥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子华,指挥第八、第九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的4个独立师,进攻北宁铁路锦州至山海关段、锦州至承德铁路沿线国民党军;民主联军总部直接指挥第一、第二、第六、第七、第十纵队和3个独立师,攻击四平至长春间的国民党军。9月6日,东北国民党军集中3个师的兵力,由绥中、兴城、锦西分3路向建昌方向进攻,以保护锦榆铁路。民主联军为挫败其企图,遂于9月14日提前发起秋季攻势。

第八纵队主力和独立第一师,于当日拂晓,在梨树沟门歼灭国民党军暂编第五十师一部;随后追击暂编第二十二师,歼灭其大部,并逼退了右路暂编第60师。然后西撤待机歼敌。第九纵队向锦西地区开进,准备协同第八纵队歼灭再次进攻的国民党军。17日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率第一〇五、第七十九师,由锦州向建昌方向增援。19日,敌军进到杨家杖子地区,第八纵队和独立第一师将其包围。国民党军从锦州和锦西抽调6个团的兵力增援,结果被第八纵队和第九纵队截击。萧劲光指挥所部兵力随即转向北宁铁路,在2万多民兵配合下,展开破袭战,破坏了北宁铁路锦州至山海关段铁路。陈诚迫于连续失利,急忙从铁岭调兵力驰援锦州。民主联军总部乘其在铁岭至四平间兵力薄弱之际,向开原、西丰、昌图地区隐蔽集结,围歼第五十三军,切断中长铁路。由于民主联军在西丰的集结被国民党军察觉,敌军相继撤走。在其他战线上敌军也节节败退,迫使敌军收缩到四平固守。民主联军为创造新的战机,将大量部队投入北宁铁路和中长铁路,展开大规模破袭战。

蒋介石为扭转东北战局,10月8日飞抵沈阳,亲自调整部署,加强沈阳以北地区的守备力量;并从华北战场调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第九十四军第四十三师,暂编第三军之暂编第十、第十一师,骑兵第四师和从承德调第十三军第五十四师共6个师增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采取“围城打援”战法,以6个纵队分别佯攻永吉、开原,诱歼援军;以3个纵队在北宁铁路阻击和钳制华北援军,策应北线主力作战。10月9日,我第七纵队奔袭新立屯,歼守军暂编第五十七师大部。随后,第八、第九纵队扫除了锦州至兴城间中众多据点,歼灭国民党军1200余人,随后又包围了义县。17日,第七、第八、第九纵队的行动,迫使华北来援的国民党军无法到达沈阳以北地区。

国民党第二十一、第四十三、第一九五师及新编第二十二师一部军已进至海州、黑山一带,并且先后占领了新立屯、阜新、彰武一线。民主联军为诱其继续向西深入,第二十一、第四十三师于29日进至朝阳寺、九关台门、代官堡一线。萧劲光指挥部队于30日集中8个师将敌军包围,激战至11月2日,歼第二十一师大部、第四十三师一部。4日,义县守军保安第四支队在撤逃中也被全歼。民主联军主力在辽西部队的有力配合下,于10月16日展开攻势,先后占领桦皮厂、九站、口前、乌拉街、九台、农安和德惠等永吉、长春的外围据点,歼灭新编第一军2个团、第六十军第一八二师一部、暂编第五十三师1个团和1个保安团,并在抚顺以东地区钳制第二〇七师,歼其1个团。国民党军被迫退缩在锦州、沈阳、四平街、长春、吉林等仅占东北面积14%的34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陷入极端被动局面。陈诚为解长春、永吉之危,于28日将沈阳一部兵力紧急空运长春。秋季攻势历时50天,东北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6.9万余人,收复和攻克了15座城市,并且切断了长春至四平的铁路交通线,进一步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有力地配合了关内战场的作战。困守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除城郊仅有的大房身机场外,与外界的一切陆路联系均被切断,城内粮食,燃料匮乏,军队士气低落,民众惶恐不安。为固守长春,减轻沈阳、锦州方面的军事压力,蒋介石命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立即由沈阳飞往长春,就任第一兵团司令兼吉林省政府主席。在中共东北局进行新的作战部署的军事会议上,萧劲光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前线指挥所司令员。萧劲光受命将指挥所移到长春城外50里的李家屯,准备打一场攻坚战。

张云逸做好后方工作支援前线

萧劲光在东北战场驰骋的时候,张云逸率领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机关转移到渤海惠民地区,并担任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领导华东后方工作和渤海地区的土改、整党等项工作。因为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支援前方的任务越来越繁重,1947年下半年,华东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出现了困难。华东局工委召开了高干会议,通过了关于“精简编制”、规定“供给标准”“清理资财”三大方案,来缓解财政上的暂时困难。张云逸在这次会议上作了《坚决反对山头主义、本位主义与贪污浪费》的发言,他特别强调:必须在部队中、共产党员中,深入进行教育,使每个指战员、共产党员懂得党和阶级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要服从党和阶级利益,懂得人民军队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或少数人服务,才能彻底执行会议通过的三大方案,克服暂时的财政困难,支援战争,夺取战争的胜利。为了落实三大方案,张云逸和邓子恢带头取消了自己的小灶,同大家一起吃大灶。在张云逸的领导下,军区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然保证了对前方连续不断的支援。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有700多万人参加支前工作,2.5亿斤粮食和大量的作战物资运到前方,使数十万华东野战军在大兵团运动作战中,有了可靠的物资保障。淮海战役后,张云逸高瞻远瞩,又全力以赴为解放大军的渡江战役进行弹药、粮食、医药、运输工具等物资和大量兵员的准备。他组织山东人民用各类运输工具把支前物资送上前线,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解决军队的发展和地方建设中干部紧缺的问题,张云逸亲自担任山东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兼政委,狠抓军政干部的培养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华东军政大学为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机关和部队,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为了鼓舞前方将士,安定后方工作,适应战争和土改不断变化的形势,张云逸领导山东军区各部队进行了整军运动,提高全军指战员的觉悟,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张云逸为了支持华东军区特种兵的建设,还把自己的坐骑送给炮兵部队。

1948年1月24日,张云逸在渤海军区政工会议上作了《目前建军中几个基本要求》的报告,针对当时解放军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军队建设的基本要求:要保证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认识目前政治任务;保持无产阶级思想的纯洁性,在组织上要有明确的阶级路线,防止阶级异己分子混入;加强铁的纪律,发扬民主作风等。1948年6月,张云逸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和一些建议,写信给华东局的同志。漱石同志并华东局诸同志:此间许多问题由康、曾、舒面谈,我只想提几个军事上的问题说一下:一、目前华东情况已经好转,我完全取得主动。但现在敌尚退守坚固据点,准备作持久挣扎,尤其青岛、烟台、威海、济南等据点,是美指使蒋企图久占,准备对苏的战略基地,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同时敌人兵力分散,还有些据点被我完全包围,处在孤立的状态,这又给我们各个消灭之便利。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彻底解决这个敌人是有可能条件,但须经过比较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行,特别胶东沿海的敌人。因此,我们目前作战方针是:对于孤立而又易于攻破的敌人据点,或战略战术上有关的敌人据点,应分别先后打下(如沂水、苏村、日照、石臼所、蒙阴、淄博等),使我们后方获得巩固,作为长期战争的依靠;对于其他据守的敌人,应普遍展开游击战争,深入土改,发动群众配合军队斗争,以乡村包围城市,以中小城市包围大城市,使敌人陷于孤立。再看当时具体情况,分别逐渐各个击灭。不宜急于求速效。在战术上应注意研究夜间战斗、攻坚战斗,集中兵力,集中使用各种火力和统一各种火力的指挥,步炮协同,爆破动作进逼作业等。

二、中央决定,军队占总人数3/4,地方1/4,主力军占军队人数2/3,地方军占1/3的原则来整编部队。我们山东现应有军队人数共37.5万人,要以2/3编主力军,则占25万人。除现在4个纵队外,我认为大鲁南、胶东、渤海(现已有两个师)3个军区各再编一个纵队(暂由军区指挥)。所余人数再编为独立旅或团,看具体情况决定为军区或军分区建制,坚持原地斗争。

三、过去我们前后方的后勤工作不统一,浪费很大,毛病百出,我认为必须依朱总司令指示强化统一。我去冬赴冀中与萧克同志等谈,晋察冀军区后方组织是:设后勤司令部,军区参谋长兼司令,财办主任兼政委,掌握财政后勤司令部,参谋长主持日常工作,主要为野战军服务,前方需要什么,由后勤司令部负责供给。野战军司令部不设庞大后勤组织,主要重心负责指挥作战与整训部队,设一副参谋长指导后勤工作(如兵站勤务等)。这样前方野战军司令部机关轻便,利于行动。我认为在解放区内线作战,这样组织很好(当然到大举反攻外线作战时要改变),请考虑。四、现在敌人据点建筑多有地堡和核心工事。为克复这工事,就前次与总司令及萧克同志谈,攻石家庄敌人的地堡采取抵近射击收效甚大,这就是利用地形地物或近迫作业,接近敌人地堡(多是夜间)到百米以内的距离(因距离远看不见地堡),以炮兵抵近射击,一炮就可打掉一个地堡。我又与向明谈八纵克复地堡的办法是: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