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乡土文学 > 从春到冬谈养生 > 第34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5)

第34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5)

小说: 从春到冬谈养生      作者:徐宪江

同时,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

立冬养生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预示着季节转换,“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中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冬季对人的体质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立冬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补着山珍野味,认为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时节我们该怎样调养?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体内,滋养五脏,既可为冬日活动提供能量支持,又可强壮机体,为养生保健打下坚实的基础。立冬之后,严寒将至,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变化,调整身体,增强体质以抵御严寒,在立冬之日应增加营养补品,即“补冬”。每逢立冬这一天,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会以不同方式“补冬”,据说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冬天严寒的侵袭。

许多民间谚语都是老百姓的养生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如有谚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又因冬天闭藏,生理功能处于低潮,消耗相对减少,故冬至后进补可发挥最大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时间。进补药药性应偏于温热养阳,但应以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要。可以用胶类来进补,如鳖甲胶、龟板胶,以滋阴;鹿角胶以补阳。但胶类对肠胃薄弱者不太适宜。也可以采用一些成药进服。如有的人心悸、失眠,可用天王补心丹。筋骨酸痛,用人参再造丸。阴虚腰酸,用六味地黄丸。心脾不足,用人参归脾丸。气血两亏,用十全大补丸。老人阳虚,用全鹿丸或参茸丸等。这些丸药配伍周密,只要选择恰当,对症施药,可以收到良好的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冬季进补应针对自身体质类型,因人而异,对症进补,才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正常体质的人群更要注意选择抗衰老、强身健体的膳方,坚持注重冬季养生进补,既补充足够营养,又保护人体阳气。

不过,腻滞厚味的滋补物品不宜过量,免得伤及脾胃,影响进补的效果。

要注意,不是每个人都适宜进补。冬季进补仅适用于体质阳虚或寒、湿等病理变化的人群,不适宜体质阴虚火旺和实热症候的人群。若有大热、大渴、便秘、五心烦热等症状者,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停进补,待病情稳定,请中医医师诊治后才可继续进补。

立冬时节,适宜进补的膳食有黑芝麻粥、虫草蒸老鸭、番茄砂糖藕等,有补益肝肾、滋阴助阳、健脾开胃、生津止渴的功效。要遵守“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则,病后肠胃功能虚弱的人更是如此。这样通过调整饮食,补养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和全身状况的康复,将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另外,由于食补与药补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中医认为,虚证明显或病后虚弱者,初期最好选择药补;虚证不明显者,目的是健身,或药补后体虚已有改善者,则可以有选择地食补。小雪养生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在公历11月的23日或24日,“小雪”,顾名思义,此时部分地区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称“小雪”。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寒风凛冽,阴雪纷纷,会让人变得萎靡不振。

由于日照时间短,阴天时间多,有些人的心情就和气候一样,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懒得动弹,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因此,在小雪之后,人们应该注意,学会适应晦暗,预防抑郁。

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等。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过激造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绪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如果在小雪时节,抑郁症加重,则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又像得到久而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严寒的冬天,常会使人触景生隋而抑郁不欢。科学证明,冬天确实会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因此要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保持乐观,节喜制怒,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饮食上,可以选择香蕉、荸荠等水果,或自己动手,做一道芹菜炒香菇、玫瑰烤羊心、芝麻兔等,可以起到补心解郁、清肺止咳的功效。

小雪时节,要特别注意预防流感。这是因为入冬后,人们开始大量进补,储备能量,如果把握不适度,可能会因过量摄人油腻类食物而引起内热,出现痤疮、烦躁和便秘等症状,正所谓“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这种过量进补的方式造就了体内罹患流感的内部环境。这时再摄人辛辣食物,还会加重内热,使得火气上升,如果稍不注意外感风寒的话,流感就找上你了。防治流感,需要注意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大白菜、萝卜、香蕉、梨和苹果等蔬菜水果。民间还有一些传统的清热防病法,如每天喝梨水,就可以防止天气干燥所致的口干、咽干,又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还可以煮白萝卜水,既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也可以促进消化,预防流感。

由于天气寒冷,要节制房事,养肾护精。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古人还主张房事应“春一、夏二、秋一、冬无。”冬天节制房事,对于护精、养肾至关重要。

大雪养生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从字面上讲,就是大雪纷飞,意思是天气更加寒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了。

中医认为,人体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在功能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人的五官、皮肤、毛发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体内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健康状况。因此,保健养生只做外在养护是不够的,需要由内养外。

养血养心面色好。人的面色好坏与中医所说的心有密切关系。人心气旺盛,气血和津液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反之,则会出现面色苍白、青紫等病态反映。因此,要想面色好,就必须养血养心,在饮食上应多吃养血养心的食物。

“养眼”需养肝。中医认为,目为肝之窍,眼睛的好坏,取决于肝脏藏血功能的正常与否。肝脏功能正常,人双眼就有神;反之,则眼睛干涩,视力减退。

由于生理特点的关系,妇女易出现血虚,所以,女性更应该保护眼睛,在经期孕期时不要使眼睛劳累过度。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食品,同时还要注意补充钙和锌等矿物质。

丰润红唇要健脾。冬季,有些人口角周围及嘴唇会出现脱皮、于裂,甚至少量出血的现象。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功能正常,则口唇红润,反之,则唇色浅淡甚至萎黄无华,所以健脾是防止嘴唇干裂的关键。可多吃蔬菜水果,如山药、黄豆芽、油菜、小白菜、白萝卜、莲子、大枣和桂圆等。大雪时节,寒风凛冽,天气干燥,风吹唇干,口唇皮肤部膜容易脱屑、起疱。嘴唇发生干裂,口角开裂出血,容易使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感染发炎和糜烂等。同时,预防口唇干裂,还应在洗脸以后涂上油脂,外出时注意保暖,平时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对于已经唇裂的人来说,可挤点消炎药膏或其他油脂,涂抹在唇裂部。一天用药2—3次。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B,每次两片,一日3次,维生素c每次0.2克,一日3次。记住,千万不要用舌头舔,否则更容易加重干裂的症状和唇裂的疼痛。

大雪时节,要注意做好保暖,动静结合。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尤其是脚的保暖和头部的保暖。有数据表明,在4℃的时候,一不戴帽子,人体头部散失的热量占到了60%。此时节应多吃一些羊肉、洋葱、山药、桂圆、香菜、生姜、辣椒、杏脯等温热食物,尤其是经期、孕期和患有贫血、胃肠疾病的女性。

大雪时节,虽需静养,但也不应足不出户,更不宜久坐、贪睡,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应适时走出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使身体强健,神清气爽。

总之,大雪时节在具体的养生过程中,应当注意养宜适度、养勿过偏。只有恰到好处,动静劳逸结合,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冬至养生

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为“冬至”。到了“冬至”就到了数九寒天,但是如果望文生义,理解为冬天到了,那就错了。根据中国传统阴阳学说的解释,就是“阴极而阳至”、“冬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意思是“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极短,而夜晚极长,“至”就是“极”的意思,“冬至”其实就是指冬天里的这两个“极”。

到了冬至,体内的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倘若此时能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通过饮食、睡眠、居住、运动等各方面的科学调理,可以保证旺盛的精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由于天气寒冷,许多人在冬天不愿出门,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农村称这种做法叫“猫冬”。顾名思义,“猫冬”即“避冷”,呆在家里的炉旁烤火。

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日,做一些简单轻松、协调自然的健身操,是增强体质、防病祛疾、益寿延年的有效方法。

经常进行冷水锻炼的人,会切身感到其功效不凡。首先,冷水浴能锻炼人的意志及信念,增强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其次,冷水浴能延续组织器官衰老。冷水浴被称做“不流汗的血管操”,譬如,在冷水冲洗时,机体为维持体温的恒定,体温调节中枢要进行迅速而紧张的工作,指挥体表血管紧急收缩,使血液流向内脏和深部组织。片刻后,大量血液又从身体深部流向体表,使血液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急行军”。既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应邀能力,增加血管弹性,对治疗遗精早泄等性功能亢进症作用明显,又可改善脏器功能,对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中老年常见病都有显著效果。

冷水喷淋人体,就像雨天一样,会产生大量空气负离子,这种负离子又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防止动脉壁附着沉积物。另外,冷水浴还能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保持皮肤健美。可见冷水浴对于改善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作用之大。但是,冷浴必须讲究科学,方能提高其健身效果。

重病、慢性病患者在冬至节前后应当特别注意气温变化,防止因感冒而加重病情,尽量调配可口的菜肴以增加食欲。保持平静的情绪,避免忧愁、恐惧、悲哀的情感产生。这种合乎卫生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医师正确的治疗,就可使重病人渡过冬至节这个气候关了。

小寒养生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1月5日或6日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小寒”和“大寒”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人寒冷的三九天了。实际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小寒”要比“大寒”还要冷。

小寒时节虽然寒冷,但阳气正在缓慢地积攒、上升,正是饮食进补的大好时机。小寒时节应该选择羊肉、狗肉、鸡肉、甲鱼及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具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疾、止咳补肺功效的食物。但一些体质偏热、偏实、容易上火的人应该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此时,各种药膳火锅成了消寒的美味佳肴。不过,吃火锅也有不少学问。有的人吃火锅很容易上火。怎样才能科学吃火锅呢?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谈到了,把握住一点,就是阴阳平衡的规律不能打破,身体也就自然平衡了。

平时生活中多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应该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此外,还要保持精神放松。选择一个安静舒服的、能使自己容易专心的地方,然后完全放松全身的肌肉,由脚开始逐渐放松到脸部肌肉。同时,从外向思考转移到内在的心理需要,这需要稳定性和刺激性。例如,可以在自己的内心里默默地重复一个字或一个词,先用鼻子呼吸,慢慢地感觉自己的呼吸,在吸气时再慢慢地对自己说这个字或这个词。可以说“静”、“安静”、“凉快”、“松弛”。注意,积极的态度最重要,当出现引起自己分心的事或者思想时,应忽略它。将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导向自己的呼吸上,并重复说上面说过的字或词。

这个时节,在生活起居方面,要特别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冷辐射指的是寒冷的墙壁对身体造成的辐射。因为在我国北方地区,寒冷的冬季室内温度和墙壁温度有较大的差别,墙壁温度要比室内温度低3℃~8℃。这时人在距墙壁一定的距离时就会感觉寒冷,这就是所谓的冷辐射或者称为负辐射。

冷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肌肉活动缓慢且不灵活,全身的反应一般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尿量增多,身体寒冷异常。

所以,在冬季要远离过冷的墙壁或是其他物体,睡觉的地方要离墙壁远一些,保护好身体不受冷辐射的伤害。睡觉不易将被褥盖得太厚,被褥要经常晾晒,以免因为潮湿而使人生病。

大寒养生

每年1月20日前后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一般认为,这时的天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是天寒地冻的日子。按中国的风俗,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迎新,准备年货了。“大寒”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寒时节,天气持续寒冷,冷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干燥,雨雪较少,全国各地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尤其是北方地区更为明显,在这时要注意保持空气的湿度和保暖。一般的做法是早晚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流通,在室内洒些水,或是晾晒一些湿毛巾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时天气基本上以晴为主,所以用阳光来保养身体是最好的方法。

大寒时节宜进补防寒。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因此不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大寒”时节,养生应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来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

喜欢《从春到冬谈养生》吗?喜欢徐宪江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