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乡土文学 > 从春到冬谈养生 > 第19章 夏季养生谈(4)

第19章 夏季养生谈(4)

小说: 从春到冬谈养生      作者:徐宪江

还有一个叫做“困脾”的问题,就是夏天爱犯困,午觉睡不醒,就是脾被夏季盛行的湿气困塞。暑湿最易伤脾,中医称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可以喝利湿的茶,或者擦清凉油。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备战”状态,防止上班犯困。

夏季防湿邪致病

湿也是夏季的主要邪气,长夏主湿,夏末初秋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特别是损伤脾胃之阳气。天阴多雨时,湿气太重,人们容易感到闷热、疲倦、烦躁或压抑、头昏脑胀、身体沉重。因此,夏季要防止湿邪侵袭,导致疾病。

以热除热

人们通常的方法总是以冷抗热。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养生的道理的。一到夏天,浑身大汗淋漓,许多人贪凉心切,冷水冲凉,冷水洗脚,吃冷饮等都成了最常见的做法。然而,这种“以冷抗热”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凉快,甚至还可以致病,“以热抗热”是更科学的养生方法。

天热使得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同时,冲凉之时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冲凉过后,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也容易“乘凉而人”。反过来,夏天用热水洗澡却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排热。而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形式。

“以冷抗热”,虽能解一时之急,却并非良策。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可以避免由“热”而突然遇“冷”时,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由扩张而收缩,血流量降低,汗液分泌减少的现象。

唐朝时候,有一天,洞山禅师的一位学生问他:“师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寒冷和酷热之苦呢?”洞山禅师回答道:

“当你感到寒冷的时候,就以寒克寒;当你感到酷热难当的时候,就以热克热。”

热和寒,都是自然的现象。从生理学上讲,以热抗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酷热之中,运动一番,出一身大汗,让毛孔全部开通,热自然放出来,此时全身心都会感到一种无比的舒畅之感。在我国四川,大热天人们喜吃火锅,取“豪放火锅”为名,就是以热抗热的做法。夏日,以热抗热,浑身出汗,求得一爽。家中自备火锅,老少围坐火锅举等自烫而食,尽可择好而从,绕有风味。

火锅最有名的是重庆的“毛肚火锅”。毛肚火锅麻辣味厚,浓香鲜美。其主料要用水牛的毛肚、肝、腰,黄牛的背柳肉,鸡血、鸭血、猪脑花、猪脊肉、鳝鱼片,猪肝、腰等食品原料,素菜用黄葱、蒜苗、莲花白等,也可因时、因地、因料而异,这就要灵活掌握。

夏季适合老年人的以热抗热的方法有: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是出汗的季节,该出汗时出汗,这才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洗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增强热适应能力,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防止中暑和其他热证的发生。

饮食调理祛暑湿

抗御湿邪,最好多吃消暑利湿的食物。暑季非但酷热,而且多雨,气候淫湿,热蒸湿动,暑与湿合,故暑热致病每多挟湿,从而形成暑湿之证。暑湿证不但有一系列暑热征候,还必兼见身热不畅、身重肢倦、脘痞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邪致病的特点。

所以,在膳食调配上,还是要适应机体的这些变化,要注意食物的色、香、昧,尽量引起食欲,使身体能够得到全面足够的营养。因此,暑湿天气时的饮食既要保证营养又要防暑除湿。那么,夏季的饮食不妨多吃些消暑利湿的食物,使得体内湿热之邪能从小便中排出,这些食物有绿豆、荷叶、小红豆、薏苡仁等。此外,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蔬菜也有清热功效。一般说,少吃些肉类,多食一些凉拌菜和咸蛋、豆制品、芝麻酱、绿豆、新鲜蔬菜、瓜果和饮用各种清凉饮料。在调味方面,可适当用一些蒜和芥末,以便起到杀菌、清暑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下面介绍一些解暑祛湿的饮食调理法。

清热祛湿粥。赤小豆30克,白扁豆、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革薛各10克,赤茯苓15克。将川革薜、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温热服食。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注意,大便干结不宜用。

老鸭汤。鸭1只,西瓜1个,生姜、葱、料酒、精盐、白糖、胡椒粉、味精各适量。鸭宰杀后,去毛、内脏,剁去脚爪,洗净后入沸水锅内略焯,捞出剔去大骨切成块。生姜洗净切片,葱切成长段。在西瓜蒂处切一茶杯大的口,用汤匙搅去瓜瓤,将鸭块放入瓜内,再放入姜片、葱段、料酒、精盐、白糖、胡椒粉、味精,加水淹浸鸭块,把切下的瓜蒂盖盖在西瓜开口处,用竹签插住封好。取瓷盆1个,将西瓜放人瓷盆中,上笼用武火蒸约1小时,至鸭肉熟烂取出。食时打开瓜蒂盖即可。佐餐食用。滋阴补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适用于暑热烦渴、热盛伤津、小便不利等。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冬瓜扁豆苡米水(或冬瓜扁豆苡米粥)。冬瓜750克,生苡仁30克,炒白扁豆30克,煎水代茶,能清热解暑,祛湿利水,为夏季清凉饮料之一。

青荷熏鲢鱼。鲢鱼肉500克,切成3厘米长的方块共12块,用各种调料腌渍10分钟。猪网油150克切12块,一块网油包一块鱼肉。鲜荷叶3张,在沸水中烫软,捞出切12块,包在网油包鱼的外面。锅中放米饭、茶叶、白糖,水500毫升,上面架筷子,包好的鱼块放筷子上。锅置小火上烧开,直到水分干,米饭、白糖、茶叶冒烟后熏10分钟,即可取出鱼块,放人盘中上桌。食时打开荷叶即可食用。本品温补脾胃,解暑祛湿。适用于脾胃气虚、暑湿困脾所致的腹胀少食,肢软乏力,泻泄等。

夏季养生要常出汗

出汗是夏季排毒最好的方式。炎热的气温加上空气的湿热,汗水不断从身上溢出来,使衣服紧贴在背上。汗液湿漉漉、油腻腻的,让人浑身难受。汗液遇到空气,很快就转为熏天汗臭,侵犯着别人的嗅觉空间。因此,我们总是尽可能地躲在空调房里,不愿意走出门去,或者用各种冷饮降低体温,抑制排汗,甚至用爽身用品阻止出汗。其实,出汗对人的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夏季养生要常出汗。

正常人每日排出500~1000毫升的汗液,夏季可达1500~2000毫升。如果汗腺停止排汗或出汗过多,均是不正常的现象。

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品,此外,汗为心之液,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过多,会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心血。

出汗可以促进体内废物的排除。中医认为,假如身体内积聚了热、、毒、湿等有害物,可能会引起人体种种不适。因此,常用解表发汗法加以清热排毒,可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出汗是人体自身排毒最便捷、最有效的办法。邪毒随汗液排除,既能使人的五脏六腑避免发生功能性的损害和病变,又能促进保持“皮毛”通调,润泽肌肤,避免毛孔堵塞,预防皮肤发生脓疱、痤疮、黄褐斑等。夏季,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基础代谢增高,由此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增多。倘若废物不能被排除,将有损于健康。排汗是排泄废物的有效途径之一,汗液中99%以上是水分,还含有盐类、尿素、硫化氢、氨等废物及乳酸等物质。排汗还能将积聚于体内的外来污染物,如含有铅、汞、铝等重金属及病菌、灰尘等的有害物质逐出体外。

除了在高温环境中会自然排出汗液外,倘若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也要一周至少进行一次“定期排汗”。提升免疫力,除了吃些可增加身体组织、细胞膜、黏膜健全的食物或药膳外,也别忘了排除身体代谢过的废物,也就是所谓“排毒”!皮肤是排除毒物的渠道,平时要设法运动,如跑步、骑车、打球等。

定期排汗可减少毒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一周至少要做一次达到出汗程度的运动。运动前最好喝点淡盐开水,以增加运动时的出汗量,让汗水将体内的毒物带出,也可达到清洁皮肤的目的。

出汗也可以防暑。出汗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排汗过程是复杂的神经活动。人体出汗受大脑体温中枢的控制。当体内热量过多或外界温度过高时,血液通过神经传递信息给大脑,大脑丘脑下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向散热器官,使皮肤血管扩张,于是,血管里水分渗人汗腺,汗腺分泌汗液。夏季,身体大量出汗,可以锻炼汗腺的功能,增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也可以促进自律神经的平衡,如果自律神经紊乱,人就会感到紧张、疲劳。若是人为地抑制排汗,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体温调节中枢会指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停止分泌以减少散热,汗腺功能受到抑制;凉快的感觉又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导致胃肠不适,给人以疲倦感。特别是由于汗腺功能受到抑制,将会大大削减体温调节机制,在高温环境中,这样的人极易中暑。

因此,即使是炎炎夏日,人们也还是要多多走进自然环境中,接受自然界高温对身体的刺激和考验,让“热”锻炼身体,锻炼汗腺,多流点汗水,赢得更多的健康。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法的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另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冬病夏治在夏至

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

喜欢《从春到冬谈养生》吗?喜欢徐宪江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