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 > 第86章 做尽生意,路路皆通

第86章 做尽生意,路路皆通

小说: 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      作者:石坚

除了结交王有龄、左宗棠外,胡雪岩还利用阜康钱庄业务和京城里的大官奕、文煜等人结交上了。对于官阶以及名气很小的胥吏僚属和士大夫文人们,胡雪岩也尽力结交。"有贵人王军门献玉屏风一座,值千金以上,置厅,事仆失手坏之,时大亨宾客莫不震惊,而公竟面不改容,反曲慰仆不置。"胡雪岩和军门一级的官员也经常礼尚往来,一些贵人、大亨也常常是胡雪岩的府上客。

有了官府作为靠山,就能够放手去做胡雪岩转运粮米、购置洋枪和贷款拨饷等事务了,他由此赚得的财富肯定不是一般的商人能够相比的。

在与商人结交方面,胡雪岩深知与商人结帮能够互惠互利的道理。所以,胡雪岩极力与同行结交成帮。湖州南浔丝业"四象"之一的庞云缯就是胡雪岩交往频繁的朋友。庞云缯,字芸皋,祖籍绍兴。庞云缯是个蚕丝大户,控制了上海一半的蚕丝出口生意。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洋各国纷纷将中国当成农副产品以及工业原料的基地,南浔出产的湖丝也大批出口国外。

胡雪岩在同治年间就已经做生丝生意了,1875年,左宗棠致函给胡雪岩称:"近与俄人谈及伊国意在销售湖丝及川茶、大黄等物,若能办通,亦中国一利源也。"由于左宗棠的支持,胡雪岩的生丝交易做得更大了。经营钱庄出身的胡雪岩对于丝业不懂行,于是他便与南浔丝业大户庞云缯合作。两人合作后,资金变得更加充足了,规模十分庞大,渐渐地在丝业市场上形成了较大的气候。"光墉所营丝茶叶......丰财捷足,操纵江浙商业。光墉所营以丝为巨擘,专营出口,几垄断国际市场。"

那时候蚕丝的国际贩运以及行情都操纵在洋商的手中,以上所谓的"垄断"指的是胡雪岩在华商当中垄断了蚕丝的出口业务。胡雪岩与庞云缯之间是互惠互利的,胡雪岩做蚕丝生意获得了庞云缯的帮助,胡雪岩也把经营药业的经验传授给庞云缯。日后庞云缯在湖州南浔开设了一家大药店--庞滋德国药店,跟开设在杭州的胡庆余堂关系十分密切。

对于那些下层商人,胡雪岩也不吝惜金钱结交。浙江慈溪人严信厚小时候在宁波恒兴钱肆做学徒,日后来到上海宝成银楼工作。同治初年,胡雪岩推荐他做了李鸿章的幕僚,被委任为镇压捻军驻上海襄办军饷枪械。

另外,对于与洋人交往方面胡雪岩更是不遗余力。胡雪岩在咸丰、同治年间就和洋人交往了,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跟胡雪岩就有"交情"。1861年9月起,法国人日意格在浙江宁波担任海关税务司;1862年1月又和英、法两国领事在上海和清朝苏松太道吴煦商谈上海防务事宜。德克碑曾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作为法国军官驻守在宁波租界。

胡雪岩利用和他们的关系组织起了中法联合的"常胜军"打击太平军。以后他们还和胡雪岩一起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并且就任福州船政局的正、副监督。

胡雪岩虽然是在杭州发迹的,但是后来却把大本营搬到了上海。上海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而且风气大开,已经具备了金融、法律、城市设施、近代外贸、航运以及其他适应对外贸易所必需的条件,成了全国的对外贸易中心。

在上海,胡雪岩非常重视与法商洋行、德商泰来洋行、英商汇丰和东方洋行、怡和洋行等保持密切的关系。这些大洋行是当时外国资本掌控中国金融市场的大本营,它们来头很大、资本雄厚,行常常利用向清政府发放贷款等业务来参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局势。胡雪岩并不是固定地担当某个洋行的买办,但是他一直与这些洋行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日后胡雪岩购置福州船政局机器、西征器械、筹集西征军饷等,全都是借助于这些大洋行。

洋商们深知胡雪岩是左宗棠的心腹,做生意时又出手大方、并且还信誉卓著,所以纷纷把胡雪岩"推为中国第一人",称胡雪岩一诺千金,遇到借款的时候只要有胡雪岩的画押则一切都好办。

在胡雪岩生活的那个时代,经商的人必须借助于江湖帮派力量。在清朝末年,江湖帮派力量由于社会管理的混乱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上一种不能小视的重要力量。那个时候,如果想行商,就必须与江湖中人打交道。

胡雪岩需要面对的帮派势力,既包括像漕帮那样的旧势力,又包括像小刀会一样的新势力。胡雪岩对待漕帮,是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与他们相处。胡雪岩对待小刀会时,则利用官府或者是帮助官府镇压他们,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遭到损害。胡雪岩不惜重金与漕帮中人结交,获得了漕帮的信任与支持。日后有几笔大生意,都幸亏漕帮势力支援,才能够顺利成交。就这样,胡雪岩在乱世里又有了"黑"靠山,这也成了胡雪岩的商业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胡雪岩还结交其他江湖势力,如沙船帮等。

以航行南、北洋兴起的"沙船帮"老大跟松江"漕帮"曾是死对头,胡雪岩深知沙船帮不断壮大,漕帮势力又根深蒂固。于是他不断地在双方之间协调,终于使双方化解了宿怨,一同为他效力。

胡雪岩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为王有龄采办粮米、洋枪,后来受到左宗棠的启用,替左宗棠贩运西洋兵器。这一切都离不开船队,而能够在南北运输河道上呼风唤雨的是帮会势力。因此胡雪岩在转运军需方面得到了帮会的大力支持,不过他也让帮会获益颇丰。

胡雪岩极尽所能地构筑了由官场、洋场、商场以及帮会等各方势力织成的庞大的关系网,有了这张关系网,胡雪岩做起生意来自然是呼风唤雨,聚敛了许多财富。

唐廷枢原是外国洋行的大买办,后来担任轮船招商局的总办,使得轮船招商局规模、实力迅速倍增。唐廷枢还成功地创办了开平矿务局,影响巨大。自此,国人风气大开,新公司纷纷成立。

精明能干,初露锋芒

唐廷枢(1830年-1892年),清朝后期广东香山人,出生于素有"买办之乡"之称的香山县。

1848年,唐廷枢从香港马礼逊学校毕业,在香港一家拍卖行里担任一名职位十分低的助手。

唐廷枢本来就是个天资聪颖的人,他不仅英文写得很漂亮,而且英语也说得十分流利纯正。1851年,香港殖民政府巡理厅聘请唐廷枢担任翻译,那时他刚刚19岁。两年以后他又升迁为正翻译。因为唐廷枢工作十分努力,英语口语非常出众,1856年他被聘请为香港大审院华人正翻译。唐廷枢对于经营商业有着特殊喜好,利用公余他在香港开了两家当铺,前后经营了四年,收入丰厚,每年都能获利25%~45%。

1858年,唐廷枢赶赴上海,借助于上海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的关系,在上海海关担任副大写的职务。第二年唐廷枢又升职为正大写兼任总翻译,成了当时上海海关的重要职员之一。

1861年,唐廷枢经过同乡英商怡和洋行买办林钦的介绍,开始替怡和洋行代理经营长江一带的生意,主要工作是为怡和洋行推销进口货物和到内地收购蚕丝以及茶叶等。

唐廷枢与外国人合作方面的成功经历,成了一些人效仿的楷模,常常有人上门向他求教办理洋务以及学习英语等问题。时间一长,唐廷枢不堪重负,只好用广东方言撰写了《英语集全》一书,书中第6卷的标题是《买办问答》。《英语集全》在1862年出版以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唐廷枢的知名度也因此得到提升。

1863年,由于美国的棉花出口受到南北战争的影响,因此英国、印度等国的棉纺厂货源奇缺,只好转向中国进口棉花。

上海市场棉花价格猛涨,仅仅半个月,就从每担九两八钱银子飓升到二十五六两。唐廷枢抓住了这一机遇,在上海设立修华号棉花行,替怡和洋行收购棉花。

1863年9月,唐廷枢正式就任了怡和洋行的买办。1863年年底,唐廷枢又掌管了怡和洋行的金库。怡和洋行经理机昔非常欣赏唐廷枢的经营才能。

1866年,唐廷枢发现开办当铺能够赚到大钱,于是向机昔提议,由他、机昔和林钦合股投资接管上海富商杨坊的当铺。他的建议获得了机昔的同意,最终三人共同出资二十万两银子接管了这家当铺。在唐廷枢的经营下,当铺营业状况非常好,不但给洋行赚了大笔资本,唐廷枢自己也积累了巨额资本。由于唐廷枢替怡和洋行开展对华贸易出了大力,因此怡和的上海分支机构经理约翰生用分配给唐廷枢一部分怡和洋行的股份作为奖励。

不久,唐廷枢替洋行招揽生意的范围又扩大了。

在替怡和洋行开拓业务范围的时候,唐廷枢自己经营的商业也在持续进行,并且还不断扩张。唐廷枢把资本依次投资在泰和、泰兴和精益三家钱庄上,并且与怡和的前任买办林钦合伙设立茶栈,来适应怡和洋行收购茶叶的需求,还替自己经营的商业提供周转资金。唐廷枢的商业活动范围很广,包括典当、钱庄、保险和丝、茶、棉花贸易以及漕粮运输等许多方面。

喜欢《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吗?喜欢石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