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 > 第70章 名动京津,倾倒洋人

第70章 名动京津,倾倒洋人

小说: 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      作者:石坚

赛金花来到上海后,重操旧业。过了五年,经人怂恿,她北上天津和北京。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赛金花在天津的江岔胡同开金花班,挂牌营业,名动京津,后干脆迁住北京。

后来北京禁止卖淫。因和房东发生争执,金花班回到天津。转眼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春天,天津出现了义和团,城里各乡都设立了坛场。后来又有了红灯照,并且越闹越厉害。义和团焚烧起教堂来,过了些天,人们纷纷传说义和团要攻租界了。赛金花住在离法租界不远的地方,便急忙逃到通州。在通州住了一阵子,外面的风声又紧了,赛金花便决定上北京去,那里有许多达官贵人,或许在那里能够得到庇护一二。

进北京后,八国联军亦攻入北京。赛金花住在南城,这里洋兵最多,最胡作非为,时常搜掠民居。

正值穷愁交错之时,赛金花突然遇到瓦德西,从此以后,瓦德西每天派人来接她,到他营里一待就是半天。

洋兵才进城时,肆意烧杀抢掠。他们最大的仇敌就是义和团了。义和团失败后,洋兵疯狂报复。在街头路旁,见稍有可疑的人便指为义和团,不问真假,立刻就地枪决。赛金花每次出外碰到这样的事,就奔上前去,用德语说:"他不是义和团,我敢担保,我敢担保。"因此她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后来,赛金花寻找机会向瓦德西说:"义和团一听你们要来,早已逃窜得无影无踪,现在城里剩下的都是些安分守己的百姓,他们本来已经受够了义和团的迫害了,现在又被误指为义和团,岂不太冤枉?"

瓦德西听了她的话,信以为真,随即下了一道命令,不准士兵们在外边随便杀人,这样,洋兵们才稍稍有所收敛。不久,清廷开始与联军议和。联军一方态度极为蛮横,德国因公使被杀作梗最巨。尤其是公使克林德夫人,一心替丈夫报仇,提出很多苛刻条件。当时清廷全权议和大臣是李鸿章,在克林德夫人这些条件面前,李鸿章简直束手无策。两方议和不定。

这种情况赛金花都了解,她私下里向瓦德西苦劝了很多次,请他不必过于执拗,向中国让步,免得两国仇恨越结越深。瓦德西说,他倒没有什么不乐意,只是克林德夫人不好办。便自告奋勇,前去说服克林德夫人。

赛金花说:"杀贵公使的不是太后,也不是皇上,而是义和团,他们闯下祸早都跑远了,咱们两国国邦素笃,以后还要恢复旧好,请夫人想开些,让让步吧。"

克林德夫人说:"我丈夫与中国无怨无仇,为什么将他杀害?我总要替他报仇,不能让他这么白白地死。"

赛金花说:"我国的王爷大臣,赐死的也有,问斩的也有,夫人的仇还不算报吗?"

克林德夫人又说:"那不行,我得要西太后抵偿,要皇帝来赔罪。"

赛金花想了想,又说:"你们外国替一个为国牺牲的人作纪念,都是造一座石碑,或铸一座铜像,我们中国最光荣的办法就是立一个牌坊可以千载留芳。我国给贵公使立一个更大的牌坊,把贵公使一生事迹和这次遇难情形以皇帝的名义都刻在上面,我看这样做也算皇帝给他赔了罪。"

经过赛金花苦劝,克林德夫人最后点头答应了。后来这个牌坊竖立在东单牌楼北边,那是克林德遇害的地方。

到民国六年欧战告终,德国失败,中国政府便把这个牌坊拆除,挪到中央公园,改称"公理战胜牌坊"。当时还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纪念会,因为这个牌坊与赛金花有关,便请她去参加,并和与会人合影,其中名人有钱训能、段祺瑞等,合影时,赛金花站在前排。

和约签订之后,各国军队相继撤离,瓦德西和赛金花依依告别,由日本返回德国。

喜欢《八旗弟子的铁血挽歌:满清王朝》吗?喜欢石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